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PISA之父:這5種方法,幫助孩子培養“全球勝任力”|思享


近日,經合組織教育與技能司司長、“PISA之父”安德烈亞斯•施萊克爾(Andreas Schleicher)在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聯合主辦的“向日葵國際教育高峰論壇(2018)”通過視頻發表了《教育孩子,不為過去,只為將來》的主題演講。

在他看來,在現今社會,只有用你知道的知識來實現“我們可以做什麼”,才能得到回報。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三個級別的能力非常重要,其中包括創造新的價值內涵;調節緊張情緒和處理困境;解決新奇、變化、多樣性和模稜兩可等問題。

他表示,“全球勝任力”是孩子們適應未來社會的重要因素,而這也是PISA關注這些能力的原因。 “具有全球勝任力的學生,可以利用並且結合學科知識和在學校裡學到的思維模式,提出問題、分析複雜的數據、分析論證、解釋他們觀察到的現象、形成自己的立場。”

“京城教育圈”摘錄施萊克爾在本次論壇演講中的主要觀點,第一時間和圈友們分享(文有刪節)。



PISA之父:這5種方法,幫助孩子培養“全球勝任力”|思享


對於教育者來說,今天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對於我們來說,現在的挑戰是:教育孩子,為了他們的未來,而不是為了我們早已熟悉的過去。技術讓虛擬現實與現實的結合,然後技術把我們每一個人聯繫起來。但是這也使我們的社會更加複雜、更加反覆無常、更加模稜兩可。一個後真相的世界使現實有時候是可以替代的。

過去,如果我們不知道一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去查百科全書,並且確定答案是正確的。讀寫能力就是吸取寫在書本上的知識。現在,如果我們不知道答案,我們去查微博或者Google,我們發現有成千上萬個答案,但是沒有人告訴我們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真的,哪些不是真的。讀寫能力不再是“吸取”知識而是“構建”知識。

並且,技術和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算法根據我們共同的興趣把我們分成了不同的組,即想法相似的人、工作相似的人。個體建立自己的迴音室,來放大我們自己的觀點,無法與反對意見或其他觀點達成一致。這就要求今天的教育與過去完全不同,當然知識仍然起很重要的作用。



什麼樣的知識才能得到回報


但是僅有學科性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知道一些重要的數學公式、方程式仍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培養怎麼樣像數學家一樣思考的能力。我們能不能像哲學家一樣地思考,非常重要。只有知識是不夠的,現今社會,不是你學到了知識你就有回報,我們現在幾乎可以知道每一件事;在現今社會,只有用你知道的知識來實現“我們可以做什麼”,才能得到回報。

要得到回報,還需要有技能,有能力去做什麼,包括認知方面的能力,比如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都很重要。但是社會交往方面和情緒方面也很重要,要有抗壓性,要勇敢, 要有同理心,與我們不一樣的人和諧相處。

我們的態度和價值觀對於教育的質量來說很重要。我們,作為為學生服務的機構,一定要在內心深處思考:學生是否有能力有主動性去做點什麼?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三個級別的能力非常重要:

創造新的價值內涵,這包括創造、形成、規劃,產生的結果是創造性的、新穎的、原創的,有助於培養內在的正能量的價值。

成功也包括調節緊張情緒和處理困境。問題通常不是回答黑還是白這麼簡單,我們必須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再次思考、對不同觀點進行思考。

最後一點,但是並不是不重要的一點——解決新奇、變化、多樣性和模稜兩可這些問題,個人可以獨立思考,再與別人合作。也就是說,要有責任感,有道德感,並且智力成熟,這樣一個人可以根據他們自己的經驗、個人目標和社會目標,反思並且評價他們的行為。

如何培養“全球勝任力”


我們怎麼樣瞭解這些東西呢?

首先,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其實要求很高。我們要對新東西有開放的心態。有時候在學校裡,老師總是試圖教給學生一些固定的真理、事實、數據等。但是他們需要能力來質疑我們這個時代已經確定的智慧,來鑑別他們的創新性和新的機遇,這很重要。

同等重要的還有,要有能力後退一步,採取一個批判性的立場。當我們做出決定或者選擇時,要和已知的知識保持距離,反思和預測都有助於採取負責任的行動。

現在我們再來說另外一個方面,這也很重要,即聚焦我們的PISA(全球勝任力)評估。這是在全球的維度進行評估,我們是否有能力處理本地的、全球的、跨文化的問題。有效地結合知識和批判性的推理,從而對於國際性的或者跨文化的問題形成有見地的觀點。

要理解和欣賞他人的立場和世界觀。甚至,要與其他人甚至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一起,參與一些開放的、適當的、有效的跨文化活動。這種與他人互動的能力包括:開放性(敏感度和參與度),適當性(尊重他人)和有效性。

最後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採取行動。

樂意對現有的本地的、全球的、跨文化的問題做出回應,樂意採取經過深思的明智的行動,願意參與改善自己的社區和社區以外的其他地區人們的生活條件。


圖片來源| 網絡

聲明 |本文根據向日葵國際教育高峰論壇(2018)安德烈亞斯•施萊克爾(Andreas Schleicher)視頻演講整理;翻譯:閆月芳(新航道北京學校老師);轉載須聯繫授權

PISA之父:這5種方法,幫助孩子培養“全球勝任力”|思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