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摸摸頭不用愁 摸摸腚啥啥的”這樣的旅遊現象,你遇到過嗎?

如今人們到哪裡都特別方便,旅遊的形式多變。

但有兩種旅遊現象,在國人出行中最為常見:

第一種:摸頭!

第二種:刻字!

PS:別以為僅有中國,世界各地只要仔細發現,你也會看到。

“摸摸頭不用愁 摸摸腚啥啥的”這樣的旅遊現象,你遇到過嗎?

可能這也是一種“特色”文化。

先別急否認,你有沒有遇到如下情況?

“摸摸頭不用愁 摸摸腚啥啥的”這樣的旅遊現象,你遇到過嗎?

A處景點:遇到龜託碑,講解員就會說:“摸摸那大烏龜的頭,摸摸頭不用愁”!

B處景點:遇到牛,講解員就會說:“摸摸牛角,牛氣沖天,摸摸牛蛋,摸金蛋!”

... ...

無論何時,面對這種現象,大家似乎已經習以為常。無外乎,想討個吉利,這也無可厚非。

“摸摸頭不用愁 摸摸腚啥啥的”這樣的旅遊現象,你遇到過嗎?

另外一種,旅遊顯現,就有些招人煩了!

無論是長城的牆壁、故宮的門框、古希臘的石柱...這些歷史建築上你都能看到各種願望以及姓名刻字。

“摸摸頭不用愁 摸摸腚啥啥的”這樣的旅遊現象,你遇到過嗎?

這種顯現,僅有現代人才發明的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

只不過現代人的工具多,刻字更為顯得容易和簡單。

“摸摸頭不用愁 摸摸腚啥啥的”這樣的旅遊現象,你遇到過嗎?

古代人就沒有嗎?未必!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

凡名山大川,必有大石頭上刻著諸多文人墨客的瑰寶字跡。

“摸摸頭不用愁 摸摸腚啥啥的”這樣的旅遊現象,你遇到過嗎?

是不是很熟悉,不陌生?

這便是另一種的:“到此一遊”!

“摸摸頭不用愁 摸摸腚啥啥的”這樣的旅遊現象,你遇到過嗎?

早在《韓非子》中便有記載:“趙主父令工施鉤梯而緣播吾,刻疏人跡其上,廣三尺,長五尺,而勒之,主父常遊於此。”

翻譯成如今的話就是說:“趙武靈王請工匠用鉤梯,登上播吾山,可一個大腳印,再在邊上刻上:主父曾經遊於此!秦昭王則命人也用鉤梯,登上華山,在巨石上刻字:秦昭王曾同天神於此下棋”。

不僅如此,《西遊記》中也有一幕,如下圖,是不是印象深刻?

“摸摸頭不用愁 摸摸腚啥啥的”這樣的旅遊現象,你遇到過嗎?

第七回中,孫悟空就變出一支毛筆,在中間的柱子上(其實是佛祖的手指)上寫下:“齊天大聖到此一遊”。

諸如此類,秦始皇不管到哪裡巡視都要“勒石載功”;乾隆更不必多說,最愛遊山玩水,只要興致一起,就喜歡“題字、題詞、提詩”。更不用說那些文人騷客,李白、蘇軾、蘇東坡...哪個沒有呢?

“摸摸頭不用愁 摸摸腚啥啥的”這樣的旅遊現象,你遇到過嗎?

這些文人、皇帝,無不文采卓越、豐功偉績,所以喜歡到處留下“墨寶”,也可以理解。最重要的是,古代重視人與自然的互動,他們將自己的感情,寄託于山水間,望能為自然曾輝,與天地同壽。這種“留名”是希望與無情的時間做抗衡。

“摸摸頭不用愁 摸摸腚啥啥的”這樣的旅遊現象,你遇到過嗎?

而如今“到此一遊”的刻字,成為令人頭疼的問題。人們忽略山水本身的承載意義,只重視在各個大小景點留下“名字”的膚淺行為。

這種人的心理,基本是心內文化貧瘠、有炫耀心理、且不文明的行為多是習慣使然。

“摸摸頭不用愁 摸摸腚啥啥的”這樣的旅遊現象,你遇到過嗎?

不僅在國內出現,甚至都將臉面丟到了國外。

殊不知這種“刻畫、塗汙”的行為,已經可以構成故意損壞國家保護文物,名勝古蹟的法律條例。愛護旅遊資源,遵守旅遊文明需要你我做起。

“摸摸頭不用愁 摸摸腚啥啥的”這樣的旅遊現象,你遇到過嗎?

懶人出行秘籍,海量貼心分享!

沐橙籽:

今日頭條簽約作者,環球旅行者,旅遊博主、旅行視頻自媒體、多平臺自媒體,兩年行走經過五大洲,三十多個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