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一部充滿濫交、吸毒、走私的超級正能量電影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部充滿濫交、吸毒、走私但又超級正能量電影—《達拉斯加賣傢俱樂部》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是由Jean-Marc Vallée執導,馬修·麥康納,,等主演的一部美國劇情片。

一部充滿濫交、吸毒、走私的超級正能量電影

該片講述了一個恐同的艾滋病患者被一生診斷患有艾滋病,得知只有30天生命後,通過自己的方式與病魔戰鬥,同時也幫助了更多艾滋病患者的故事。雖然故事充斥著濫交、吸毒、走私等內容,但卻滿滿的正能量。影片獲得了最佳影片提名,馬修·麥康納則憑此片獲得最佳男主角獎項,傑瑞德·萊託憑此片獲得最佳男配角獎項。

一部充滿濫交、吸毒、走私的超級正能量電影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背景是80年代的德州達拉斯,本片改編自真人真事。關於社會對同性戀的排斥,《斷背山》《米爾克》《天佑鮑比》等作品中都得到了反映,所以《達拉斯買傢俱樂部》中普通民眾的恐同情節不難理解。另外當時美國只研究了一種抗AIDS藥物,影片中Ron所服用的藥劑AZT是當時FDA唯一合法批准上市的一種艾滋病治療藥物,美國對於抗AIDS藥物的研製特別保守,這就是為什麼國外的抗AIDS藥物在美國算作違禁品的原因。

一部充滿濫交、吸毒、走私的超級正能量電影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的故事正基於這樣的時代背景,主人公伍德魯夫並不是過去我們常見的反抗英雄,他並沒有走上街頭加入運動的洪流,而是用自己的方式,美國南部小混混的方式跟命運作著鬥爭。美國樂於講述反體制英雄,而伍德魯夫的小混混生活也是一種反體制的生活狀態,黃賭毒他一樣沒落下,非但如此,伍德魯夫手上不是拿著煙就是拿著酒,整日放浪形骸醉生夢死。這樣的人染上艾滋病並不奇怪。當醫生宣佈伍德魯夫還有30天生命的時候,影片就以數日子的方式開始講述,時間一天天過去,伍德魯夫一天天虛弱下去,導演以這種方式讓觀眾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時間的緊迫,而就在最後的兩天,伍德魯夫本該死亡的最後兩天影片又來了個大反轉,在墨西哥他從一個被吊銷職照的醫生那裡得到了新藥。影片的"30天"講的是一個人作死的過程,這一段的感覺有點像陳為軍的《好死不如賴活著》,我們看著伍德魯夫的生命逐漸地消逝,而他對此卻無能為力。這是一個等死的過程,這個過程讓人絕望,但是30天后伍德魯夫並沒有死,這是一個情節反轉,伍德魯夫看到了希望,而影片卻繼續數著日子。影片演到30天的大限時,時長剛過影片的三分之一,而觀眾的觀影狀態也在這時發生了變化,從之前的看伍德魯夫如何作死,變成了看他如何抗爭。 而他的抗爭方式也是小混混式的。從跟醫院的護工串通偷藥,到買賣未批准藥物,繼而開辦了買傢俱樂部以此為幌子賣藥……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小混混的變通和他的生活智慧。你不讓我試驗新藥,那我就想辦法偷藥;你不讓我賣藥,那我就收取會費送藥;你沒收我的藥,我就將你告上法庭;你說必須要醫生的處方,我就造假處方。總之,以個人之力對抗代表體制的藥管局,而這種對抗的方式也是見招拆招,不達目的不罷休。而藥管局一方也是步步緊逼,雖在法律上佔理,卻在人心上失分。一個人對抗整個體制,既使他是個小混混,也值得人們的尊敬。

一部充滿濫交、吸毒、走私的超級正能量電影

從社會學意義上看,影片其實從道德、法律的衝突著手,為我們出示了一個法理困境:為了保護公民的健康,美國人制定了法律,必須使用經由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藥品;但對艾滋病人而言,他們根本無法熬過漫長的藥品臨床實驗期,於是他們展開了自救行動,組團走私藥品而且私自用藥。對伍德羅夫這麼個得州"惡棍"而言,就算染上了艾滋病,他也不會坐以待斃,而且向來不太遵紀守法的他雷厲風行,在達拉斯成立了這麼一個"買傢俱樂部",組織了一大幫艾滋病人購買未經FDA批准的藥物,為此,伍德羅夫成了私藥販子,滿世界走私艾滋病藥物,而且涉嫌非法行醫——但是,他確實延長了不少人的生命,包括他自己。

單就法律適用而言,伍德羅夫的行為當然是違法的,但最後反而是他把FDA告上了法庭。當然,法官對伍德羅夫的遭遇和抗爭給予了充分的同情,但整個醫療衛生法律制度不能因此而崩潰,所以伍德羅夫敗訴了,但獲得了給自己用藥的權利——當他回到辦公室時,所有人列隊為他鼓掌,對於一個努力抗爭的艾滋病人來說,他當然值得這個榮譽。

一部充滿濫交、吸毒、走私的超級正能量電影

紙面上冰冷的法律,被有溫度的執行了。這個冷峻的世界,似乎也因此變得溫柔了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