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擇一座城,安放身體與靈魂

擇一座城,安放身體與靈魂

對於北京來說,六月,是最好的季節,春花盡,夏荷起。但對於大學校園來說,六月,則是傷感的季節,醉笑三千場,最後還是要訴離殤。

所謂離殤,就是畢業。

畢業意味著什麼?每個人或許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去哪裡?做什麼?怎麼辦?當所有的不確定湧入腦海時,大概很難有人的青春不迷茫。但青春一如自由,不確定或許就是它最美的狀態。

6月14日,中國新聞社舉辦“國是論壇——畢業生,拿什麼歡迎你”。我們並非一定要探究出一個正確的答案,而是希望通過與會各位以“過來人”的身份進行分享,重現我們曾在走向新的人生階段時,撞的一些南牆,吃的一些虧,受的一些罪,讓即將畢業的同學們看一看,迷茫,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

國是論壇是中央統戰部、中國新聞社的重要智庫平臺。其核心是搭建政府、智庫、業界、媒體互聯互通的“公共政策智慧眾籌平臺”和“整合傳播平臺”。通過舉辦專題論壇、經濟研討會、政策宣講會等多種方式,匯聚中國政策的制定者和決策者、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以及各行業、企業、協會的代表,圍繞國內外熱點政經話題展開交流探討。

去年,也是在六月,也是畢業季主題,國是論壇曾舉辦過一期,討論了“畢業後,到底該創業還是就業”,以及“面對兩條路畢業生如何抉擇”的問題。在那期論壇上,與會學者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見解,論壇也收穫了畢業生們很好的反饋。

如果說去年關於就業與創業的主題給畢業生們了一個二元的選擇,那麼,今年畢業與就業的話題則變的更加三維、立體。因為,這裡面又加了一個維度——城市。

今年,即將走出校門的820萬莘莘學子要面對的是,全國20多個城市發佈“人才新政”的誘惑。優惠政策一波接一波,對他們而言,“安放身體與靈魂”有了更多的選擇。

畢業,有兩層含義,一是成熟,它代表我們通過學校的教育,學會了如何思考和判斷,並作出選擇;二是開始,它代表我們將開啟人生新的階段,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

城市,也有同樣的兩層含義。成熟是指從粗放型發展向精細化發展轉型,城市不僅要容身還要容得下生活;而開始是指以杭州、成都、西安、鄭州為代表的熱點城市開始越來越有吸引力,所以也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的城市化進入了新階段。

當離歌響起,我們願所有學子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如初少年;當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向前,我們願所有城市歷盡繁華,仍能安放身體與靈魂。

(本文根據中國新聞社編委、經濟部主任俞嵐在“國是論壇——畢業生,拿什麼歡迎你”上的發言整理。)


來自:國是直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