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古代的高句麗與現在的高麗有何區別?

勿忘初心95622


簡單一句話:古代的高句麗是中國的地方少數民族政權,現在的高麗是韓國朝鮮的前身。

如果仔細說起來,有三大區別。

第一,不是一個國家。

有讀者可能會笑,這個也算區別嗎?對,不要小看這一字之差,兩個名字不一樣,就是很重要的區別。

朝鮮半島這塊土地上,歷史上有多個政權先後存在,最早的是箕子朝鮮,這是由不願意投降西周的,商朝貴族箕子所建立。

箕子朝鮮存在幾百年後,被來自燕國的貴族衛滿所滅。衛滿建立的國家被稱為衛氏朝鮮,這個時間是在我國的西漢初期。

不過,衛氏朝鮮在漢武帝時期被漢軍征服,並在此地設立了郡縣,直接將其納入中央管轄,分別為: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後世史家稱為“漢四郡”。

西漢末年,即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建立了一個小國,國號為“高句麗”,此後一直到唐高宗時滅國,存在了600多年。

至於現在的高麗,來自於北宋初年一個叫王建的人所建立的國家,他在公元918年確立了國號“高麗”,並統一了朝鮮半島。

此後存在了大約500年,一直到明朝初年被大將李成桂篡位。李成桂將國號定名為“朝鮮”。

不過由於高麗是第一個統一朝鮮半島,並穩定存在數百年的王朝,在外界較為知名,所以朝鮮半島都以高麗民族自稱。

看看,儘管一字之差,“高句麗”和“高麗”卻是相距萬里。

第二,不是一個民族。

歷史上的高句麗經常襲擾內地,不尊王禮,從三國到隋唐,與中原王朝的戰爭連綿不斷。尤其是隋煬帝三次征伐高句麗,都以失敗告終,以數百萬人死亡的代價,直接摧毀了隋朝的統治基礎。

此後,到了唐朝,仍然繼續對高句麗的戰爭,經過李世民李治父子兩代人的戰爭,終於徹底滅亡高句麗。

公元668年,唐朝中央政府在高句麗原先領土上,分別設置了9個都督府, 42個 州,以及100個縣,總隸於安東都護府,以薛仁貴為安東都護,統兵2萬,駐屯平壤。

不久之後,因為經常有叛亂髮生,唐朝為了一勞永逸,就把幾十萬戶高句麗居民全部強行內遷到江淮以南、河南及隴右。

還有一小部分高句麗人,要麼投奔突厥,要麼投奔渤海國,要麼向南投奔新羅。

總之,作為一個民族,高句麗人徹底蕩然無存了。

至於現在所謂的高麗,是在南部國家新羅基礎上建立,根據基因檢測,成分來源較為複雜,既有中原漢人的O,也有日本人的D,還有東北鮮卑蒙古的C,充分體現了朝鮮半島是中國和日本中間人口遷徙通道。

所以,“高句麗”和“高麗”,不是一個民族。

第三,不是一個國土。

高句麗最初建國的位置在今天的遼寧省桓仁縣,不久之後,遷至丸都(今吉林省集安市),五胡亂期間,又遷都到今天的平壤。

但是他的統治區域既包括中國東北,也包括朝鮮半島北部,所以,高句麗是中國的一個邊疆政權。

但建立於918年的高麗則不一樣,他的首都在朝鮮半島中部的開城,統治區域也是以今天朝鮮半島中南部為主(後來逐漸向北擴張,清朝的時候才到今天鴨綠江)。

可見,“高句麗”和“高麗”的領土疆域根本不是一碼事。

謝謝各位閱讀,如果覺得本文還行,麻煩動手點個贊。

如果有觀點賜教,麻煩在留言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