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10個典型的“學生思維”,你佔幾個?

最近,有學妹在微信向我吐槽,說了自己工作方面的一些困惑,對於剛畢業的她來說,職場就是“生死場”,學生時期保留的一些思維習慣很難擺脫,因此在職場處處碰壁。

那麼,對剛畢業的學生來說,有哪些典型的“學生思維”在工作中需要避免呢?

10個典型的“學生思維”,你佔幾個?

結合知乎網友建議及自身工作經驗,整理了10條比較典型的“學生思維”,以此共勉。

10個典型的“學生思維”,你佔幾個?

習慣了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主動學習的習慣

學生時代總是被動地按照老師教的課程進行學習,被動地接受著來自父母學校的安排,已經形成了被動接受信息的習慣。

但在進入社會進入公司之後,你與工作之間的關係是契約式的,工作中,不會有人去盯著你,去督促你,所以更不要傻傻地等著新任務。

你的探索欲和求知慾,才是真正能幫助你順利把身份從學生過渡到成人的關鍵因素。而不是固守被動接受的思維,最終拖累整個隊伍。

@徐公子

10個典型的“學生思維”,你佔幾個?

意識不到自己的時間是有價值的

在學生思維裡時間是充裕的,錢是稀缺的。然後帶著這個思維進了社會,不知道珍惜時間提高技能,把功夫都浪費在細枝末節上。

其實恰恰相反,錢總是能賺到的,時間才是稀缺資源。把下班後的時間利用起來,能實現自身能力的極大增值。

@即墨言

10個典型的“學生思維”,你佔幾個?

10個典型的“學生思維”,你佔幾個?

認為凡事要準備好了再做

持續地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遇到新的挑戰(同時也是機會),本能地想自己還沒學過(就像學校裡讀書時突然遇到了一個還沒學到的內容)就想回避,總覺得要自己準備好了才行,但是卻因此錯過了機會。

很多時候,是你有了責任,有了目標,才會讓自己更強大,而不是自己強大了再做某事。

永遠讓事情推些自己走才好。

@馬力_可能性與大設計

10個典型的“學生思維”,你佔幾個?

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第一時間覺得自己不行

比如考試,總認為做好準備之後,上考場才會覺得有信心,但是這種學生思維,在職場是行不通的。因為公司總會有一些特別緊急的需求,其中很多都可能會超出你能力範圍的事情。

在職場,要敢於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果你能在關鍵時候逼自己一把,或者被別人逼一把,你會驚喜地發現,其實那些你認為超出你能力範圍的事,也是可以完成的,而那時的你則會對自己的能力範圍有一個新的認知。

@何偉佳

10個典型的“學生思維”,你佔幾個?

10個典型的“學生思維”,你佔幾個?

不懂得積累自己的勞動成果

有很多畢業生,都沒有整理作業的習慣,有的甚至連自己的畢業設計都找不到了。進入職場以後,會經常忽視積累自己工作成果的重要性。

有的公司一般會在看過你的作品集後才會決定是否與你簽訂合作協議。如果平時不注重積累,就相當於,你的行業經歷永遠是從零開始的。

@何偉佳

10個典型的“學生思維”,你佔幾個?

不懂就問的壞習慣

學生時代不懂就問是一個很不錯的習慣,它代表著求知。

但在職場中,要把心態從不懂就問變成不懂就查。遇到問題,首先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手段,不要給人留下什麼都不懂,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如果有人願意善意地解答你的問題,請心懷感激。

@Mushroobby

10個典型的“學生思維”,你佔幾個?

10個典型的“學生思維”,你佔幾個?

玻璃心,不敢犯錯,不懂裝懂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害怕做錯業務而被領導責罵,有時候一些業務不懂裝懂,做錯了卻引起更大的麻煩,被領導責罵的更厲害,自己更加害怕,導致了惡性循環。

玻璃心、害怕被罵、不懂裝懂、做錯、被罵、更害怕。其實,在職場,老闆更希望員工將問題說出來,不要不懂裝懂,以免造成更大的麻煩。

@外向的孤獨患者

10個典型的“學生思維”,你佔幾個?

盲目地努力,不知道方向的重要性

在學校的時候,努力的方向很明確,就是認真學習。即使不怎麼努力,只要肯學,成績就不會太差,在社會上,就並非如此。

在職場,並不是努力就會有回報的,如果從未考慮過一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僅僅通過努力是很難改變的事情。

@周海強

10個典型的“學生思維”,你佔幾個?

10個典型的“學生思維”,你佔幾個?

通過降低自己的身價來爭取獲得工作的機會

某些同學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會說一些自認為能感動HR的話,如“我可以不要工資,等公司覺得我的能力能勝任這個崗位的時候,再給我工資”。

沒錯,你認為這是一個可以感動天地的回答,而人家HR只會在心裡覺得“你為什麼不在面試之前達到能力再來”。

所有HR的招聘目標是想要招到合適的人,並不是便宜的人。

@周海強

10個典型的“學生思維”,你佔幾個?

10個典型的“學生思維”,你佔幾個?

認識的人就是自己的人脈

在學校裡,人際關係相對比較簡單,大家相互認識,相互幫忙,且多數情況是不求回報的。

因此,在社會中,你努力認識不同圈子的人,甚至結識到層次更高的人、行業大牛,以為他們是自己的人脈資源,只要自己聯繫這些人,多多少少會獲得幫助。

在社會里講價值互換,不要幻想有人能不求回報地幫助你。一段良好的人脈關係,是建立在雙方能夠各取所需的基礎上的。如果雙方提供的價值對各自重要且不可替代,那麼,這段也許交集並不多的人脈關係會非常牢固。

@木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