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深度」基層公務員面臨五大壓力有沒有錯?

「深度」基層公務員面臨五大壓力有沒有錯?

【深度】基層公務員面臨五大壓力有沒有錯?

碧翰烽/文

基層不牢,地動山搖。基層穩,天下安。無論多麼好的政策執行,還是治理社會、服務群眾,都必須激發基層活力,提高基層執行力。

如何提高基層的執行力?無非是傳導壓力、激發動力。

最近在農村調查,發現一些基層公務員反映壓力太大,網上也能看到一些基層公務員的吐槽,我能明顯感覺到一些基層公務員所面臨的五大壓力。

第一,應付壓力。有位部門負責人告訴我,他的主要精力幾乎就在應付方面。他說,他們單位很小,只有5個人,但單位雖小,該做的活一點不能少。僅應付開會一項就佔據了很大精力,而且很多時候都要求“一把手”參加,個個都強調會議重要。

他說,有一天上午,他們單位相繼接到5個通知,都要求“一把手”開會。後來他多方請假,不得不把單位所有人都派出去開會。他說,有時候為開會的事情,也是很有壓力的,怕的是有領導不高興,我的會你竟敢不來?基層人微言輕,誰也得罪不起。

據調查發現,現在基層很多時候都在應付,沒有多少精力來思考、推進工作。這樣的應付,更多表現在開會、整理資料、陪同上級等等。

第二,考核壓力。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想要通過一根針串起千條線,在如今形勢下,怕是沒有那麼容易。因為現在條條線的工作,都在強調創新,強調作為,怎麼創新與作為?很大一部分就把本該自己承擔的職責任務甩給基層。

有位基層幹部就說,按照法定職能,我們基層應該承擔的工作,那是責無旁貸。可是現在有些工作,明明是上級部門本身的職能任務和權力,而且人力物力財力也歸他們掌握,然而他們憑著考核權,將包袱扔給了基層,還不允許基層提建議。

有時候基層明明只是一個“協助”的職責,卻往往弄成了主責,而且出了問題還是基層幹部背鍋,有些上級部門反而沒多大事。

「深度」基層公務員面臨五大壓力有沒有錯?

第三,問責壓力。現在都講層層傳導壓力,稍有工作不到位,或者有差錯,就會嚴厲問責,比如黨建、安全生產、信訪維穩、環保等方面的問責。

有幹部就說,問責是可以的,但要有個清晰的邊界,有些工作的確讓他們找不到邊界,不知道怎樣做才是合適的。有人笑言,現在都不會工作了。工作太積極可能踩紅線,要問責;不積極作為,工作沒做好,更要問責。

第四,社會壓力。基層公務員直接面對群眾、社會,既要為群眾提供服務,讓群眾滿意;還要加強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安定。

由於利益格局多元化,上訪群體增多,其中有正當上訪的,也有極個別無理上訪的,可就是極個別無理上訪,往往就會利用上級的考核,以及領導的面子,給基層幹部造成很大壓力,也影響了信訪秩序。

與此同時,當前社會矛盾多發,安全隱患增多,使得社會安全的風險越來越大,稍有不慎,就會發生案件、事件、事故。

調查發現,有些矛盾、治安、安全隱患雖然排查出來了,但受制於各種利益糾葛,乃至少數領導的干預,往往讓隱患無法整改到位,最終出了事情,還得基層來買單。

第五,體面壓力。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認為,特別是基層群眾,覺得上面的官員都是好的,壞的就是基層幹部。而且我們的輿論,也幾乎形成了這種觀念。人們瞧不起基層幹部,覺得他們是土皇帝,沒素質,沒規矩。

這讓一些基層幹部覺得沒有體面感。一方面沒有體面的收入,再一方面沒有體面的地位,還有一方面也沒有體面的評價。或許這也是不少年輕公務員希望儘快離開基層的主要原因所在。

壓力本沒有錯,沒有壓力哪來工作的落腳,沒有壓力哪來作風的轉變。所以,值得思考的關鍵在於,這樣的一些基層壓力,能不能承受並轉化為動力,能不能讓基層公務員盡職盡責,真正服務好群眾,治理好社會。

如果可以的話,那麼無可厚非,還得繼續傳導,還得學會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如果不可以的話,是該繼續施壓,還是該輔助一些另外的路徑。

「深度」基層公務員面臨五大壓力有沒有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