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抱在懷裡長大的孩子,比別人差在哪裡?

2歲半的波波,從出生開始,就被爺爺奶奶抱在懷裡。

即使睡著以後也不捨得放,因為一放就醒。

乾脆奶奶就抱在懷裡睡,一抱就是2個小時,累的奶奶腰痠背痛。

波波學爬行的時候,奶奶不敢讓爬,就把波波放在小車裡,怕有危險。

學走路的時候,爺爺怕波波摔著,整天彎腰撅腚的用手扶著孩子的腋下,孩子學會走路了,爺爺也累的腰椎間盤突出了。

出門在外更是不敢撒手了,走哪抱到哪。

波波想和小朋友一起玩踢球,爺爺趕緊去阻止,怕碰著。

波波想去草地裡抓蝴蝶,奶奶趕緊抱回來,怕蟲子咬著。

波波想去走路沿石,爺爺趕緊拉下來,怕摔著。波波在超市裡想自己選東西,奶奶抱著不讓下地,怕丟了。

於是,兩歲半的波波出門,基本沒走過路!

慢慢的,波波與同齡小朋友的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抱在懷裡長大的孩子,比別人差在哪裡?

02

把孩子抱在懷裡,看似是在保護孩子,其實你的愛心卻害了寶寶。

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害處呢?

1

限制了寶寶大運動發展

寶寶被長時間的抱在懷裡,活動就會受到限制,尤其是肢體的大動作。

當寶寶在6個月以後,能夠獨立坐的時候,家長就要適度的放手,讓寶寶獨立靠坐,8個月會爬以後,在家長的監護下,讓寶寶放開手腳爬行,這樣不但可以有利於手腳協調,大動作發展,還有利於大腦的發育。如果長時間限制寶寶的活動,那麼寶寶的在運動方面的能力就會受到限制,肌肉也得不到鍛鍊,變得不協調。

2

限制了寶寶探索的慾望

孩子被抱在懷裡,安全感是有了,但是卻不能自由的去探索,而寶寶是在不斷的動手動腳探索中成長,完成一個又一個敏感期,促進心智的發展。

所以長時間被抱在懷裡的寶寶,探索的慾望被一點點的阻止,看上去是一個很乖的孩子,但是心智的發展會比同齡人滯後。

3

限制寶寶交往的能力

被長時間抱在懷裡的寶寶,就減少了與人交往的機會,寶寶是在和不同的人交往過程中,建立信任關係,學會如何與人交流,即使幾個月的小寶寶也有他自己的交往方式,所以要創造機會讓寶寶見到不同的人,尤其是同齡人。

4

影響寶寶的性格發展

被抱在懷裡長大的寶寶,依賴性較強,缺乏冒險精神,顯得膽小嬌氣,甚至出現不合群的現象。

5

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寶寶長時間被抱著,活動就會減少,血液循環變慢,消化能力變弱,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再加上和大人長時間的貼合在一起,大人身上的細菌也容易通過呼吸,接觸等傳到寶寶身上,影響寶寶的健康和身體發育。

抱在懷裡長大的孩子,比別人差在哪裡?

03

看了以上,希望媽媽們可以放開手,讓寶寶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自由的活動,家長做好監護工作。

有的媽媽看了以上,就會覺得抱孩子不好,於是就拒絕抱孩子,其實這也不對。

從媽媽的子宮來到這個大大的世界,寶寶也需要一個過度,那就是從媽媽的懷抱裡慢慢的過度,然後再去擁抱這個世界。

所以,在寶寶出生的前6個月,尤其是前4個月,是需要多安撫的。

當寶寶哭的時候,有些老人就會說:別抱啊,會慣壞孩子的!

其實,不是這樣的。

當寶寶出現下面幾種情況,是需要馬上安撫的:

1:腸絞痛

2:飢餓的時候

3:孤單的時候

4:身體生病的時候

如果寶寶在需要安撫的時候, 一直處於不能及時得到滿足的狀況,那麼他的安全感就不會得到建立,對大人的更加依賴。

所以,在寶寶7個月以前,可以多抱抱,當寶寶有能力坐、爬、走以後,就要慢慢的放手,讓他自己去丈量世界。

當然,在3歲之前,寶寶還是會經常依戀你的懷抱,不要拒絕,畢竟孩子在你懷裡也就兩三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