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哪種生物沒有壽命的限制呢?

周明燕


已知的,壽命最長的動物個體,是一隻在2006年被挖出來的冰島北極蛤蜊,名字叫“Ming”(大概就是小明的意思吧)。根據小明的外殼生長的紋路,科學家判斷,小明已經活了507年了。然而遺憾的是,在小明被挖出來的時候,他當場就被殺死了。

小明一族(即冰島北極蛤蜊)長壽的秘訣在於,他們新陳代謝的速度非常慢。低速代謝,使得有害物質積累也少,遺傳信息的丟失也少。就好比西伯利亞雪原中封凍的猛獁象,幾萬年後還能保持原樣。

而我們常說的“千年王八萬年龜”,其實活不到千年萬年那麼久。已知的活得最久的烏龜,是下面這隻:

活了250歲。

如果比誰代謝速度慢,那動物自然比不上植物。參天大樹就杵在那裡,也不用動,代謝自然就慢,有很多細胞甚至可以保持一個姿勢幾萬年不變。有研究表明,4700歲的老松樹,新長出的種子和老的樹幹相比,遺傳信息並沒有什麼顯著變化。可以說,如果沒有什麼外物去招惹他,這些個老松樹能一年復一年,一直活下去。遺憾的是,鮮有植物能一直這麼幸運,林火、砍伐、颶風、動物啃食等,都會奪走樹木們永生的希望。

然而奇妙的是,還有另一種永生的策略:返老還童。

有一種叫做燈塔水母的水母,就是掌握了返老還童的神奇存在。別看這一隻水母,也就是小拇指頭大小。相比於別的水母,在完成繁殖使命之後就掛了,這燈塔水母則是可以在繁殖之後,從成熟體一路返回到幼年體,然後開始全新的人生。甚至在周圍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化之後,燈塔水母也能用“返老還童”這一策略來保護自己。


但是遺憾的是,這種返老還童的過程中,大部分的後天信息都被拋棄了。就好比,你回到了小時候,但是把所有事都忘了個乾淨,從頭開始。

仔細想想,這好像也沒啥意思。


IvanZhu


永生是人類長久的夢想,但從生物演化的角度來說,永生卻算不上什麼好的選項。比如假如人類獲得了永生的方法,那麼必將使得年紀大的個體競爭力遠遠大於年輕的個體,畢竟他們之間有著巨大的經驗等方面的差異,因此這種社會形態對新生個體必然十分不友好,老個體佔據所有資源,整個物種的演化趨於停滯,在自然界的波動中很容易整體滅絕。

拋開永生對人類到底好不好的話題,我們來探討一下自然界中的“永生”。有許多人認為自然界存在不少生物甚至動物就是永生的,比如有一類流傳很廣的說法,有一種叫做“燈塔水母”的生物,它如果不被外界力量消滅,單純從個體壽命來看,它就是永生的。因為當這種燈塔水母長到一定的程度,它就會逐漸的退化為未發育的原始形態,然後逐漸的再次發育、長大為成熟個體,這個過程可以無限循環下去。所以若是單純從壽命角度來看,燈塔水母的確是永生的。

但是很多科學家對此說法也持存疑的態度。實際上,燈塔水母逐漸退化並再次發育的過程,其實是一種特殊的無性繁殖的過程,只是此過程中它每次繁殖的都是它自己而已。所以到底該不該認為燈塔水母是永生的呢?就像你面前有個機器人,它隔一段時間就把自己格式化、所有元器件換一遍,這種狀態到底能否認為這個機器人還是原來的機器人呢?


看風景的蝸牛君


有誕生,有消亡!有矛必有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