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清朝最悲催的皇帝,他連自己的嬪妃都不能見,那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 ,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其中清朝在康雍乾三朝走向了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清朝最悲催的皇帝,他連自己的嬪妃都不能見,那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但是在清朝的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 、文化專制 、閉關鎖國 、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後於西方。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開啟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清朝最悲催的皇帝,他連自己的嬪妃都不能見,那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整個清朝時期,有一位非常悲催的皇帝,他不僅僅在朝堂決策上沒有任何發言權,在生活中他甚至連自己的嬪妃都不得相見,他就是光緒皇帝。

清朝最悲催的皇帝,他連自己的嬪妃都不能見,那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清朝光緒皇帝又被稱為清德宗,他名為愛新覺羅·載湉,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又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光緒皇帝在位時間為三十四年。

清朝最悲催的皇帝,他連自己的嬪妃都不能見,那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光緒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於是朝政便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決議。

清朝最悲催的皇帝,他連自己的嬪妃都不能見,那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載湉親政後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

清朝最悲催的皇帝,他連自己的嬪妃都不能見,那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光緒皇帝痛定思痛,他極力支持維新派變法以圖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

清朝最悲催的皇帝,他連自己的嬪妃都不能見,那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得了重病,不能理事,但是實際上是將他幽禁到了西苑瀛臺,成為了無枷之囚。

清朝最悲催的皇帝,他連自己的嬪妃都不能見,那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十月二十日,溥儁被撤去大阿哥稱號。載湉的皇位保住了,但形同木偶,臣工奏對,不發一言。有時慈禧太后示意要他表態,也不過一兩句罷了。慈禧太后對他甚是提防,不僅僅在政務上管制著他,在生活中他也是被嚴加看管,甚至不得與自己的嬪妃相見。

清朝最悲催的皇帝,他連自己的嬪妃都不能見,那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載湉在最後十年(1898-1908年)的幽禁生活中,仍然堅持不懈地鑽研法律,留心閱讀世界各國的法律書籍,一心想要復興國家。可惜事與願違,他的努力並沒有得到施展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