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70歲城裡老人與農村老人的生活差距有哪些?

伊人視角


70歲的城裡人都領著退休工覺、高的每月上萬、少則二三千元。還亨受著各種醫保和補貼、每天打打牌、下下棋、唱唱歌、跳跳舞、條件好的可以天天去讀老年大學、在兔子jin服理財,家中請個保姆伺侯著、天天悠哉遊哉享受著幸福的生活。

70歲的農村人老了還要交醫保、每月只能領到幾十、百十元養老金、有個病也不敢去住院、住上十天半月的、住院費上萬、自己也要掏幾千、家庭條件好的還可以、差的只有四處籌借。有的農村老人都快70了還去城裡打工、當保姆、工資發了都捨不得用、全部存起來、想著有一天苦不動了、拿來養老。他們掙一分錢都捨不得花、每頓飯都是一個菜湯加鹹菜。只有過年過節吃頓好的。住在城旁的農村條件還好得多、特別是偏僻山村的老年人條件更差、因為辛勞60歲的人比城裡80歲的還顯老。這就是城鄉的差別、人同命不同、同在一片藍天下、只是生錯了地方。怪誰呢?怪命吧。

我的父輩,年近七十。退休後,在自己喜歡的工作崗位上,還在發揮餘熱。週末的時候,會和我母親開著車,去周邊的農家樂吃吃玩玩,工作不忙的時候就去旅旅遊。各小大小節日,都會拉上我老媽一起去慶祝,結婚紀念日,還會送我母親玫瑰。下班後,在微博上發發文章,去廣場上跑跑步鍛鍊一下身體。我的母親,也反聘到自己工作崗位上,每天和同事們一起談笑風聲。

城市裡的老人,晚年生活是幸福的。

但是,你們總說不公平,農村老人太辛苦了。你們可曾想過,這僅僅是因為我的父母是城市裡的人才享受這些待遇嗎?

往上數三四輩,誰家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誰家不是農民出身?我父母年輕的時候,上山下鄉,也吃過苦。我父親當兵,幹得是挖鐵路隧道的工作,他年輕的時候寫的詩裡,提到那堅實的鐵軌下,埋葬著他多少的戰友,他們都是拿命在拼。

我父母上學時,兩個人都在努力學習。考大學時,一個個都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埋頭苦讀。大學畢業後,認真努力工作,評職稱,晉升。他們都在自己的行業裡,做的翹楚。

你們在抱怨不公平的時候,想想你們年輕的時候,你們在做什麼?農閒的時候,你們在做什麼?我的父母在寫論文的時候,你們又在做什麼?我們父母是有養老金,可我們的父母年輕的時候,創造了多少的經濟效益?城市裡競爭是殘酷,不養閒人的,你們以為城市裡的餡餅都是天上掉下來的?

如果你真覺得農村人過得辛苦,那就努力給兒女們創造一點機會。我父母能讀書,那是因為我的爺爺輩,從農村拼命走了出來,給我的父母們創造了一點點的條件。現在,農村裡的年輕人,也給你們了讀書的機會,可看看,富士康裡,多少年紀輕輕小夥子大姑娘們?你們一邊抱怨著不公平,一邊卻從不看見別人的努力。

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關於城裡老人與農村老人對比生活差距,這裡也沒有可比性。先說城裡老人十有八九都有退休金醫療條件等硬件好。但缺的是良好的生活環境,城市空氣、光源,聲曝,開闊的空間。而農村老人雖在硬件上無法比城市。但清靜安祥的環境,力所能及的勞做方式,自產自銷的綠色生活來源,城裡老人望塵莫及。幽幽山谷鳥鳴笛,靜靜空野觀豐收。人老了物慾隨之而淡,爭什麼?圖個健康,圖個安逸,圖個精神上的愉悅。深秋百葉黃,難挽思惆悵。平安生活都好。

城市70歲的老人是農民把他養大的,沒有農民的糧食能活到今天嗎,城市70歲的人也沒交保險啊,他們為什麼這麼好,農民為什麼這麼苦,難到農村人不是人嗎,同是中國的子民,為什麼這樣,農村70歲老人那時候是幹到臘月29正月初二就下手,你們城市人知道麼,不過下鄉知青知道,可他們也老了,不能給農民講理了。現在只有老天爺知道了,老天爺啊,你還讓農民活嗎,開開眼吧!!!

農村的老人和城市的老人生活差距可謂是天壤之別。城市的老人七十歲以後,他們的養老金,足可以使他們過一個幸福的晚年。而農村的七十以上的老人。他們失去了勞動能力,有的還要在家撫養子孫,年輕人都出去務工,那繁重的家務勞動,還有撫養子孫的義務無疑都推給了老人,有的生活甚至不能自理,他們和留守的子孫相輔相成,這樣的家庭也苦了孩子,拖累了父母,他們的兒女也無奈。有條件,誰願意讓自己的父母孩子受罪呢!同樣是一個年代的老人,他們的差距咋那麼大呢!


用戶6803640460890


70歲是每個老人享受晚年的時候,那麼城裡人和農村老人有什麼生活差距吶,這些差距又有什麼引起的吶?小裴來解讀一下:

一、農村老人更愛幹農活

我舉個例子,我爺爺今年90歲,他八十多歲的時候還在幹農活,養綿羊,農村老人相對於城市老人,幹活更多更長,因為農村人閒不住,只要身體好,你讓他閒著他也不閒著,而我城裡有個親戚大爺大娘兩個人,今年72歲,他們每天就是打太極拳,然後回家養生,之前去他們家,他們這個生活咱農村人享受不了,農村人還是喜歡在土地上面帶著,放羊幹農活,覺得更有意思。

二、經濟上的差距

經濟上面有差距是不言而喻的,農村老人生活條件本身就差,到了晚年,沒有收入,經濟上會更加拮据,像小裴看到的很多老人,兒女孝順還好,兒女不孝順的八十歲還要在地裡幹活,更多不能幹活的老人依靠國家的養老金活著,好像是一年一千多塊錢,這個小裴記不清具體的數字了。

三、醫療和飲食上有差距

這個是不言而喻的,現在家庭好點的城裡人享受的醫療條件、飲食條件都是遠遠高於農村人的,這也是俗話說的有錢沒錢決定的,另外,本身城裡的條件就要遠遠好於農村的條件。

四、娛樂設施的差距

在農村,幾乎沒有什麼老年人娛樂設施,一般都是幾個老頭坐在大路上聊天,一聊就是一天,而城裡不一樣,城裡有這樣那樣的老年人娛樂中心,老年打打麻將、出去旅遊什麼的,遠遠多於農村的娛樂條件。

總得來說,什麼叫幸福,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就是幸福,不管農村與城市,老人過著他自己喜歡的生活,我想這就是最大的相同又是最大的不同吧,我是小裴,感謝關注!


農人小裴


說起70歲城裡老人與農村老人的生活差距,我覺得差距並不大,因為雖然他們生活方式不同,但是殊途同歸,都在為自己身體健康和減輕對兒女的拖累努力。


用我自己家的例子舉例。


我父親70歲的時候,被返聘在一家醫療機構坐診,因為他的職業是醫生。我叔叔七十歲的時候,除了跟嬸嬸照看堂弟家的孩子,有空就去堂弟的蔬菜大棚幫忙。


看起來似乎我父親的生活輕鬆很多,但是對當事人來說卻不一定如此,正應了那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就生活方式來說,我父親的工作是坐著看診,我叔叔是走著勞作。輕鬆自然是父親輕鬆一點,要讓我父親去種菜,不說他幹不了,他也不會。



但是對我叔叔來說,你讓他坐著他才難受。他喜歡的是去棚裡轉轉,用他幾十年的種菜經驗指導一下兒子。其實歸根結底,他們都在做他們擅長的事,這就是殊途同歸。


就生活質量來說,我父親偏愛素食,於是叔叔就常常來送些應季的新鮮蔬菜。


我叔叔喜食肉,於是每次來我父親都會叮囑他飲食的注意事項,臨走再給他帶點冰箱裡的肉食。


況且,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不管農村還是城市的老人,生活質量都是能得到保障的(那些兒女不孝的除外),這算是另一種形式的殊途同歸。



養生保健方面,我父親注重養生,每天打太極拳散步,我叔叔不輟勞作,聽從父親的養生建議,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就是讓自己的身體好好的,別拖累兒女。


在對待兒女方面就更不用說說了,正常情況下,幾乎所有的父母,特別是上了年紀的父母,對兒女都是一樣的心情,那就是:能多幫多少算多少,能少拖累多少就少拖累多少。


現在的社會,城鄉差距在逐步縮小,不管農村老人還是城市老人,生活質量都在不斷提高。


況且如今七十歲也實在算不得老,只要自己心態好,70歲的老人,在哪生活都會幸福。


有書知道


70歲的老人本應該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城裡老人和農村老人的生活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我的奶奶是農村老太太,姥姥是城市老太太,接下來我從奶奶家和姥姥家來做一個比較:

1、我的姥姥每天早上會約上身邊的老姐妹們在公園跳廣場舞、練練太極,而農村很多70歲老人(身體還算健朗的老人)還經常去種田。

2、姥姥退休之後基本都有退休金,一個月退休金三千多塊錢,能滿足日常的生活開銷,但是奶奶基本是沒有收入的,需要靠兒女的贍養費來生活,很多農村的老人都是靠著國家微薄的補助來生活。

3、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還是願意把孩子交給城市的老人來帶,畢竟城市的老人相對文化程度較高,所以退休之後的老人基本也會負責帶帶孫子孫女,而農村的老人基本都是老兩口相依為命。

4、姥姥有時間的話會選擇短途或長途旅遊,而農村的奶奶根本捨不得把錢花在旅遊上面。

不過現在農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老人們的生活也逐漸多樣化,不管怎麼樣,還是希望每一個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天倫之樂。


微薇職場日記


70歲農村老人和城裡老人的區別?這個還真有點不忍心說!

我的外婆今年90多歲了,有時候依然獨自生活著!自己做飯,自己照顧自己!如果是城裡老人呢?肯定已經安享晚年了!

70歲的農村老人和城裡老人的區別?

70歲的農村老人,說不定還在自己種地呢!我的母親62歲了,依然種著三四畝地!每次說不讓她種地,她都會說人家80多歲了,還種著呢,她還能再種幾年!

70多歲的城裡老人,幹力氣活是不可能了,但是因為有退休工資,生活過得還是相當滋潤的,每天逛逛公園,買買東西,跳跳廣場舞!

農村老人呢?因為沒有固定收入,沒有退休金,又不想花孩子們的錢,只能繼續幹活,繼續種地!只要還能幹得動活,每天都要勞動!

農村老人,即便花孩子們的錢,也很少按月要的,有的也是一年幾百塊,或者一兩千,但這些錢夠花嗎?完全不夠的,所以還要自己努力種地賺錢!種地可不是一件簡單的活,特別是農忙的時候,年輕人都受不了!他們還咬牙堅持著!

在農村,很多70多歲的老人,依然種著幾畝地,依然每天勞動著!甚至還有外出打工的!因為老了,幹不動活了,找一個看門的活,或者打掃衛生的!一個月能有一千多的收入,他們就是開心和滿足的!

哎,如果你的父母已經70多歲了,依然自己養活著自己,請對他們好一點吧!


快樂農人驛站


70歲城裡老人與農村老人,因為地域的差異,確實晚年生活不同。但是,所有的問題都不能一概而論。

城裡的老人,如果有退休工資,兒女也都過得很好的,生活過得非常滋潤。

我每天早上去附近一個公園跑步,總會看到很多老人在公園裡打太極,跳舞,做操。時間長了,你會發現,基本上總是那些熟悉的面孔。

他們一般早鍛鍊完後,就會回家。下午有的會在家休息,有的會去老年大學,有的會和幾個老友一起打打小牌或者下下棋。到了晚上,飯後散步或跳舞。總之,晚年生活非常愜意。

農村70歲老人,退休金普遍不高。

沒有豐厚的退休保障,家境又不殷實的老人,即使七十幾歲了,也會選擇繼續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種菜,賣菜,田間勞作,保潔員等等。

在我家附近菜場的小路邊,常常看到幾個老人,拿著自己種的這樣一點那樣一點的菜在路邊售賣。她們通常精神很好,嗓門也很大,但一問年紀,都已經七十幾歲了。每每此時,不知道是該佩服她們精神可嘉,還是該埋怨他們子女不孝。

不過,這些七十幾歲老人有的把繼續幹活當做人生的樂趣。她們覺得自己還可以賺錢,不用靠子孫,非常自豪。這也是這一類老人中普遍存在的心理。

當然,這其中有多少是真的閒不住,有多少是不得已而為之,誰也不清楚。箇中滋味,只有自己體會了。

城裡七十幾歲的老人,也有還在工作的。這其中的原因估計更多與家庭有關。有的是為了幫襯子女,有的則是為了繼續發揮餘熱。

我認識幾位七十幾歲的醫生,他們還在行醫治病,一點也看不出衰老的樣子,實在令人欽佩。

農村裡七十幾歲的老人中,也有些過得不錯的。每天就是養養花草,打打小牌。生活也是過得不緊不慢又多姿多彩。

城鄉老人現狀確實有差別。但是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小。某些地區的農村和城市已經沒有太大差距。到那時,大家的生活除非貧富懸殊特別大,否則應該都過著質量差不多的生活。


子蘭爵


我的父輩,年近七十。退休後,在自己喜歡的工作崗位上,還在發揮餘熱。週末的時候,會和我母親開著車,去周邊的農家樂吃吃玩玩,工作不忙的時候就去旅旅遊。各小大小節日,都會拉上我老媽一起去慶祝,結婚紀念日,還會送我母親玫瑰。下班後,在微博上發發文章,去廣場上跑跑步鍛鍊一下身體。我的母親,也反聘到自己工作崗位上,每天和同事們一起談笑風聲。

城市裡的老人,晚年生活是幸福的。

但是,你們總說不公平,農村老人太辛苦了。你們可曾想過,這僅僅是因為我的父母是城市裡的人才享受這些待遇嗎?

往上數三四輩,誰家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誰家不是農民出身?我父母年輕的時候,上山下鄉,也吃過苦。我父親當兵,幹得是挖鐵路隧道的工作,他年輕的時候寫的詩裡,提到那堅實的鐵軌下,埋葬著他多少的戰友,他們都是拿命在拼。

我父母上學時,兩個人都在努力學習。考大學時,一個個都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埋頭苦讀。大學畢業後,認真努力工作,評職稱,晉升。他們都在自己的行業裡,做的翹楚。

你們在抱怨不公平的時候,想想你們年輕的時候,你們在做什麼?農閒的時候,你們在做什麼?我的父母在寫論文的時候,你們又在做什麼?我們父母是有養老金,可我們的父母年輕的時候,創造了多少的經濟效益?城市裡競爭是殘酷,不養閒人的,你們以為城市裡的餡餅都是天上掉下來的?

如果你真覺得農村人過得辛苦,那就努力給兒女們創造一點機會。我父母能讀書,那是因為我的爺爺輩,從農村拼命走了出來,給我的父母們創造了一點點的條件。現在,農村裡的年輕人,也給你們了讀書的機會,可看看,富士康裡,多少年紀輕輕小夥子大姑娘們?你們一邊抱怨著不公平,一邊卻從不看見別人的努力。


唯家至珍


前些日子去了趟老家,鎮上變化真大,本來就很繁華的鎮子更熱鬧了。我生活過的生產隊因為座落在街面,過去的院落都變成了二層的門面房,出租掙錢。村裡人則在過去的村道上另建了居民點。前有:院後有圈的房子,是農家人最喜歡的生活方式,綠樹蔭下的屋子,塞滿了濃濃的鄉愁。近幾年,鎮上又建起了居民小區,在過去的一片果園裡,村裡人都搬進了乾淨整潔的樓房。上廁所不用出門,過上了城裡人的日子。但家家的老平房還都在。老一輩人在熱日子決不住在樓房。

夕陽西下的時候,出門到田野裡走一圈,爬在山頂上的太陽,露著半個笑臉。灑下萬道金光,映紅了白雲,映紅了樹稍。炸過冬水的土地金光燦燦。就是沒有了煙囪裡嫋嫋娜娜的青煙,很是遺憾,沒了炊煙的鄉村。

不過應當為我的鄉親們感到高興,鄉親們富裕了,住進了乾淨漂亮的樓房。冬天再也不用點火燒炕了,樓房裡的暖氣,與城裡人無二。可是我還是懷念那熱騰騰的一土炕,愛聞淡淡的柴草燃燒的煙氣。

太陽落山了,城市裡的街頭會亮起各色各樣的燈,五光十色的叮光照亮城市的每個角落。各色各樣的人們擁塞著街頭。大大小小的廣場裡大爺大媽的舞姿在燈海里忙碌。城市裡的夜晚比白天更熱鬧,更有生氣,更有動感。

漫步在鎮子上,則是另一幅景象。與城市裡截然不同的景象。路邊的燈稀稀落落,白日裡熙熙攘攘的人群這會兒多一半已經進入了夢鄉,不喜歡夢的老年人都在《鄉村愛情》或者是別的什麼農村題材的電視劇裡,流淚歡笑,嘻笑怒罵。

鎮子上幾乎所有的商店都關門打烊了。只有幾家賣煙賣酒賣零食的門店還亮著燈。沒有霓虹燈的鎮子沉睡了,早早的進入了夢鄉。有樓房的村鎮還是村鎮,鄉下的大爺大媽不興廣場舞,不喜歡扭來扭去的屁股。她們的世界裡只有男孫女孫的哭鬧和嗄嗄的笑聲,或者電視劇裡或年輕或年老的男男女女的淚水與歡笑。

有了樓房的村鎮還是喜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的歇息了。安靜的連鳥兒也不叫一聲。只有天上的月兒與街燈在私語。但我是聽不懂的。

好吧我也洗洗睡吧,在夢境裡懷念我的童年,重溫我的鄉愁吧。


有愛有故事卜羅密


提出這個問題也有一段時間了,而且相關的問題特別多,都是圍繞著老人養老的現實話題,今天來作答還不算晚。70歲的城裡人與農村人的差距實在是多得不勝枚舉,按理說70歲的年紀已經不小了,過去的說法是“人到七十古來稀”,人生的旅程即將終結,說句不好聽的話: 土已經淹到脖子上了,這個時候正是頤養天年的時候,如果身狀況良好,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再活個一二十年也不是什麼夢想,而且很多人都能實現這個夢想。

一二十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要使這一二十年活得滋潤更有意義,決定的因素當然是要有條件的,一是身體條件,二是經濟條件,三是醫療條件,四是環境條件,五是心理的因素。

城裡的退休人員還好辦一些,這幾個條件和因素基本上都具備了,具體的現狀我們都有眼可見,城裡老人因為在企業或事業單位上班,工作條件和環境相對比農村好,70歲不顯老,身體狀況一般都很好。

經濟上有退休養老金,平常消費都不用擔心缺錢花,多餘的錢還可以光顧一下會所旅個遊什麼的,再花不完的拿給兒女們幫忙花,兒女哪一個都說爸媽好,老人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親爹親媽。

醫療條件也沒得話說,你看看大醫院門診部和住院部就知道了,他們醫療卡上都有錢,有的是工沸的,小病大治,因為他們手裡有錢還可以報銷,花點錢無所謂,只要身體無大礙。

環境條件養好了心理因素,你看看城裡,到處是花園廣場,是跳舞健身的好去處,他們不用勞作,每天早晨花園裡打打太極舞舞劍,呼吸呼吸新鮮空氣,真是神仙過的好日子,他們的心情每時每刻都是愉悅的。

70歲的農村人就沒有這麼好的條件囉,我是農村人,我身邊有不少70歲上下的人,雖然他們的退休年齡早已過了,但實際上還在自食其力在田地幹農活,向兒女們要錢要糧的還很少啊,他們的身體狀況也不佳,由於常年在地裡幹活,皮膚曬得黑不溜秋身體顯得消瘦佝僂,70歲就象8、9十的耄耋老翁,由於捨不得吃好的造成營養不良面無潤色,他們小病小痛沒當回事,拖成了大病也不願住進醫院生怕拖累了兒女,他們作息時間十分的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多餘的娛樂時間。

其實每個人都不願意看到農村70歲的人是這種景況,作為老年人都想頤養天年,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這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還希望大家一起來進行深入的探討。謝謝各位的閱讀。





頁川木木1


城市和農村差別還是很大的,城裡70歲的老人,一般家庭經濟條件都比農村家庭強,培養的孩子也都有文化,有正式的工作,每個月都有工資,退休金,大部分晚年過得還是不錯的,有各種業餘生活,比如我經常在北京一些小區或者公園裡看到老人們下棋的,寫字練字的。




再看農村,就不一樣了,因為我從小就是農村長大,所以每次放假回家都會看到老人們扛著鋤頭去田地裡幹活的情景,或者是有一些老人揹著草餵羊喂牛的情景。所以,農村好多70歲的老人,只要身體還硬朗,都會繼續勞動,目的就是為了減輕經濟負擔。



飲食方面,城裡老人條件好會吃一些保健品,有益身體健康,並且注重水果的攝入,但是農村70歲老人能吃到一頓好飯,改善一下生活都很滿意了。

當然,以上只是大部分情況。近幾年,村裡70歲老人們的生活也有很大改善,有些兒女很孝順,也有經濟能力,也會將父母的生活安排的很舒適。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

答題人:香草博士(北京交通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