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中國百家姓》人物專訪|戴氏宗親總會顧問戴明先生

《中國百家姓》來到河南省商丘的三陵臺,在這裡對戴明先生進行了採訪,戴明先生為我們講述了戴氏的始祖宋戴公。、對戴氏宗親會,對戴氏後人的血脈相連,共同發展進步,我們也有了更深的瞭解。

《中國百家姓》人物專訪|戴氏宗親總會顧問戴明先生


[記者] 戴氏宗親會它最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戴明]我知道的情況是,戴氏宗親會1996年5月份在菲律賓成立。當時菲律賓有個宋戴宗親會,大家都知道宋戴是一家,所以叫宋戴宗親會。後來大概是1996年的5月份,在東南亞的菲律賓召開宗親會成立幾週年的一個紀念活動。東南亞的戴氏宗親都去了。當時菲律賓宋戴宗親會的負責人像戴玉人、戴新民、戴亞明,還有戴顯祖他們幾個人,就提議要成立我們世界戴氏宗親總會,這個提議得到了東南亞宗親響應,大家一致同意。

2001年9月份,世界戴氏宗親總會組團,到商丘三陵臺來尋根祭祖。當時是它們是根據溫州宋代的家譜,記載得非常清楚,說是戴氏發源於河南商丘。商丘三陵臺是我們戴氏的祖陵。三陵臺中間是我們得姓始祖宋戴公,這個左側也就是東面是他兒子宋武功。西側,就是右側是他的孫子宋宣公。所以說從那一次我就開始參與世界戴氏宗親總會的活動。2002年我在福建南安參加了世界戴氏宗親總會在中國內地舉辦的第一次懇親大會。當時這是第五次懇親大會,第四屆理事會。那次會上確認了世界戴氏宗親總會懇親大會從兩年改為三年。


[記者]除了大型活動,有自發組織的小活動嗎?

[戴明]世界戴氏宗親總會在中國大陸活動這麼多年,影響也越來越大,從南方到北方一片一片的延展。後來各地的宗親互動也非常多,每年基本上每個月都有。特別是清明節的時候來得特別多,平常也有很多包括海外的,外地的戴氏宗親活動,內地基本上各省份人都有。


[記者] 世戴會是怎麼一點點影響到您的?

[戴明]2001年9月份世界戴氏宗親總會第一次組團來商丘祭祖的時候,尋根的時候,當時地方政府領導邀請我作為這個當地的戴氏參與接待這個活動。當時我總感覺這是老年人的事。參與這個活動以後,特別是在三陵臺,看到他們從東南亞,包括南方來的這些老人,大部分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在那祭祖。這種儀式原來是我們只能在電視或者電影裡那些情節上能看到,這次是身臨其境,大家都不管你多大年齡,都跪在那個水泥地板上,為自己的得姓始祖,獻上一份孝心,也是緬懷之情,感恩之情,非常受感動。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就想得很多,就是大家都跪在地下,我也跪在地上這個過程,雖然也很費勁,膝蓋也很疼的。但是當你看到那些老人家面對自己的老祖宗,那麼那麼恭敬,自己做為一個年輕人,在那個過程中確實讓人想到很多,所以後來就慢慢地變成了一種責任。這就是血緣的關係,宗親之間你介入這個活動有那種責任,甚至比在單位當一個普通的職工領導去批評你,去督促你搞,還沒有那種感覺。就是介入宗親會這個活動,沒有人去去批評你,也沒有人去催促你幹什麼,那大家都非常自覺。沒有人提報酬。所以這也有一種宗親的力量,家族的力量,我想每個姓氏可能都是這樣,大家坐在一起,都非常親熱。


[記者]宋戴公有沒有影響到戴氏之後的後代?

[戴明]從2001年接觸這個事以後,聽到的看到的關於宋戴公的歷史,包括我們整個家族歷史也很多,比如說宋戴公,據我瞭解,就是他們說中華民族有了愛戴這個詞,就源於宋戴公。為什麼這個周天子給他這個諡號,他是就是以後紛紛為一個,因為他在任30多年,時間也不短。當時宋國在這個地方,整個30多年沒有跟周圍的國家打過仗,而且他在皇室也搞了一系列的改革,它比較節約,不鋪張不浪費。對農具也搞了一些改革,推動農業的發展,解放了生產力。再一個對老百姓也減免賦稅,他作為一個當時宋國的國君,跟相鄰的國家處得很好,又愛民對老百姓又很好,但是思想又很解放,又搞了一系列改革。所以說他去世以後,不但宋國的老百姓給他送葬,包括周圍國家的也派人來給他送葬,就是威望非常高,所以後來周天子給他封這封諡號叫戴公,據說是中華民族從此以後才能愛戴這個詞。所以宋戴公我們得姓始祖,從他的身上,我們也感覺作為現代人當代人來講,你幹什麼工作就兢兢業業,認認真真,與人為善,要有一種責任感,要講究奉獻,要多為別人去著想,還得願意付出。這樣你才能把你的事做好,你才得到得到這個認識你的人的贊同,得到別人的信任,這樣你的事業才能做得越來越好,你在社會上才能站住腳。


[記者]戴和代,他們有沒有什麼關係?

[戴明]代表的代和愛戴的戴實際上是一回事,原來我上學的時候也是企業代表的代,因為這個特別是文革期間,我上學正好唯一一次文革改革,就把愛戴的戴就改成了代表的代。好多人因為戴是17畫寫的比較麻煩,這個代表的代就五畫就寫的簡單。實際上就是說愛戴的戴和代表的代是一個就是愛戴的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