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戰鬥民族用了什麼怪招,讓鞋帶都不會系的溥儀在蘇聯愛上了種菜

『 末代皇帝溥儀在蘇聯 』皇上的筆記本

戰鬥民族用了什麼怪招,讓鞋帶都不會系的溥儀在蘇聯愛上了種菜

▲ 布里斯寧別墅的大門,1945年10月溥儀被送到這裡,應該便是從這道門進入別墅的,開始了在西伯利亞長達數年的幽居歲月,女翻譯伊蓮娜說周圍老一點兒的樹可能都見過他

“皇帝在這裡並沒有妻子陪伴,他是一個人睡在房間裡的。”布里斯寧別墅的女工作人員在猶豫了一下後這樣回答。

戰鬥民族用了什麼怪招,讓鞋帶都不會系的溥儀在蘇聯愛上了種菜

▲ 昔日溥儀的臥室裡,如今是一張雙人床

房間早已經被重新裝修過,只是風格依然故我,溥儀在西伯利亞“行宮”的臥室即便在當代也堪稱豪華,今天這裡住一天大約是一千多人民幣的費用,客戶主要是新婚夫妻。這位末代皇帝一個人孤眠於此,會不會影響客戶們的情緒?

早在長春時代,溥儀身邊就沒有太監了,嬪妃也不再是三宮六院的狀態——估計皇上的體力也不允許他這麼折騰。他和皇后婉容後期關係很差,幾乎沒有交集。正是在這裡,溥儀得知她已經在1946年死於戰亂之中,對此皇帝反應冷漠,只是增加了他對於歸國的恐懼。他還封過幾位次一等的嬪妃,包括淑妃文繡、貴人譚玉齡和李玉琴。文繡在天津鬧妃革命與溥儀離婚了,而譚玉齡則死於偽滿宮中,此時只有李玉琴算是溥儀還在世的妻子,不過也留在國內,所以溥儀在西伯利亞期間身邊沒有妻妾。

然而溥儀倒也談不上寂寞,因為經常會有蘇聯軍官跑來看他,甚至是帶著太太來,原因是蘇聯1918年幹掉了沙皇,大多數人卻沒有見過東方的皇帝是什麼樣兒的,所以跑來看熱鬧。

對於廚娘伊蓮娜而言,溥儀也是個古怪的存在。他的食物大都是被從莫斯科運來的,包括果子醬和美國當年給蘇聯運送的牛肉罐頭。這些人的伙食很好,一天要吃四頓飯——這和在赤塔的時候沒什麼區別。

這屬於當時很難得的待遇了。偽滿大臣們也有類似的供給。有一位“爺”回憶當時吃不慣麵包,把麵包皮掰下來丟掉,結果發現看守人員都收集起來,問之才知道是帶回去給孩子吃——剛剛經歷了戰火的蘇聯經濟情況還很不好,許多人吃不飽。不久之後這些偽滿人員被送去進行一些輕微的體力勞動,有個蘇聯老大媽得知他們是俘虜,便找出來一塊黑麵包悄悄塞給這位“爺”。原來,她認為俘虜肯定食物匱乏,所以同情心發作。這塊黑麵包的成分十分粗糙,“跟鋸末一樣”,這位“爺”根本吃不下,卻由此得知了外界真實的艱難。

那麼,溥儀愛吃什麼呢?

伊蓮娜記載他喜歡吃黃油,但是怎麼也長不胖。

戰鬥民族用了什麼怪招,讓鞋帶都不會系的溥儀在蘇聯愛上了種菜

▲ 這位皇帝好像一輩子也沒有胖過,估計是體質原因了

沒有被告知這個瘦長男人的身份,也不許打聽。只知道他是個大人物,她回憶說記得這個人在門口的花壇裡種土豆。

戰鬥民族用了什麼怪招,讓鞋帶都不會系的溥儀在蘇聯愛上了種菜

▲ 哦,難道是這個花壇?

本地的土豆很是好吃,算是特色名產。但這位末代皇帝據說一直是兩手不沾陽春水,直到回國也沒學會繫鞋帶,他怎麼會突然種起土豆來了?

別說,在溥儀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他還真講過自己在西伯利亞種菜的經歷,據說那是因為日本戰犯和偽滿被俘人員當時都做一些體力勞動,蘇聯人也想讓這位皇帝參與一些。溥儀自己回憶對此並不反感,當時種過青椒、西紅柿、茄子和扁豆,對於前兩者的生長頗為感興趣,卻沒有提到過土豆——我想他種的到底是什麼蔬菜並不重要,但其被特赦之後去了植物園當園丁,沒準和植物的緣分,便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至於勞動改造的結果如何呢?溥儀自己回憶:“看到青苗一天天在生長,我很覺得新奇,於是每天提個水壺接自來水去澆,而且澆得很有趣味。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但主要的興趣,還是在於我很愛吃西紅柿和青椒。”不過,皇帝最終的結論和普通人很不相同,說出了一句古怪的大實話——“我常常想到,這到底不如從菜鋪裡買起來方便。”

老實說,皇上能知道菜可以從鋪子裡買來,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戰鬥民族用了什麼怪招,讓鞋帶都不會系的溥儀在蘇聯愛上了種菜

有意思的是前些年有位帕比爾博士曾把一本《溥儀日記》帶到日本,並舉行了公開鑑定。這本日記來自一名叫做佩爾米亞科夫的蘇聯軍官,他曾經擔任過溥儀等人的翻譯。據說日記是溥儀歸國後留給他的,一共87頁,裡面記述的是溥儀等人在西伯利亞的生活,所見所聞和對故鄉的回憶。而佩爾米亞科夫是帕比爾的老師,這本日記因此到了他的手中。

戰鬥民族用了什麼怪招,讓鞋帶都不會系的溥儀在蘇聯愛上了種菜

在這本日記中,有一些彩色插圖,繪製的內容也包括某些植物的生態,竟然頗為專業,這真的是溥儀的手筆嗎?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自己畫過畫,是少年時和小恭親王溥偉一起意淫誅殺袁世凱,從他的描述來看,這無非是小兒的塗鴉,上不得檯面。這位皇帝一生也沒留下什麼丹青作品。這些畫的作者應該另有其人。

在布里斯寧別墅裡有一個展區,展示的是溥儀的平生和他在這裡的生活。

戰鬥民族用了什麼怪招,讓鞋帶都不會系的溥儀在蘇聯愛上了種菜

▲ 其中也不乏一些圖畫,畫風與所謂《溥儀日記》中的大為接近

而這些畫的作者,則是溥儀的“國舅”,皇后郭布羅·婉容的弟弟潤麒。

戰鬥民族用了什麼怪招,讓鞋帶都不會系的溥儀在蘇聯愛上了種菜

▲ 很少有人能夠相信,左邊這位騎電動車,戴著頭盔滿街跑的老者,曾是一位“國舅”,而潤麒先生就是這樣一位有趣的人

潤麒先生心胸豁達,善於繪畫,在西伯利亞陪伴溥儀期間閒來無事,畫了很多作品,《溥儀日記》中的,應該也是他的畫作。

事實上日本的鑑寶師田中大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而且認為其中文字也不是溥儀的,因為這些文字的書寫與溥儀研究會所存的這位皇帝過去留下的筆跡不符。於是田中認為這部“日記”實際是在西伯利亞的其他偽滿皇室所書,雖有一定歷史價值,但並非溥儀本人所為。

戰鬥民族用了什麼怪招,讓鞋帶都不會系的溥儀在蘇聯愛上了種菜

▲ 日記中的部分文字

這個結論準確嗎?應該說還有爭議。

潤麒先生當年是看過這本日記的,他說畫是自己的,而字則是溥儀的。至於為何筆跡不符,老先生沒有說,卻是有一個歷史事實可作佐證——在遠東軍事法庭作證期間,溥儀為了避免給自己帶來指控,曾偽裝筆跡。他當年頒發的“上諭”、書信等,都是用乾隆體寫的,但他在法庭上完全換了一種字體。所以,也不排除他在這本日記中採用了與公開文件不同的筆跡。

從東京法庭上的表現看,溥儀有頗高的英文水平,當翻譯譯錯了的時候,他會主動出來糾正,而且用更純正的英語予以校正。倒是讓人對其有幾分驚異。

在歷史文獻中,溥儀通常被描述成淺薄的小丑形象,包括遜清王室的大部分成員都是如此,然而我認為這並不十分準確,否則他們不可能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折騰幾十年。溥儀等人對這種形象是認同的,我想理由很簡單——或許正因為塑造出了這樣的形象,最後一個王室才得以在此後的歷次政治風波中倖存下來,比英國、法國、俄國的皇室命運好得多。

不過,這不是我們所能關心的事情,也許,看看歷史的碎片中藏著什麼有趣的事情,要更好玩一些,比如——蘇聯的醫生說,溥儀長了一雙奇怪的手,或許,這就應該叫龍爪。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