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大學教育的“大眾化”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我是一名研究生,喜歡對教育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點擊關注⊙∀⊙!

近些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大學教育也逐漸從“精英化”教育,過度到了“大眾化”教育的階段。大學生的數量逐漸增加,每年畢業生的大學生數量也都達到了六七百萬,這麼龐大的大學生數量,我們感到高興的同時,也的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問題,“大眾化”的大學教育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呢?小編覺得,這樣的大學教育有一定的優勢,也有一定的劣勢,小編對這個問題的優劣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一,“大眾化”教育的優勢

大學的“大眾化”教育給我們帶來的優勢還是很顯而易見的,首先我們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到大學學習,體會到大學的生活。以前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夠考上大學,考上大學也就意味著孩子能夠有不錯的發展前景,再不用像自己一樣為了生活而奔波。上完大學之後,我們至少能夠找到一個體面的工作。其次,大學的“大眾化”教育使更多人可以擁有的是本科學歷,本科學歷也為自己以後的發展提供一個更好的發展平臺,相對於中國的發展,大學的“大眾化”教育,也是提高國民綜合素質的一種方式,培養出更多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或許也是大學擴招政策考慮到的一個方面。

第二,“大眾化”教育的劣勢

凡事有利就有弊,大學教育“大眾化”的趨勢,帶給我們帶了了一定的優勢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劣勢。現在大學生數量的增加,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有的人覺得花費了大學四年的時光,卻找不到工作,這樣的大學讀的還有意義嗎?這確實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畢竟父母們都希望我們能夠通過大學來找一份比較好的工作。其次大學本科學歷的含金量也是大大縮水,大學生也不再是之前的“天之驕子”,而成為一個求職工作的普通一員。

第三,面對大學“大眾化”教育的方法

大學教育的大眾化,需要我們理性對待。為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我們要在大學中繼續堅持學習,鍛鍊自己的綜合能力,不要在大學裡頹廢墮落,這樣的大學生最終也只能是被社會所拋棄,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存”,在眾多的大學生中,我們想要脫穎而出,就要在大學中不斷地鍛鍊自己,使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提高,只有這樣,畢業後才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大學教育的“大眾化”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大學教育的“大眾化”,給我們帶來了好處,也帶來了一些壞處。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是不斷地使自己向好的方面發展,避免不利的因素,在大學裡做“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