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不僅是紅包,清末的廣東在科技界也是一股清流!

不僅是紅包,清末的廣東在科技界也是一股清流!

清末,是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在當時的中華大地上,清王朝的統治行將瓦解,西方列強的掠奪正不斷加劇。封建傳統新思潮的不斷碰撞,讓清末這個時代的舞臺變得高潮迭起、激盪起伏......

在很多人眼中,清末就是一副腐朽落後、飽受欺凌的形象。

不僅是紅包,清末的廣東在科技界也是一股清流!

當時的國人形象,基本上都是這樣的

不僅是紅包,清末的廣東在科技界也是一股清流!

還有這樣的

不僅是紅包,清末的廣東在科技界也是一股清流!

那時我們的軍隊,是這樣的

不僅是紅包,清末的廣東在科技界也是一股清流!

當年的大北京是這樣的

如果僅因為這些,就認為清末的科技很落後,那你就too young too simple

事實上,清末在科技領域,還是取得了不少卓越的突破!尤其是廣東,更是人才輩出,

堪稱清末科技界的一股清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下,清末年間,那些廣東科技大咖們,都創造了哪些厲害的科技成果。

中國第一臺照相機

如今,照相機已是日常用品,廣大文藝青年們都喜歡拿著自己的單反,一邊旅行,一邊拍、拍、拍......

可惜,目前我們選擇的牌子,清一色都是日本的。但要是比照相機的歷史,咱們可以甩日本幾條街!因為,早在1844年,我們中國人就已經制成了第一臺照相機。而那時的日本,還在閉關鎖國中。

不僅是紅包,清末的廣東在科技界也是一股清流!

這臺相機的發明者,就是廣東“牛頓”——鄒伯奇

鄒伯奇是南海縣大瀝鎮泌沖人,他從17歲開始研究光學,後來,於1844年成功製成中國第一臺照相機。作為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鄒伯奇的研究還不止於光學。他先後製造過望遠鏡、顯微鏡、七政儀等儀器。

不僅是紅包,清末的廣東在科技界也是一股清流!

鄒伯奇像

可惜,鄒伯奇一生“好覃思而懶著述”,留下的成書寥寥無幾,大量遺稿都是當時為備忘而記,沒形成系統的記載。

不僅是紅包,清末的廣東在科技界也是一股清流!

首條中國人自行設計的鐵路

高鐵,是展現中國科技飛躍的一張靚麗名片。其實,咱們祖國的鐵路工程,在一百多年前,就很 6 6 6!這又得感謝一位廣東仔,他就是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不僅是紅包,清末的廣東在科技界也是一股清流!

作為近代首批留美幼童,詹天佑12歲時開始留學美國。於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次年,他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比如先拿個數學第一名......

“浸過鹹水”的詹天佑就是不一樣!回國後,他很快就展露出非凡的個人實力。

1905年9月,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張鐵路,歷經四年的努力,這條首次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全長200公里的京張鐵路便順利通車。

不僅是紅包,清末的廣東在科技界也是一股清流!

更了不起的是,詹天佑還創設了“豎井開鑿法”“人”字形線路。這些工程技術的革新,不僅使施工時間比原定縮短了整整兩年;還讓建造成本也比原預算節省了200多萬兩白銀!

不僅是紅包,清末的廣東在科技界也是一股清流!

中國第一架飛機

我們普遍認為“世界上第一架飛機”,是萊特兄弟於1903年發明的。但大家又知不知道,中國第一架飛機是何人在何時製造的呢?

在這裡,小編可以很自豪地告訴大家,中國第一架飛機的問世,其實就比萊特兄弟晚5年而已。而這項創舉,又得感謝一位廣東靚仔——

馮如

不僅是紅包,清末的廣東在科技界也是一股清流!

1883年,馮如出生於廣東恩平牛江渡區杏圃村一個貧農家庭。和詹天佑一樣,馮如也是在12歲那年來到美國生活、學習。

1903年,當他得知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成功試飛後,內心的小宇宙就爆發了。決心要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造出飛機

。於是,馮如在當地華僑的贊助下,開始了他的航空夢。

1908年,馮如製造出中國第一架飛機。不過,這次試飛並沒有成功。

1910年,馮如在吸收總結失敗經驗後,又設計和製造出一架性能更好的飛機——馮如二號

不僅是紅包,清末的廣東在科技界也是一股清流!

這架飛機機翼長29.5英尺,翼寬4.5英尺,內燃機30馬力,螺旋槳每分鐘轉動1200轉。

當年在舊金山舉辦國際飛行比賽中,馮如駕駛著“馮如二號”參賽,以700多英尺的飛行高度和65英里的時速,分別打破了1909年在法國舉辦的第一屆國際飛行比賽的世界紀錄,榮獲優等獎,使中國人的航空技術超過了西方!(此處應有掌聲)

馮如不僅製造了中國第一架飛機,更率先提出了航空戰略的理論,是我們國家航空事業的先驅。因此,這位傑出的廣東靚仔也被譽為“中國航空之父”

不僅是紅包,清末的廣東在科技界也是一股清流!


清末時期的中國,雖然飽受列強欺凌,但同時也是中國近代科學初迎曙光的年代

隨著洋務運動的推進,中國的近代工業和科技成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尤其是在對外貿易繁榮、傳統觀念桎梏悄然鬆動的廣東,在科技領域,更是人才輩出、碩果累累。

當時的廣東就如同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成為了中國近代科技進步的搖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