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西漢皇太后竇漪房的簡介,歷史上的竇漪房是怎樣的?

dodo0328


劉徹皇太子於建元元年(前140年),繼皇帝位。他少年心雄,立志圖強。就來了個"建元改新"。結果乾了兩年,被太皇太后給廢除了。

太皇太后,漢武帝的奶奶。管了老公漢文帝,又管兒子漢景帝,還要管孫子漢武帝。實在是管得太寬了。她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能耐呢?這話說來長了。

竇太皇太后,叫竇漪房。這名字獨特。原本是清河人,以貧賤之家的良家女入宮當宮女,服侍呂太后。呂太后認為宮人過剩,就把裁下來的下崗宮女分遣給王子們服役,每個侯王分五個。竇姬誤調到代王劉恆身邊。不想一誤竟成成了"專寵女″。她一到這兒,前王后及其四個兒子相繼死去。王后的位置騰出來了,她就站上了,王太子的地位也由她兒子佔了。這真是"巧"了?

漢廷誅呂氏一族,迎代王為漢皇,竇王后變身竇皇后,王太子劉啟變為皇太子,女兒劉嫖成了大長公主。小兒子劉武由代王超遷入梁,成了膏腴之地的梁王。

竇太后一家獨擁天下,她還嫌不夠,她要兩個兒子輪留坐皇帝位。為此,她日夜籌劃,尋找依據,喜歡上黃老學說,有了,深刻體會,並在宗室朝堂裡推行起來,皇帝,皇子,群臣,郡國,諸侯不得不以太后為楷模,認真學習,深入研究。

竇太后有個後家侄兒叫竇嬰,很有才情的,只是有點"一根筋″,不討姑姑歡心,被老太后除過籍,不喜歡他來宮中問安。為什麼呢?因為有一次,她們一家團聚。景帝說要是他駕崩了,就把帝位傳給弟弟粱王。老太后大喜。不料竇嬰馬上糾正,說高皇說的傳子不傳弟。皇上喝醉了,不能當真。這真是太煞風景了。老太后氣白了臉,不准他再到宮中來,愛到哪去哪。

楚吳七國叛亂,朝廷要領軍人物,才又把竇嬰找來,當了大將軍,與周亞夫,灌嬰,欒布,酈將軍,梁孝王,韓安國,張羽等國家棟梁引兵平叛。竇嬰因功封魏其侯。也是個自己掙功名的厲害人物。

袁盎被殺,漢景帝大怒,派御史調查,一查,查到弟弟梁王劉武身上。漢景帝沒辦法了,害怕老太后不吃飯,憂心忡忡地往來朝堂和長樂宮。漢廷為保皇帝一家安寧!只得派公戶滿意這老頭去了粱國,讓梁王交出羊勝和公孫詭這些身邊人抵罪。這才平熄了朝廷和地方的緊張關係。

梁孝王與漢景帝的關係緊張起來,讓老太后惱怒得遷怒於梁國使者,於是韓安國在竇太后面前為梁王說情,才消除了兄弟間的隔閡。不久,梁孝王死了,竇太后悲哀孫子無依靠,漢景帝重封侄兒才了事。

漢景帝死後,漢武帝繼位,搞"建元改新",任命竇嬰為丞相,田蚡為太尉,趙綰為御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才幹兩年,就因為趙綰一句"無奏事東宮",被大怒的竇太后把這屆政府整個兒換掉,重新佈置具有黃老思想的新政府上臺。以儒學為指導思想的"建元改新"失敗。

六年後,竇漪房老太后去世。漢武帝馬上換掉前屆政府,理由是辦事不力。其實是想消除黃老想思的消極影響,從而換上自己的一班人馬,重振"建元新政"。致力於締造大漢疆域。北伐匈奴,以雪幾十年來的家仇國恨。而這一切,不踢開前進路上的障礙顯然是不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