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日媒文章:亞洲國家欲“抱團”迎戰貿易保護

《日本經濟新聞》6月26日刊載題為《堅持開放的亞洲》的文章稱,以“亞洲的未來”為主題的第24屆國際交流會議於6月11日至12日在東京舉行,各方來賓就亞洲如何克服美國特朗普政府的保護主義政策造成的不利局面展開對話。在場人士紛紛強調開放型經濟基於多邊框架和規則進行投資和競爭的重要性。

以下為部分來賓發言內容。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維護平等競爭的自由貿易

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對馬來西亞來說至關重要。但是眼下的國際局勢波譎雲詭,各國的政治領導人正向不同的方向前進。

馬來西亞主張的是,應當根據各國的實力相應調整給予他們的待遇。沒有能力與發達的工業國家競爭的新興國家有權利保護自己。在國力不同的情況下,應當考慮到差距的存在。

我們不希望看到世界各國分成若干小團體,再由這些小團體展開激烈競爭。如果能夠建立一種體制,團結世界上的所有國家,在考慮到各國優劣勢的情況下實現合作,那樣才可能擁有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貿易。

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維護聯合國和世貿組織權威至關重要

冷戰結束至今已有30年。如果就像這期間我們所做的一樣,為了推進所有國家的經濟整合、確保和平與安全繼續合作,未來也將有望繼續保持增長與繁榮。

由五國發起成立的東盟已經在1999年增加到10個成員國,還建立起包括日中韓在內的“東盟+3”等地區合作框架,定期舉辦部長級會議,構建起個人之間的聯繫網。這種關係也為合作應對金融和傳染病等危機作出了貢獻。

東盟處於各種形式的地區合作機制的中心,此外還包括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中國的廣域經濟圈倡議“一帶一路”倡議、亞投行以及日本進行的高水平基建項目投資都為亞洲的地區合作賦予了新價值。

為了應對共同的問題、為維護和平穩定的亞太加強合作,我提出以下三點原則:為建立開放合作的世界肩負起責任、維護聯合國和世貿組織等國際機構的權威、促進人員和文化交流。

《日本經濟新聞》亞洲部主編高橋徹:攜手遏制保護主義

一直以來,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和自由貿易讓亞洲受惠最多。但特朗普的眼裡只看見了貿易赤字。

美國變臉使得要求建立新秩序的呼聲高漲。老撾總理通倫就讚揚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為拓展外部合作而努力,為推進全球化作出了貢獻。

一直以來支撐著亞洲增長的美國影響力,即便不考慮眼下的保護主義政策也仍然呈現出衰落的跡象。東亞和東南亞面向美國的出口在總出口中的比例已經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35%降至2016年的15%。這是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亞洲域內的貿易增長迅速。

沒有美國參與的經濟秩序已在制定中。東盟十國和日中韓等六國正在談判的RCEP一旦達成共識,將會形成覆蓋全球一半人口、三成經濟總量的超級自貿圈。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已經擁有超過80個出資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