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AI+激光電視 對新舊勢力電視廠商影響有多大

AI+激光電視 對新舊勢力電視廠商影響有多大

就在大家圍著AI講故事的瞬間,電視行業也沒閒著,而且還加上了“激光”。

5月15日極米科技在發佈無屏電視H2、H2 Slim之外,還重點推出了激光電視皓·LUNE,並把價格拉到了萬元級:10999元。隨後,5月17日,海信發佈L5和L7系列4K激光電視,其中海信80吋L5 4K激光電視的價格也到了2萬元以下。

初步統計,目前推出激光電視產品的品牌不下二十家,可分為4大類:

1、傳統彩電品牌,如海信、長虹,作為行業中的“扛旗者”,他們熟悉彩電業,並擁有市場口碑和渠道資源。

2、互聯網概念新勢力,如極米、小米、艾洛維等,他們具有互聯網思維,要麼基於成本定價,比如小米,希望快速打開銷路;要麼提出“品價比”,如極米,希望通過提供既優質又親民的價格,來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

3、傳統投影品牌,如索尼、明基等,他們深耕“投影”圈,具有壟斷資源,是激光顯示市場多元化發展的主力軍。

4、本土投影品牌,如光峰、美樂等。

如今,激光電視正從“專屬精密儀器”逐步變身為“普通家用消費品”,成為點燃電視行業的一束明光,但這場四國大戰誰會輸誰能贏?

猝不及防,大家磨刀霍霍向“激光電視”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問問為什麼激光電視能火。

儘管激光電視進入市場才三四年,但市場發展超乎想象,這除了消費升級熱潮外,頭頂大屏顯示標籤的激光電視走俏還有三個更直接的原因。

1、電視市場需要新刺激,OLED、量子點後迎來了激光電視

電視行業一直是“技術戰”和“價格戰”相互交替,OLED、量子點、曲面等技術概念也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大熱一波後又陷入同質化、價格戰的泥潭。

這背後除了多數產品只停留在宣傳口號上,鮮有能在產品體驗上完成顛覆式創新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消費者被這樣反覆刺激後,已經開始疲勞,無法對目前替換性購買為主的彩電市場形成有效刺激。

以曲面電視為例,2014年剛推出時呈現連續高增長,但從“驚豔”“新奇”,到三倍的增長,再到今年首季增幅下滑,市場快速進入理智消費期。再加上“全面屏”逐漸進入視野,整個電視行業需要新的刺激。

也正是這個時候,激光電視“擔當”起主角。根據奧維雲網的數據顯示,2017年激光電視為7.6萬臺,而2018年激光電視可能呈現翻倍的增長,預計達到16.4萬臺銷量,同比增長116%。另一份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3月份,液晶、OLED和激光電視三類產品中,液晶電視同比下跌14.9%、激光電視則上漲182.86%。激光電視正和量子點電視、OLED電視一起成為高端電視“三駕馬車”。

2、條件成熟,激光電視恰好實現了80英寸以上規格關於尺寸和價格的平衡

消費級電視機的主流尺寸隨著製造工藝的提升每年都在增長,2008年40英寸已是奢侈尺寸,但十年後主流型號己經達到了65英寸。不過行業人士預測,下一個10年屏幕尺寸的增長不再會躍升,消費級液晶電視機尺寸最終將止步於80英寸左右。

另一方面,激光電視的價格正在急速下降,最近三年來,激光電視均價已經下降了50%。去年年某些廠商之所以能夠把激光電視拖入2萬左右,主要是因為採用了親民版芯片。而為了提升競爭力,區別於同行普遍採用0.47”DMD顯示芯片,極米皓·LUNE是首款採用 0.65”DMD顯示芯片和更高規格光機的萬元級激光電視,這是目前市面上三萬元級別激光電視標配。之前有研究數據表明,在規模達到每年百萬臺的背景下,激光電視成本可以下降到萬元以下。

這樣,激光電視正在慢慢實現80吋以上,過去無法做到的關於尺寸和價格的平衡。過去一臺100吋的電視機造價超過40萬元,而現在激光電視能在80-150英寸的尺寸內,為消費者提供更具經濟性的購買選擇。

這也印證了極米科技鍾波說的“如果無屏電視(智能投影)只是傳統電視的補充,那激光電視就會是傳統電視的替代”。因為價格低、屏幕大等,激光電視極可能成為爆款品類,去正面搶奪傳統電視在客廳的位置,這就能解釋海信、長虹為什麼要押寶在此。

3、世界盃和618點燃了廠商的競賽熱潮

記得去年雙十一,米家、長虹、極米、堅果等新老激光電視品牌紛紛打出史上最瘋狂的促銷牌,這場看似不計成本的賭注,客觀上加速了消費者對激光電視的認知。

而今年,競爭激烈程度只會有加劇。據說海信還將發佈一款80吋的激光電視世界盃專享版,這一舉動無疑會繼續帶動包括長虹、小米、極米等一大波同行跟進。尤其是在世界盃和618即將到來的節骨眼上,各大廠商在逐步豐富和完善激光電視產品品類之上,都會想方設法對不同人群的需求進行切割,來建立自己的陣地。

所以,擁有“大畫面、經濟性、電影觀感、便攜性、健康性、觀看距離優勢”等諸多優勢的激光電視成為新老勢力競爭賽點成了一件註定的事。

貼著AI標籤,到底是新勢力的狂歡,還是老江湖的反擊

不過相對於市場的火熱,人們更關心的是這些廠商的態度和舉措,尤其是面對極米、小米等新勢力的強勢進攻,海信、長虹等老牌廠商會如何應付,兩股力量誰佔主動誰更被動。目前看,市場格局並未定型,誰勝誰負其實取決於幾個方面。

一、用戶市場上是否對壘

儘管“激光電視”尚處於嬰幼兒培育期,但用戶群其實很清晰,簡單的可以分為幾類:

1、擁有大house的成功人士,他們要求大畫面、品質感;

2、趕時髦的“租房一族”,他們需要大畫面+便攜性;

3、擁有大house自建房的鄉鎮人,他們是巨幕迷,但要求最經濟+大畫面;

4、電影迷,且具備特殊裝修結構製造出來的“私家影院”,他們追求大畫面+電影觀感;

5、喜歡大屏幕的中老年消費者,包括視力不足的電視觀眾,他們希望大畫面的可觀賞性+健康賣點。

這樣列舉下來,很明顯,即便同是家庭場景,每類用戶群的需求都不一樣,這就意味著要麼在產品線構築起最齊全的產品陣容,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要麼捨棄一部分用戶。

目前看每個廠商的舉措都不一樣,比如海信,在執行全產品線策略的同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專門面向酒吧、咖啡館,以及商務辦公場所會議室等領域開啟一場取代傳統投影機的專項推廣。另一方面,藉助自身的渠道優勢,海信進一步向3~5線城市以及一些鄉鎮滲透。極米在以家庭場景為主的情況下,也在探索更多商業場所,比如教室、KTV等,另外與其他新勢力不同的是,極米將觸角伸向了海外,在515的發佈會上,鍾波介紹了極米2018年全球市場拓展計劃,很顯然他們希望進入歐美這樣更大的市場,讓海外成為自己的增量市場。

而海爾孵化的小帥激光電視則從硬件設備入手,切入酒店、學校、家庭等分散的觀影場景,希望搶佔國內的“移動院線”市場。

這種主動避免主戰場惡戰,尋求差異化市場破局的玩法是在發揮自己所長,也給各自留出了時間窗口,短時間難談勝負。

二、AI技術上會不會直接PK

各大廠商都不約而同加上了AI技術,最亮眼的是都加上了語音識別,此前所謂的AI電視語音交互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通過語音直接激活命令,比如“關機”“放某某電影”。另一種是搜索式語音交互,比如“我想看鬼片”“我想看某人的電影”。這些功能運用的是經典計算中的人機交互方式,區別僅僅在於數據庫的大小和反應的靈敏度。

而激光電視的語言交互則上升了一個臺階,也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從識別人的角度去做語音識別,比如極米AI系統新增的聲紋識別功能,通過識別家庭每個成員的聲音,並根據個人喜好推薦個性化內容,來實現千人千面。如果識別到這是一個兒童的聲音,就會進入兒童模式,還即將上線兒童桌面,專門為兒童推薦適合的內容。

第二類是從識別語言的角度去做語音識別,比如海信的"VIDAA-AI”人工智能電視系統宣揚全場景語音交互,可實現六輪連續人機對話,可識別多達33種人物關係,同時支持普通話、粵語、四川話、湖南話、上海話、閩南語六大方言識別。

他們都是希望改變過去手機APP作為交互入口或者電視遙控器的使用體驗,因為語音輸入是人的本能,或許可以更好地完成對海量內容的操控。

但目前都需要面臨一些現實情況。比如:

1、當前AI技術成熟度在語義理解上還算薄弱,目前多是通過關鍵詞解答部分問題,複雜的問題以及語序更換後的表達還需時間去應對。

2、電視使用時多是多人複雜的線下場景,比如遠距離、多人同時語音,出現方言、外語,或是戶外等公共場景,語音交互的真實效果還待檢驗。

所以大家都還是一個開始,沒人贏。

三、人機交互上,到底是在讓人懂電視,還是讓電視更懂人

智能電視此前的交互系統多是圍繞“遙控器”設計,所謂的“千人千面”更是通過設立多個賬號實現的,這實際是以用戶操作的複雜化為代價的,人與電視的交互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欣喜的是,各大廠商現在更加清晰的看到了消費者這一痛點,都希望利用AI技術,讓電視更懂人。

極米通過聲紋識別去識別特殊家庭成員,比如兒童,(此時系統會切換到兒童模式),並宣佈與百度成立AI無屏實驗室。目前,依託百度DuerOS技術,極米無屏電視搭載全新的極米AI系統,這一AI系統支持人性化的多輪式引導交互,搜索視頻、播放視頻、查詢百度百科、詢問天氣等等,此外,極米還將接入多家IoT平臺,能與家裡的其他智能設備形成互動,比如對著無屏電視說“開燈”、“關窗”、“調高溫度”等。

海信的VIDAA-AI電視將不再依賴預先設置的系統運營,而是通過機器自主學習,藉助人工智能語音(語義)和圖像識別交互技術,並直接打通外賣、翻譯、打車、機票預訂和購物等上百種主流生活場景服務,實現了電視操控上的“人機合一”。

長虹也在自己的激光電視上展示了自己的遠場語音、聲紋識別技術。

這看起來都是一些積極的嘗試,消費者也樂意為此買單。

目前看,AI加持下的激光電視也需要面對AI 的3個問題:

1、智能內容推薦真的智能嗎?目前的智能推薦多是根據用戶瀏覽歷史和觀看時長來推薦,這僅僅運用的是關鍵詞留存和數據分析的技術,與高階AI還有一段距離。而且這樣的AI電視智能推薦,並沒有解決家庭不同成員想看不同節目的問題。(據說與極米採用聲紋識別的做法不同,有部分廠商開始嘗試加入面部識別功能來識別人)

2、AI真的懂內容嗎?電視的本質仍然是內容(包括視頻、音頻等)。如果AI對內容有自己的理解力,是不是能在用戶看一部電影時,就會告訴用戶更適合的亮度、對比度和音效效果,甚至判斷你是否應該開窗通風呢?這可遠不止利用關鍵詞推薦節目那麼簡單。

3、語音交互足夠了嗎?電視和人需要的是多層次完整的人機交互,語音數據僅是人類輸出信息的一種方式,AI難以根據其達成立體理解。只有綜合用戶的肢體、表情、情緒等數據源達成整體判斷,才可能真正做到“電視更懂人”。

當然有了語音,已經比之前遙控器的交互好太多了。

四、技術上,到底誰能打敗誰

更關鍵的是,幾乎每個廠商都在說自己技術多牛X,甚至創造出一些技術概念,來“教育”消費者。去年小米發佈的激光電視被媒體評價為“一款超短焦投影儀+立體聲音響+小米盒子的三合一產品。”並被吐糟亮度不達標、激光電視“變”激光微投、不標配抗光幕等,而其創造的行業新詞“光源亮度”也被同行和媒體瘋狂吐糟(有媒體甚至提出,如果按照小米的“光源亮度”概念,“極米T1的4000ANSI流明已經達到了25000流明。”)鍾波在此基礎上還總結出行業“減配置、抄設計、降質量”三大套路。

但事實上,目前激光電視領域在技術上仍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

產品類別名稱混亂,圍繞激光光源+短焦鏡頭的投影產品這個品類就有激光電視、激光影院、激光超投電視、激光投影電視等多種叫法,用戶“傻傻分不清”。

性能指標描述不一致,剛說到的“光源亮度”就是一例,此外還有引入液晶屏幕亮度單位尼特作為亮度指標的。

但事實上,激光電視的色彩表現要給力,其基礎仍舊是光源。目前多數激光電視採用的是單色激光,海信和極米都曾推出過雙色激光電視,理論上三色激光效果最好,長虹等已推出此類產品,但因為紅色激光和綠色激光的發生器價格貴,加上三色激光結構複雜,成本一直降不下來,依然沒有上市銷售。

只是技術吹的再好,還是得回到用戶層。對用戶來說,評價一款激光電視好不好就看四點:1、亮度是否達到了電視屏幕的效果;2、分辨率是否可以滿足日常使用;3、作為智能終端,是否足夠人性化;4、針對大尺寸畫面的畫質優化是否到位,比如是否擁有運動補償、HDR10等技術。

技術不應該為打敗同行,也不應該成為累贅,更加不應該用文字遊戲來欺騙消費者,使得市場“劣幣驅逐良幣”。可惜在高清電視、3D電視、互聯網電視等領域這樣的事情都曾發生過。

激光電視激戰背後,到底是誰在打仗

所以短時間內我們並不能斷定誰的贏面更大,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激光電視大戰背後實際是三類公司在重新瓜分電視市場,大家都有各自的目的。

第一類是缺乏護城河的傳統電視廠商。可以預見海信在80英寸到150英寸的陣容上,會繼續從向上和向下兩個維度進行拓展,長虹則在三色激光電視搶先佈局,他們都繼續利用“激光電視”搶佔品牌高位,並鞏固自己的行業地位。

第二類是盯著入口的互聯網巨頭。百度已經和極米合作並建立AI無屏實驗室,之前百度、騰訊先後入股創維極米、酷開,騰訊、京東入股TCL旗下雷鳥科技。因為以激光電視為代表的“無屏電視”類產品,一度被認為有機會成為電視、PC、手機之外的第四屏,有可能以爆款產品為基礎,打造新的硬件平臺,完成影音娛樂內容的分發,成就一個新生態,互聯網巨頭自然不會錯過。回顧新零售、共享單車等行業的發展歷程,如果激光電視領域、阿里、騰訊、京東再進一步“插手”,會不會又出現被巨頭收割的局面?

第三類是有“夢想”的新勢力。這次,極米表示自己不只是一家硬件公司,而是一家硬件+內容平臺+光學基礎技術產業為核心業務的新經濟公司,根據極米官方給出的數據,目前,極米“擁有超過百萬終端,極米今年第一季度的內容運營增長超過288%。在光學技術上,極米已成立光學技術實驗室,並獲得超過400項專利。”PPTV電視也在大談自己與蘇寧的融合,並強調自己的內容優勢。小米更沒把自己看做一家硬件公司。講白點,他們盯著的不只是傳統電視過去的那一畝三分地,而是在講一個更大的故事,如此來勢洶洶,傳統電視廠商稍有不慎,就可能處於被動。

當然現在三股勢力劍拔弩張,不分伯仲,各自擁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短板。貼上AI的激光電視註定是“狹路相逢勇者勝”,尤其是對於傳統電視廠商而言,一旦守不住護城河,就成了對方的“諾曼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