04.13 古希臘這位爺和中國的莊子太像了,連亞歷山大大帝都不入他法眼

莊子的不摻和主義

莊子喜歡說寓言解決問題,見到楚王的使者也是這樣打發的。

楚王派使者並沒有惡意,春秋戰國的人才市場是乙方市場,知道莊子有才華,楚王便派人來請他做官。使者來的時候莊子正在濮水上釣魚,得知使者來意後,莊子便問使者:“我聽說楚國有一隻神龜,活了三千歲。國王用錦緞將它包好,珍而重之地放在竹匣中,供奉在宗廟的大堂上。你說,這隻神龜,它是願意死去留下龜殼放在廟堂上得到供奉呢?還是寧願活在爛泥裡拖著尾巴爬行呢?”使者想了想,說:“當然是寧願活在爛泥裡拖著尾巴爬行了。”莊子說:“那你們回去吧!我也是喜歡在爛泥裡拖著尾巴活著。”

古希臘這位爺和中國的莊子太像了,連亞歷山大大帝都不入他法眼

▲ 老子招誰惹誰了?

春秋戰國是個亂世,亂世是個機會很多的時代,與熱衷於拯救天下或者拯救自己的諸多百家大佬不同,面對這個機會很多的時代,莊子抱定的是不攙和主義——你們只管折騰你們的,我該怎麼過,還怎麼過。

今天有不少朋友選擇宅在家裡,其中恐怕有相當一部分便是秉承著和莊子一樣的哲學。在某些情況下,不攙和主義是一種相當了不起的智慧。比如面對全民炒股的熱潮,誰不攙和,誰就不會被套牢。

可是又有人會說了,也有很多人在炒股中發財了啊,你不攙和,如何發財?

以莊子的逍遙,他對發財也不會拒絕的,然而,匹夫無罪,懷壁其罪,莊子只是比別人更清醒地看到機會背後的風險。在諸子百家之中,理論上來說最讓諸侯們煩的不是嘮嘮叨叨的孔子孟子,也不是朝三暮四的蘇秦張儀,而是莊子。因為他既不願意給諸侯們做事,也不願意被諸侯們管,整個兒一塊滾刀肉。

這種與榮譽、事業、榮華富貴井水不犯河水的哲學家,在歐洲也有一個,與莊子很相像,這就是犬儒學派的創始人第歐根尼。這個傢伙也很會講寓言,也同樣對出去當官很沒興趣。一次亞歷山大大帝專門來訪問他,第歐根尼只在樹下曬太陽。亞歷山大並不生氣,並像劉備對諸葛亮一樣謙遜地侍立一旁,苦口婆心勸他到自己的陣營來,並問他自己有何可以效勞之處。結果第歐根尼呢?

古希臘這位爺和中國的莊子太像了,連亞歷山大大帝都不入他法眼

▲ 這位老兄說,那就請您讓一讓,別擋住我的陽光

這位第歐根尼面對生死也和莊子一樣豁達,莊子是埋不埋都無所謂,但好歹還有學生在旁邊替他悲傷,第歐根尼則更加徹底,宅子裡連一個人都沒有,有個盜賊入室行竊,發現沒什麼可偷的,老大的宅子裡只有第歐根尼獨自一人,顯得很淒涼。盜賊發了善心,問他:“第歐根尼先生,你死了誰把你抬出去埋葬呢?”他回答:“想要房子的人。”

估計盜賊當時會為之氣結,若莊子聽見,大約會莞爾。

第歐根尼的哲學在歐洲被叫做犬儒主義,和莊子的不攙和主義異曲同工。按理說,道家講究清靜無為,莊子卻並不完全贊同這一觀點。

對此,他是這樣描述其看法的。

古希臘這位爺和中國的莊子太像了,連亞歷山大大帝都不入他法眼

有一天,莊子外出訪友,走路疲勞,便倚靠路邊一棵大樹睡著了,夢中大樹對他說,你看,我這周圍原來是有很多兄弟的,現在只剩我一個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要麼長得直,要麼長得粗,木匠一看都是有用的木材,便都給砍伐了,只有我,長得又歪歪扭扭,還有很多結疤,連砍我當柴火都費勁,也就沒人惦記我了。莊子醒來,便把這件事和同行的弟子

說了。繼續向前走,到了莊子朋友家,對方很高興,下令童子殺鵝宴客。童子問,咱家有兩隻鵝,一隻會叫的,一隻不會叫的,殺哪個呢?主人心想這童子太不曉事,會叫的還能看家啊,怎麼能殺呢?於是下令——去,把那個不會叫的殺了。

莊子的同伴聽了大惑不解,問他:那棵大樹因為沒有用得以倖存長壽,這只不會叫的鵝卻因為沒有用被殺掉了,到底有用更好,還是沒有用更好呢?

應該說,對於這個類似悖論的問題莊子回答得似乎模稜兩可,他表示自己將處有用無用之間,但這也不是很好,需要“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大體的意思是不拘泥於成規,像岳飛那樣,用兵之道,在於一心,隨機應變就是了。

這樣的回答,如果加上第歐根尼的故事,就比較清楚莊子想說什麼了。

第歐根尼有一次出門被海盜抓了。這在古代的歐洲算不了什麼,凱撒也被抓過。第歐根尼被賣到了奴隸市場,奴隸販子為了把他賣個好價錢,問第歐根尼會什麼,第歐根尼說會管人,而且指著一個他看中的科林斯財主,指定要他買自己。那個財主倒也爽快,果然買了第歐根尼,結果他到了人家府上,當起了家庭教師和管家,家裡整理得井井有條,教出的孩子個個德才兼備,因此受到了全家人的尊敬。有朋友發現這位大師居然成了奴隸,大吃一驚,趕緊為他贖身,第歐根尼毫不感激,反而將朋友罵為蠢貨。

第歐根尼的做法,便是典型的在有用無用之間了。說他有用,是因為在科林斯人那裡,他因為自己的本領受到尊重,過得很愉快,說他無用,是因為他根本不想回到希臘為社會做出貢獻,對社會來說他根本就不想讓自己有用。

古希臘這位爺和中國的莊子太像了,連亞歷山大大帝都不入他法眼

▲ 對於怎樣處於有用無用之間,第歐根尼有這樣的總結——“學識是人在順境中的飾物,逆境中的避難所”

哲學好像一下變得不那麼深奧了,莊子或者說第歐根尼的思想只是說,你要有足夠的學問,最好有一門本事,於是,在太平盛世的時候,你會因此受到尊敬,那麼就有資格和權力保持距離,而避免被這個怪獸傷害——當然,你要展示自己沒用才不會被這個怪獸惦記上。如果你又有名氣,又沒什麼利用價值,那你就比較安全了,因為很少有人會無故傷害有學問的人,那對他們的名聲不好。而在落難的時候,你又可以依靠這門本領謀生而不會因為沒用而被社會拋棄。

聞達於諸侯,是莊子的人身保險,而不攙和主義,可以避免自己成為權力遊戲中的犧牲品。莊子豁達背後是有為人處事的智慧作支撐的,所以,他不會弄到唐代李白或者明朝解縉的下場。當然,想以附權貴而發達的,或總去給社會找麻煩的,很難用好莊子的智慧。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