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百老匯連演42天,南充雜技重回“黃金時代”

中國文化的南充符號②

視頻:南充雜技綻放出獨特異彩。

封面新聞記者 蘇定偉

上下繩柱如猿猱,翻轉身軀如敗葉;一胸能勝五人之架疊,一躍可及數丈之高樓。

雜技,作為傳統表演藝術之一,萌芽於新石器時代,起源於上古時代,繁盛於唐宋,在中國已有超過2000年曆史。

而南充雜技,依靠純正的藝術發源和百年藝術傳承,正綻放出獨特異彩。通過不斷吸收西方雜技表演風格,南充雜技已成為國內少數能佔領外賓專場的地方雜技院團。19年間不斷拓展海外市場,先後在菲律賓、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墨西哥、法國、比利時、希臘進行多場演出。

美國百老匯,世界戲劇藝術永恆魅力的象徵。而南充雜技團能在百老匯連演42天,這代表著怎樣的文化自信?

四川发现 | 百老汇连演42天,南充杂技重回“黄金时代”

精彩雜技

西漢王朝

兩場盛大國家演出

雜技起源於勞動生產相搏的“角抵”,上古時的蚩尤民族頭上長著角,耳旁長著劍戟,他們在與黃帝打仗時,就以頭上之角抵人,對方很難防禦。“以角抵人”,類似現在摔跤、拳斗的角力,通過非常簡單的人體相搏來分出勝負輸贏。

秦漢時期,角抵盛行,“秦並天下,罷講武禮,為角抵。”角抵百戲真正的興盛,出現於西漢武帝時期,當時專門設立了統管宮廷演出的機構——樂府。2100多年前,西漢王朝兩場盛大的國家演出,都是“角抵”唱主角。

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作角抵戲,三百里內皆觀”(《漢書·武帝本紀》)。在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夏,“京師民觀角抵於上林平樂館”,招待來京師的“四夷”客人,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抵之戲”(《漢書·西域傳》)。“角抵”,表演“兩兩相當,角力、角伎、藝、射、御”等先秦時的古老雜技,向“四夷”客人顯示漢西王朝的強大和四海太平。

唐代,雜技和詩歌一樣,門類繁多,蔚為壯觀。

投壺,貴族士大夫宴饗時的一種帶有比賽性質的遊戲,把沒有箭頭的箭投到壺中。李商隱在《寄遠》中道:“姮娥搗藥無時已,玉女投壺未肯休。何日桑田俱變了,不教伊水向東流。”今天的投鏢、飛刀及八步之外打滅香火頭這些節目,還可以看到投壺的影子。

陸龜蒙《雜技》詩:“拜象馴犀角抵豪,星丸霜劍出花高,六宮爭近乘輿望,珠翠三千擁赭袍。”動物戲表演盛況空前,馬戲,馴雞、鬥雞,馴象、獅子舞等。

還有一種舶來品胡旋舞,就是今天雜技“踏球”,由烏茲別克斯坦一帶傳入中國,幾百演者踏在直徑二尺的大木球上,在滾動中作疾風般的旋轉舞蹈,縱橫騰踏自如,變化隊形,時而揚翻旋舞,時而迂迴婉轉。白居易《胡旋女》中寫道:“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迴雪飄颻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

宋以後,崇文抑武,雜技不再是皇宮的主流表演,大批藝人開始在民間表演謀生,各種雜技班應運而生。

四川发现 | 百老汇连演42天,南充杂技重回“黄金时代”

柔術《蓮》劇照

時間滑落到19世紀初,全國形成三大雜技中心,江蘇鹽城、河北吳橋、山東聊城。3地雜技都以獨特的民族風格和精湛的藝術技巧享譽中外。在江蘇鹽城,一朱姓家族創建雜技“雙鳳馬戲班”,也叫“朱家班”。歷經抗日戰爭等特殊時期,“鹽城雙鳳馬戲班”遷徙至湖北武漢、四川武勝縣,1960年,與剛剛興起的南充本地雜技班子融合,吸收川北雜技的精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形成享譽全國的南充雜技。

走鄉串鎮

隨百姓口味變換節目

趙智敏,南充雜技團團長,“朱家班”第五代傳人,國家一級演員。生在雜技世家,6歲就開始練雜技。隨著年齡、體型的增長,從最初的“尖子”,人塔最上面的那個人,練到“底座”,和幾代雜技人一起,引領南充雜技走向一個又一個輝煌。

趙智敏的外公朱錦堂,是鹽城雜技名家“朱家班”創始人,外婆谷長英是鹽城知名雜技演員。趙智敏的父親趙保中、母親朱林紅都是著名的雜技演員。兩位大師都75歲了,演了一輩子雜技,如今休閒在家,微信玩得溜溜順,碰上好的雜技視頻,都會傳給兒子。趙智敏的妻子劉燕,也是國內雜技名角,國家二級演員,夫妻倆合力表演的《雙人頂碗》獲墨西哥民族藝術節金獎。

四川发现 | 百老汇连演42天,南充杂技重回“黄金时代”

經典老劇照

列夫·托爾斯泰說:“藝術是生活的鏡子。”

要讓雜技在紛繁的物質時代存活併發揚光大,極其不易。

雜技演員走鄉串鎮,租一輛黃河大卡車,雜技道具和鋼絲床、生活用品,一併裝在卡車上,床在道具上,人睡在床上,20多名演員就這樣人貨混裝。回憶起那些艱苦的歲月,趙智敏有些後怕,“人貨混裝都是晚上出發,很多山路,要是有什麼意外,南充雜技就完了!”團裡有兩個演員字寫得不錯,每到一地,就主動寫海報,演員們就到人多的地方去張貼。帳篷一搭,鑼鼓一敲,雜技表演開始了。

為了提高雜技上座率,南充雜技團不斷推陳出新,上世紀80年代初,氣功火爆的時候,組建了“氣功隊”。表演“汽車過身”、“鐵板打石”等驚險刺激的節目,這些節目有一定危險,但觀眾喜歡。氣功隊的“鬥牛”驚險刺激。藍天為幕布,黃土地為擂臺,戰鼓聲聲,“鬥牛”開場了。演員從老鄉家裡牽來一頭水牛,硬生生把水牛扳倒。從保存的照片來看,驚險程度完全不亞於現在的西班牙鬥牛。

氣功熱後,雜技團又組建了“飛車隊”,在6-8米高、直徑5米的網狀鐵桶裡,演員們騎摩托車表演“飛車走壁”。桶是漏網狀的,觀眾在桶外觀看,贏得許多觀眾。

技人尷尬

每月生活費都不敢收

通向榮譽的路上並不鋪滿鮮花。輝煌背後,是南充雜技人的尷尬和無奈。

“等你學成雜技,開啟藝術人生,我帶你走遍全世界!”這是趙智敏的微信簽名,也是他的雜技招生廣告。“現在真的不好招學員,很多家長認為練雜技太苦;還有的家長認為雜技就是雜耍,上不得檯面。”

四川发现 | 百老汇连演42天,南充杂技重回“黄金时代”

學員練功時的照片

雜技要練得早,學員一般都是8-13歲入團學習,至少要練六七年基本功。一個簡單的動作起碼要練上千遍,一練就是好幾年。新學員至少得苦練五六年,才能上臺表演。

管吃管住,團裡現在招了20多名學員,主要是練習雜技,也要學習文化課。團帶班,師徒傳,經年累月,帶出來的演員和雜技團結下深厚的情感,這樣才留得住人。

四川发现 | 百老汇连演42天,南充杂技重回“黄金时代”

雜技學員上文化課

遇上文化“三下鄉”時,趙智敏和他的團隊總會有一個特別的任務,那就是招收學員。團裡現有20多名演員,都是南充和周邊城市過來的。趙智敏和夥伴們商量,“能不能每月收500元生活費?”想過又放棄了,擔心更不好招收學員了。

排練場狹窄,一棟老式住宿樓的底樓,有250平方米的練功房,要堆放道具,演員們就在狹窄的空地操練,高空節目根本沒法排練。採訪時,趙智敏在練功房,3個小姑娘正在練《蹬技》,兩人仰在地上,一個姑娘腳上頂著一名女子,空翻兩圈後,扔給另一個同樣仰在地上的姑娘,她用腳接住。教練在旁邊不斷喊用力、調整姿勢。

演員們在外駐場演出時,演練結合,利用演出空隙來排練。在上海白玉蘭劇場、蘭心大戲院駐院演出時,他們就創排《雙人綢吊》、《集體車技》等高空、大型節目。這些節目因場地受限,在南充根本沒法排練。

四川发现 | 百老汇连演42天,南充杂技重回“黄金时代”

《雙人綢吊》劇照

說來也巧,南充城郊都京鎮,正在打造中國絲綢第一鎮,雙方一拍即合,把絲綢融入雜技。南充雜技團榮獲四川省第七屆巴蜀文藝獎雜技比賽銀獎的作品《雙人綢吊》就是以絲綢作為道具的高空表演,《起航》中的“海浪”也使用的是絲綢,正好利用絲綢廠工人俱樂部打造雜技劇院,可容納1000名觀眾,舞臺巨大,適合排練高空雜技。

闖蕩海外

美國百老匯連演42天

憑藉柔術、雜耍、魔術等雜技表演,20世紀六七十年代,南充雜技享有 “川老三”美譽,實力僅次於成都、重慶。

1985年,南充雜技開始闖市場,第一場演出地點選在武漢市中心民眾樂園,隨後在湖北多個城市巡迴演出。1989年,南充雜技首次走出國門,赴菲律賓演出。

20世紀90年代,南充雜技先後紮根上海、北京,駐場演出10多年,2015年入駐廣州長隆歡樂世界,成為省內首支同時在“北上廣”駐場演出的地方雜技團。

21世紀初,南充雜技頻頻走出國門。讓趙智敏最為激動的還是美國百老匯演出。百老匯,原意為“寬街”,指紐約市以巴特里公園為起點,由南向北縱貫曼哈頓島,全長25公里的一條長街。全盛時期,這裡有80多家劇院,成為世界戲劇藝術永恆魅力的象徵和代表。

四川发现 | 百老汇连演42天,南充杂技重回“黄金时代”

南充雜技團百老匯合影

2002年,受美國環球娛樂有限公司邀請,南充雜技團19名演員駐紮百老匯新勝利劇場,表演中國雜技。演出結束,很多老華僑拉著雜技演員的手,無語淚先流,看到這麼美的雜技,勾起了久違的鄉情記憶,戲迷們排隊請學員簽名。

42天的百老匯演出結束,他們開始了全美巡演:團體女子雜技節目《轉碟》,演員們“頭上單手倒立”,一名雜技演員以另一名雜技演員頭部為支撐點,單手倒立其上,兩人手持鐵籤不斷旋轉碗碟;《鑽臺圈》,6個大型鐵圈堆疊在舞臺之上,8名演員依次完成對6個鐵圈的穿越。圈越高,難度越大,越扣人心絃;柔術類雜技表演《蓮》,7名女演員以疊羅漢的形式將1名演員推送至高點進行柔術展示。巨大蓮花座上,小演員們不急不慢,以肚皮作為支點將12歲的小姑娘推舉至高處,小姑娘空手倒立,臺下掌聲雷動。

南充雜技團多次出國演出,已將這種獨特的文化傳播到菲律賓、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墨西哥、法國、比利時、希臘等多個國家。如今,趙智敏正在全國範圍招聘高水平的雜技教練,為南充雜技編排新節目,培養新演員。“雜技永遠不會消亡,但我們也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趙智敏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