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2017年中央決算報告顯示全面新增減稅超3800億

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於2017年中央決算的報告。財政部部長劉昆在報告中表示,2017年,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態勢持續發展,財政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中央決算情況總體較好。

報告顯示,2017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1123.36億元,為預算的103.2%,加上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以及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1633.37億元,收入總量為82756.73億元。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4908.93億元,完成預算的99.1%,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347.8億元,支出總量為98256.73億元。收支總量相抵,中央財政赤字15500億元,與預算持平。在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情況下,中央財政收入增長超出預期,是我國經濟持續穩中向好、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的綜合反映。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合計43.6億元,比預算數減少17.87億元,主要是中央部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國務院“約法三章”有關要求,從嚴控制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其中公務用車支出大幅減少,全年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23.17億元,減少11.87億元。

劉昆表示,2017年,國務院及其財政等部門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強財稅政策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持,促進結構優化升級與新動能加快成長,同時多措並舉促進企業降本增效,全年新增減稅超過3800億元,涉及減收政府性收費超過1900億元,減輕社會負擔超過4400億元。加強基本民生保障、支持脫貧攻堅、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等方面的投入持續增加。2017年,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861億元,同比增長30.3%,全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289萬,超額完成年度減貧任務。中央財政大氣汙染防治資金比2016年增長43%,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規模達627億元。

在依法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行為,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方面,國務院有關部門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及時完善監管政策,嚴格禁止地方政府借融資平臺公司、PPP、政府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等名義變相舉債,嚴查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在嚴堵“後門”的同時,也開好“前門”,支持地方依法舉債。2017年末,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合計165099.8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餘額限額188174.3億元以內。記者 彭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