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為什麼你的處處小心,在領導眼裡只是“無能”的表現?

為什麼你的處處小心,在領導眼裡只是“無能”的表現?

在中國乒壇,曾有一位叱吒風雲的女國手——韓玉珍,她通過刻苦訓練,為自己贏得了"練不倒的韓玉珍,打不垮的銅牆鐵壁"的美譽。在20世紀60年代初,她兩度逼近世界冠軍的寶座,但又兩次垮了下來。

第一次,因賽前過於緊張,擔心失敗,她用小刀刺破自己的手,謊稱被人襲擊。

第二次,在她已經領先兩局的情況下,僅因對手追上幾分,怯懦心慌,最後謊稱闌尾炎發作、腹部劇痛,想借此躲過比賽。

她越怕越輸,越輸越怕,最終被國家隊認定為“缺乏優秀運動員最寶貴的心理素質,患得患失”,永久剝奪了她參加正式比賽的資格。

01 你的小心背後隱藏了什麼?

這是不是像極了我們在職場中經常遇到的一種現象:既擔心在辦公室得罪人,又擔心做錯事被領導批,所以做起事來畏畏縮縮、處處小心,什麼重任也不敢擔,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心理學上把這種常常懷疑自己、貶低自己的消極心理狀態稱為“自卑”。

俞敏洪曾經舉個例子:如果外界給一個人客觀地打分是100分的話,一個自信的人,他給自己的分數在90分—105分之間;一個自負的人,會給自己打190分;而一個自卑的人呢?他給自己的分數是60分甚至更低。

你以為 “小心能駛萬年船”,但在老闆眼裡,你的自卑可能就是能力不足,往後必定難受重用。

02你真的一無是處嗎?

“我肯定不行”是套在多數職場人頭上的緊箍咒,這個問題在實習生、職場新人、甚至很多職場老人身上都普遍存在。

有自卑心理的人,並不一定就具有某種短處和缺陷,更多的是不能正視自己、接納自己,沉溺於自己和外界的比較中不能自拔,“學歷沒別人高”、“長的不夠漂亮”、“沒有好的背景和相關工作經驗”、“沒有別人聰明”……

有些人還沒走向社會,就給自己貼上了各種各樣的標籤,心胸和眼界由此變得狹隘。求職不利、同事指責、老闆埋怨,件件都是證明自己“一無是處”的證據。

可是這個“一無是處”的階段,誰又沒經歷過呢?

“婚紗女王”王薇薇,39歲前只是一個普通的時尚編輯;

“斯內普教授”艾倫·裡克曼,28歲前沒有出演過任何角色;

享譽全球的荷蘭畫家梵高,27前只畫過素描;

“史上最能掙錢的作家” J·K·羅琳,23歲時只是一個學校老師……

這樣來看,沒有各種光環加持的你,是不是並沒想象中的那麼糟糕?

03 自卑與自信真的對立嗎?

一般人都認為,自卑和自信是完全對立的兩個概念。一個自卑的人,通常發現不了自己身上的自信,而一個自信的人呢,又好像沒有自卑,事實是這樣的嗎?

一個人,無論他有多厲害,其實,內心都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自信。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自卑既是一種壓抑的潛意識慾望的表達,又是一個人不願奮鬥的文飾。正確認識自卑,是自我成長的動力,超越自卑,是自我成長的一大功課。

而一個從自卑走出來的人,才會擁有真正的自信。

就像一個談過戀愛後又變成光棍漢的人,和一個光棍漢相比是有很大自信的。因為當他看到別人在談戀愛的時候,他會在旁邊想,“嘿嘿,想當初老子也是談過戀愛的嘛”。

從自卑到自信的轉變過程是艱難且漫長的,但畢竟還有路可達。

04 怎麼克服自卑?

1.“我不跟你們比了”

俞敏洪作為一個曾經非常自卑的人,他是怎麼找到解決方法的呢?

首先,就是自我解放思想。

所謂的解放思想,其實就是告訴自己“我不跟你們比了”。因為自卑的根源在於和他人的比較,當你意識到“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的時候,你就不會盲目和別人比成績、比學校、比家境、比工作、比收入………自我否定的感覺也會隨之慢慢減少。

有時候你以為天要塌下來了,其實只是自己站歪了。

2.“我先做好一件事”

作為一個來自農村的樸實學生,俞敏洪剛進北大的時候,學習成績倒數、體育運動、文藝活動、人際交往都不行,幾乎沒有任何技能和特長,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學習搞好。所以在大學的最後兩年,他就拼命背單詞和讀書,結果背到大學畢業的時候,他的詞彙量和閱讀量已經是全班第一了。

有了自信的支撐點,即使對別的領域依然一無所長,但不會再感到自卑了,因為心裡清楚,我的長處在什麼地方。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野心的時候,那就靜下心來學習吧。

3.“我來表達下自己的看法”

開會的時候,很多人除了自動選擇坐在最後排,整個會場一言不發,“我的意見可能沒有價值,如果說出來,別人可能會覺得很愚蠢,我最好什麼也別說,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並不想讓他們知道我是這麼無知。等我準備好下一次再發言。”

可是,你很清楚,這個諾言下次還是無法實現。

年輕時的蕭伯納自卑、膽怯,拜訪客人前,常常要在路堤上徘徊2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才會壯起膽子去敲別人的門,最後他決定通過參與“辯論會”,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來克服自卑。

後來他全心投入社會主義運動,並四處演講,由此成為了20世紀上半葉最出色的演講家之一。

你以為的自信,不過是別人勤奮努力後的習以為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