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康熙在奏摺上批了四個字,讓吳三桂徹底失去希望,決定起兵

收到崇禎帝請求進京勤王的消息後,吳三桂火速領兵救援京師,行進至玉田,卻得知崇禎已煤山自縊身亡。明朝滅亡,吳三桂也在考慮新的出路,有兩個選擇擺在他的面前:投降北方的多爾袞,或者佔據京師的李自成。

吳三桂曾一度想投降李自成,但李自成扣押吳家族人和愛妾陳圓圓為人質,令吳三桂改變了想法。明裡答應投降李自成,暗地派人與多爾袞聯繫,請求協助。多爾袞強迫吳三桂放棄聯清擊李的政策,徹底投降清朝,吳三桂不得不答應。

康熙在奏摺上批了四個字,讓吳三桂徹底失去希望,決定起兵

崇禎

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李自成,決定親率六萬大軍征討山海關,吳三桂致信多爾袞,求其“速整虎旅,直入山海”。經過一晝夜的強行軍,清軍抵達山海關十五里之外。趁吳三桂和李自成談判之機,多爾袞突然對李自成發動攻擊。在一片石戰役中,吳三桂聯合清軍擊潰李自成。

李自成狼狽向西逃竄,中途先殺吳襄,回京師後又殺吳家老小三十八人,次日,放棄京師,向西安轉移。清軍入關後,佔領京師,命吳三桂鎮壓各地反清武裝。

康熙在奏摺上批了四個字,讓吳三桂徹底失去希望,決定起兵

順治元年到順治十六年,吳三桂先後平定了李自成餘部、張獻忠餘部、南明永曆政權,為清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駐雲南;尚可喜被封為平南王,駐廣東;耿精忠被封為靖南王,駐福建,時稱“三藩”。

康熙在奏摺上批了四個字,讓吳三桂徹底失去希望,決定起兵

吳三桂

吳三桂想做清朝的“沐英”世代鎮守雲南,清廷對此心知肚明。但此時天下初步太平,需要的不是藩鎮,是中央集權,清廷開始準備撤藩。

康熙十二年,尚可喜第十一次上書歸老遼東,留其子尚之信鎮守廣東。康熙想以此為契機,將三藩盡數裁撤,徹底解決藩鎮割據的狀態。於是準其歸老遼東,但朝廷以尚之信跋扈難制,下令撤藩。

康熙在奏摺上批了四個字,讓吳三桂徹底失去希望,決定起兵

康熙

吳三桂見此,想試探朝廷對自己的態度,於是上書康熙請求交出平西王大印,回家頤養天年。康熙在吳三桂的奏摺上批了四個字:允王所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吳三桂看清了康熙撤藩的意志不可改變。於康熙十二年末,打著“興明討虜”的旗號,自號“周王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令部下“蓄髮,易衣冠”,起兵雲南,正式反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