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秦滅六國後,六國的君主都是什麼下場?有沒有沒被滅的國家?

豬鼻子兔


大家都知道六國是在秦始皇時期被滅掉的,那麼秦始皇是派了誰去滅的六國呢?

主要是王翦、王賁父子二人。

名將王翦單獨滅的國家有趙國和楚國。

這兩個國家是當時六國中勢力最大,名將最多的過國家。同時也是對秦國能造成殺傷力的國家。

趙國是因為名將李牧在,所以王翦知道想拿下趙國來,肯是要有一場硬仗要打的。關鍵是這個仗就是打,也不知道最終會鹿死誰手?

為了保險起見,王翦使用了離間計。

趙國的國君趙王遷是個昏庸的君主,王翦相信只要有趙國的大臣從中挑撥趙王遷和李牧的關係,把李牧給拉下馬。

趙國就可以不攻自破了。

最終王翦買通了趙王遷寵幸的郭開,郭開收了重金之後,就在趙王遷的面前大說李牧的壞話。

郭開告訴趙王遷,李牧的功勞太大了。他很有可能聯合秦軍把邯鄲給攻打下來,讓趙王遷把趙國給交出來。然後有李牧當新任的趙王。

昏庸的趙王遷相信了郭開,他就秘密的把李牧給殺害了。

李牧一死,王翦開始帶領大軍攻打邯鄲城。

秦軍是虎狼之師,他們打起沒有李牧的趙國來,簡直是勢如破竹,結果邯鄲城池被攻破,趙王遷被俘虜。

最終,趙王遷是被圍困起來活活餓死的。

再說另一個強大的國家楚國,這個國家同樣有名將,這個名將就是項羽的祖父項燕。秦王嬴政在出兵攻打楚國的時候問老將王翦,需要帶多少人才能把楚國給滅了呢?

王翦說非六十萬不能。

這時候秦王嬴政又問身邊的年輕將領李信,李信是名將李廣的祖上。

李信的回答是二十萬足矣,秦王嬴政很高興,就給了李信二十萬大軍,結果李信遭到了楚軍的埋伏,被殺了。秦軍打了一個敗仗。

秦王嬴政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錯信了李信,他趕緊去王翦家找王翦道歉,說我當初不聽你的話,輕信了李信的狂言,致使秦國的軍隊受辱。

為了復仇,滅掉楚國,我答應給你六十萬大軍,你去把楚國給我滅掉吧。

王翦帶著六十萬大軍開始攻打楚國了,來到楚國的邊境,王翦先是讓軍隊駐紮下來休息。他的目的就是想搓搓楚軍的銳氣。

這一駐紮,差不多就是一年的時間,秦軍沒事幹,天天吃飽了,投石子玩。

不管楚軍如何來叫囂,他們就是不去迎戰。

這個戰術果然迷惑了楚軍,楚軍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秦軍才敢開戰。就在項燕調動軍隊的時候,王翦帶著秦軍打了楚軍一個措手不及。

秦軍的有生力量被消滅了,最終項燕兵敗自殺。楚國滅亡,楚國國君逃亡民間下落不明。

王賁單獨滅掉的國家有魏國和燕國,這兩個國家的勢力相對比趙國和楚國就小的多了。

滅魏國王賁基本上沒費什麼力氣,因為魏國的都城大梁就在黃河邊上,只要把河堤給掘開,把大梁城一淹,魏國也就算被滅掉了。

結果王賁把大水引到大梁的時候,魏王假果然率眾來投降了。

投降的國君是沒有好下場的,魏王假雖說是自己提出來的投降,但是,他還是被殺了。整個魏國的皇室子弟大部分也被秦軍給殺害了。

至此,魏國滅亡了。

下一個就是燕國,燕國就更有意思了,你不要看他小,但是他對秦王嬴政造成的威脅最大。因為太子丹派了荊軻去刺秦王去了,結果是有驚無險,秦王嬴政逃過了此劫。

當王賁帶領的大軍壓境的時候,太子丹早就逃亡了。太子丹的父親燕王喜很害怕,他以為秦國滅燕國,是因為他兒子觸怒了秦王嬴政,所以,燕王喜親自把自己的兒子太子丹個殺害,然後人頭交個秦國。

你看燕王多麼愚蠢呀,人家是想來滅你的國家,不是因為個人恩怨。你即使殺了太子丹,但是國家還是要被滅的。最終燕國被滅,燕王喜逃跑不知去向。

王翦和王賁父子二人合夥滅掉的一個過家就是齊國。

齊國是六國中最後一個被滅掉的國家,齊王建看到其它五國被滅的下場如此的悽慘,他就不敢抵抗了。

因為齊國也是一個強國,對於秦國來說,能不用兵就把齊國給拿下來是最好的。秦國先派了使者來說服齊王建投降,沒想到齊王建答應了。

秦國的使者給齊王建開出的條件就是給他五百里地,讓他當個小地主。

齊王建獻城投降的那一天就被帶走了,秦王嬴政果然給了他五百里地,並且用重兵把他給圍了起來,斷水,斷食物,齊王建也就被活活的給餓死了。

至此六國中的五國全部被王翦、王賁父子二人給滅掉了。

還有一個韓國沒有說,韓國是被秦國第一個滅的,它也是六國中最弱小的一個,雖說他早就成了秦國的附屬國,但是秦國仍然要拿他開刀。韓國被滅,韓王被殺。

秦國最後滅掉的一個國家是衛國,衛國是個小國,衛國和戰國七雄比起來根本毫不起眼,所以,秦國也就一直沒有滅他。到了秦二世繼位之後,他才把衛國給滅掉。


史學達人


我們知道,秦滅六國是從公元前230滅韓開始,直到公元前221年滅齊,而這個時候,還有一個諸侯國沒有被滅,那就是衛國,公元前241年,秦取衛國濮陽之地,衛元君被遷往野王縣,一直到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胡亥的時候才將衛元君貶為庶人。

那為什麼秦始皇一直沒有滅掉衛國呢?我覺得有兩個原因,第一,衛國之前已經自貶為君,而君是諸侯國的封臣,比如孟嘗君,信陵君這樣的人,所以秦始皇並不把衛國放在眼裡。

第二,衛國長期依附於秦國,相當於是秦國的屬國,秦與衛的關係一直不錯,再加上商鞅與呂不韋這兩個重要人物都是衛國人,所以秦國對衛國還算比較有好感的,所以衛國滅與不滅,都沒有什麼區別。

那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問題,秦滅六國時,這六國的君主的下場都是什麼。

韓國,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內史騰攻打韓國,韓王安被俘虜,所以韓國最先被滅,秦朝設潁川郡。韓國被滅後,韓王安被遷離出韓國舊地,軟禁於陳縣。公元前226年,韓國舊貴族在新鄭發生叛亂,之後被秦軍平定,隨後韓王安被處死。

魏國,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引大溝之水灌大梁城,三個月後,魏王假投降,被王賁所殺,秦國在魏地設立東郡。

趙國,公元前230年,秦軍率南北兩路攻打趙國,趙軍在李牧的指揮下打退了秦軍的進攻,秦國改用反間計,重金收買了趙王遷的寵臣郭開,陷害李牧,最終李牧被殺,而新任的趙蔥自然不是王翦的對手,被王翦率領的秦軍打敗。

趙王遷在郭開的勸說下,開城投降了秦軍,之後被流放到房陵的深山之中。而趙公子嘉則逃到了代地,成為代王,公元前222年,被秦將王賁所滅,代王公子嘉自盡身亡。

楚國,秦始皇問李信與王翦需要多少兵馬才能打敗楚軍,李信說只要二十萬,王翦說要六十萬,秦始皇就用李信率二十萬兵馬攻打楚軍,但被楚軍項燕打敗,秦始皇不得已親自請出王翦率六十萬攻打楚軍。

王翦一年時間固守不戰,最後等楚軍鬆懈了,令全軍攻打楚軍,經過一年多的作戰,楚軍被秦軍打敗,楚王熊負芻被俘虜,楚王沒有被殺。

燕國,公元前227年,秦始皇命王翦率軍攻打燕軍,最後攻打燕國都城薊城,燕軍逃至遼河流域,而燕王喜認為秦軍攻打燕國是因為燕太子丹派荊軻刺秦,就將燕太子丹殺死,將其首級獻給秦軍。

可是秦軍沒有停止進攻,在秦滅楚之後,又由秦將王賁率秦軍攻打遼東,燕王喜被俘虜,也沒有被殺。

齊國,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由燕國對齊國北境突然攻擊,包圍了齊國都城臨淄,齊王建在齊相後勝的勸說下投降了,王建餓死在共地的松柏之間。


歷史簡單說


秦始皇的功績自不必說,以至於他的皇陵也被眾多人認為是中華龍脈之所在,不可挖掘,作為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始皇帝,他真的像史書中說的那麼暴虐嗎?他是怎麼對待那些亡國君主的呢?


(從第一個韓國開始,到最後的齊國,只用了九年時間)

第一,韓國。

韓趙魏楚燕齊,第一個韓國,到了戰國末期,已經是六國裡最弱小的一個,在攻打韓國之前,秦王聽從了韓非子的意見,就是攻打趙國(韓非子是韓國人,和李斯爭論先攻打哪個國家,他當然不希望韓國被秦國所滅),等到趙國沒有了反擊能力後,就去攻打了韓國,韓王割地求和,但還是被滅,韓王被囚禁在今河南淮陽,四年之後,新政軍隊反攻秦國,結果韓王成了眾矢之的,被“連累”處死。




第二個,趙國

趙國在戰國七雄中原是強國,全都因為明君趙武靈王,但是他去世後,趙國迅速衰弱,大家都知道“紙上談兵”的趙括,因為他沒有實戰經驗,導致戰國四十萬大軍被坑殺,趙國從此再也無法組織起有效的組織反擊,長平之戰後,趙國一蹶不振,但還是苟延殘喘了二十多年,到了秦始皇時期,很輕易就被滅了,而趙王被流放,死在了流放地。




第三,魏國。

魏國處在韓國和趙國之間,他們實際上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兩國滅亡後,魏國勢單力孤,嬴政派王翦的兒子王賁率領十萬大軍攻魏,魏王拒絕投降,秦軍水淹梁城,魏王無奈之下只能投降,隨後就被流放,死在了路上(因為其投降後下落不明,說是被秦皇殺掉)。



第四,楚國。

楚國在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中,都是數一數二的國家,所以被秦始皇放在了後面,因為楚國被秦軍大量佔領,昌平君遂和項羽祖父起兵,結果功敗垂成,死在了戰場上。



第五,燕國。

秦國佔領了大量的燕國土地,燕王遷到了遼東地區,然而太子丹卻不甘於國土淪喪,於是派了荊軻去刺殺秦王,結果失敗,燕王為了能讓秦始皇平息怒火,讓燕國免於滅亡,只能殺了太子丹,把頭顱獻給了秦始皇,然而秦始皇原本就想要吞併六國,自然不可能放過燕國,後來燕王只能上吊自殺。



第六齊國。

這個就比較悲催了,覺得和秦王關係不錯,還以為秦王能放自己一馬,對其它五國的生死不聞不問,沒想到其它五國被滅亡後,很快就輪到了他,為了能讓全城百姓免遭屠戮,同時也能保住自己的命,他選擇不戰而降,結果秦始皇仍然沒有放過他,秦始皇下令讓所有人不準給他飯吃,最後活活餓死。


風雲一點通


秦始皇嬴政被後人譽為“千古一帝”,統一六國建立起我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那麼在完成統一大業後他是怎樣處置昔日六國國君的呢?


秦國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一個原則:遠交近攻。實踐證明這個策略為秦國統一大業指明瞭方向,奠定了基礎。當然也基本決定了六國滅亡的先後順序。

韓國

韓國是秦國近鄰中實力最弱的,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秦國的第一個獵物。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內史騰率軍攻滅韓國。公元前226年,在新鄭的前韓國貴族發動叛亂,後被平定,而韓王安也在這年被處死。

趙國

趙國在靈武王胡服騎射改革後培養起了強大的陸軍作戰能力,成為戰國後期中唯一能與秦國在軍事上抗衡的強國。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實力急劇下降,公元前228年,王翦奉命攻佔趙國全境,趙國滅亡,趙王遷被俘。對於趙國的亡國之君,秦國選擇流放到房陵,不久,趙王遷被活活餓死在房陵城北的茅屋裡。堂堂國主如此下場真是夠倒黴的!

燕國

燕國也是六國中較弱的國家,秦國在滅趙後就把目光投向了燕國。公元前226年,秦兵攻佔燕地,燕王喜東遷到了遼東。公元222年,燕王被俘。史書記載秦王放了喜,有野史認為燕王上吊了。可以試想祖宗基業毀在自己手裡了,即使人家不殺也沒臉苟延殘喘了所以自殺殉國的可能性很大的。

魏國

追溯到春秋時代,魏、趙、韓都源於晉,在同根韓、趙被滅後,魏國也難逃滅國的命運!公元前225年,由秦將王翦之子王賁帶兵攻魏,魏國據城死守,後秦軍引黃河水攻城,最後魏國都城城牆被泡塌,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後被殺。

楚國

楚國乃是強國,尤其是經濟實力強悍。秦國攻打楚國吃的苦頭最多。秦王派老將王翦傾秦國國力征楚,不久城破,楚王被貶為庶人,不知所蹤,小編猜測也不得善終。

齊國

齊國離秦國最遠,在秦國攻打六國之初還派使者前去恭賀,萬沒想到五國已滅自己也難逃厄運。王賁率軍由燕地攻打齊國,齊國滅,齊王被流放,最後死於流放地。

其實無關於秦始皇殘暴與否,亡國之君的命運都一樣,沒有幾個可以頤養天年的。即使新政權統領仁愛寬厚,不懼前朝勢力捲土重來網開一面,亡國之君本身也沒臉苟活於世不是嗎?


史論縱橫


如果有一句話概括地來說,被滅六國君主的下場是:2個被殺掉2個被餓死2個不知所終。 我們按六國撲街的順序一個個來說。秦王嬴政在剷除了嫪毐、呂不韋兩大集圍勢力之後,開始著手統一六國戰爭。秦國按照中央突破,由近及遠,逐個殲滅的方針,將主攻方向指向六國中最弱小的韓國。 公元前231年,韓國南陽守騰主動投降並獻出南陽地。次年,秦王嬴政派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韓國成為秦國的一個潁川郡。韓國滅亡後,韓王安被遷離韓國舊地,軟禁於陳縣。公元前226年,韓國舊貴族在故都新鄭發動叛亂,秦國出兵平定叛亂。叛亂平定之後,為了根除禍患,將軟禁中的韓王安處死。

第二個倒黴的,就是韓國的鄰居趙國了。其實趙國是戰國後期唯一在軍事上能抗衡強秦的國家,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造就了當時中國最強大的騎兵力量,趙國更是有廉頗、李牧等一代名將。然而趙國經濟實力始終太弱,政局也始終不穩。公元前230年,趙國大旱、人心浮動,秦國分兵兩路進軍趙國,名將李牧築壘固守,秦軍屢攻不勝,形成相持。就像當年長平之戰對廉頗一樣,趙王又中了反間計,搞掉了李牧,結果就是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秦王將趙王遷流放房陵,趙王想起自己聽信讒言,錯殺李牧,導致國破家亡,那叫一個悔呀。沒過多久,堂堂趙王餓死在了茅屋裡。 接著秦軍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指使荊軻刺秦王,結果引來秦軍更大的怒火,燕國都城薊城被攻破,不過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了遼東,燕國暫存。

第三個撲街的,就是秦國的老冤家魏國。魏文侯任用變法鼻祖李悝、兵家亞聖吳一時間成為戰國首霸,所向披靡。河西之戰魏國吊打秦國數十年,可以說樑子結深了。可惜強盛的魏國地理位置很尷尬,西有秦、南有楚、東有齊,強敵環伺,外交又沒搞好,“圍魏救趙”的馬陵之戰後,國力大損。公元前225年,取得北方決定性勝利之後,秦軍轉而向南進襲魏國,包圍了魏都大梁,王翦的兒子王賁水淹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也被殺掉了,其魏氏王族遭到了滅頂災難。舉城投降的魏王子及家眷數百人均招殺害。至此,三晉諸國率先被滅。 第四個楚國。楚國可以說是六國中最難滅的一個了。歷史上無論楚國的國君多麼作死,楚國都沒死。因為他們是七國中唯一一個有那麼點“虛君”的諸侯國,而且地大物博,君主死了,封君們找個旮旯再立一個,還能捲土從來。所以秦國滅楚,60萬大軍,前後用了3年,才把壽春攻破。楚王負芻投降,被貶為庶人,不知所終(後來這個還成為大家擁立楚懷王熊心抗秦的合法理由)。

第五個是燕國。公元前222年,獻出了太子丹的人頭後,逃亡到遼東的燕王喜被王賁活捉,燕國正式滅亡。但燕王的下場,史書沒記載,也算是不知所終吧。 最後一個被秦吞滅的就是東方大國齊國了。公元前221年,王賁大軍從燕國南下攻齊,空前順利地長驅直入到齊國的都城臨淄。齊王建投降,被貶到共城,最後餓死。 不知你發現沒有,六國君主中,被殺掉的,都是當時實力較弱的諸侯國。比如韓、魏,殺了就殺了,秦王也不擔心他的子民會造反。 而原本實力比較強的,比如趙、齊,秦王就不敢直接殺掉了,而是流放,餓死。可以想見,秦王也擔心直接殺掉,可能會帶來難以預料的結果。按此推斷,最後不知所終的那兩位,楚王很可能也是流亡被餓死,而燕王則是秘密被殺。 至於在秦國統一戰爭中沒有被滅的國家,還真有!就是衛國。因為衛國很早就成了秦的附庸國,所以秦攻滅六國的時候,衛國不在秦國敵對的一方。直到秦二世登基的那一年(公元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才算真正從靈魂到身體的亡了。


三聯中讀


歷來亡國之君的結局都不太好,最著名的像南唐的李煜,臥榻之側,豈可許他人鼾睡。

雖然結局如此,大多數還是會投降,殉國的十不足一。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出現亡國之君,是在秦始皇時期,短短十年時間出現了六位亡國之君,曾經的戰果七雄變成了大一統的秦朝。

這幾位亡國之君也沒有脫離自己的命運,特別是落在了少年經歷不太愉快的嬴政手中。

第一個倒黴的韓王安,韓國實力一直以來都處在七雄下游,離秦國也最近。儘管韓非子入秦列出幾大留韓的理由,還是沒保住韓國,韓王安也被處死。

第二個是趙國,趙國經過長平之戰後一蹶不振,倒黴的是趙王的猜忌之心一直保留了下來,處死了趙國最後的名將李牧,趙國也跟著一起陪葬。

趙王遷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被餓死在茅草屋內(有的解釋認為是茅廁),當時普通百姓們的住所都是用茅草做屋頂,可以推測趙王遷投降後待遇並不太好。

第三個是燕國,燕國完全是遭了無妄之災,按照秦國遠交近攻的統一戰略,燕國不應該這麼快被打擊,但是燕國實在太弱,秦軍攻佔趙國之後,氣勢正旺,又出現了刺客事件,秦軍一鼓作氣揮師北上,燕王喜跑到了遼東,但是最終還是被俘虜,史料沒有記載燕王的結局,估計下場不會太好。

第四個是魏國,魏國作為戰國最初的霸主,魏武卒之名享譽戰國,然而經過幾代人的消耗國力大損。面對秦國的虎狼之師只能據城死守,最後吃了地形的虧,被秦軍引黃河水圍城,泡了幾個月後城破,魏王假也做了俘虜,被處死。

第五個是楚國,楚國無論是在春秋還是戰國,實力都很強大,滅國時本身經濟實力不比秦國差,奈何秦國是軍國主義的國家,本身軍事實力可以超出經濟實力一大截。

秦國在初戰失利之後,派出老將王翦舉全國之力伐楚,不久後楚王也做了俘虜,被貶為庶人,估計結局也不太好,不然楚人也不會對秦國這麼大的怨恨。

第六個是齊國,本身實力強大,稷下學宮之名流傳幾千年。距離秦國也遠,秦國開始統一戰爭之時,齊國還經常派使者前往祝賀。

到最後只剩下他時,終於醒悟過來,準備對自己動刀了,將大軍佈防在西邊的邊界,結果被王賁一隻偏師由燕國南下,直奔都城而去,齊王建看見秦軍後很光棍的投降了,這也沒能改變他的命運,“王建失國,松柏蒼蒼”。

六國被滅後,衛國是唯一還存在的國家,但也名存實亡,衛國的社稷早已被遷到秦國的宗廟。


桂西散人


歷史上秦被稱為‘暴秦’。對內焚書坑儒。對外連四十萬趙國降卒都盡數坑殺。對與之爭雄的六國,尤其國君,更是以儘早除之而後快。

秦滅六國是以弱下手、從西往東展開的

滅韓國於前226年,韓玉安被殺。

滅趙國於公元前222年,趙代王被活活餓死。

滅燕國於公元22O年,燕王被逼上吊而死。

滅魏國於公元前225年,魏王直接被斬殺。

滅楚國於公元前223年,楚王被俘,受盡百般侮辱,廢為庶人,不知所終,故楚人恨透了秦,誓言,楚留三戶,亡秦必楚!

滅齊國於公元前221年,齊王被流放。

唯一名義上未滅國的是衛國,其實意義不大,早已成囊中之物。改一下名稱而已。


晚亭與落霞同暉


六國都被滅了,沒有留下任何一個國家,只有齊國兵不血刃很快被秦國佔領,主要是部署除了錯誤,假如當時的情報正確,秦國估計沒有那麼快統一六國。

我們在來看看六國的君主是怎麼死的!

1.韓國

韓國是第一個被滅的,最後一個是韓王安。公元前230年春,秦王政十八年春,韓國正式滅亡。韓王安投降,韓國滅亡。秦國以韓地建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韓國滅亡後,韓王安被遷離韓國舊地,軟禁於陳縣。公元前226年,韓國舊貴族在故都新鄭發動叛亂,秦國出兵平定叛亂。叛亂平定之後,為了根除禍患,將軟禁中的韓王安處死。

2.魏國

秦王政即位後,對魏國的壓力不斷加大。最後魏國於公元前225年被秦國將軍王賁以水淹之計攻破大梁,魏王假降,魏亡。《史記》當中也沒有記載他最終的命運,應該是被殺了。

3.趙國

前229年,秦攻趙國,趙幽繆王派李牧、司馬尚率軍抵抗。秦將使用反間計使幽繆王殺李牧、司馬尚。秦將王翦於是率大軍攻趙,突破井陘口,攻陷邯鄲,俘虜了趙幽繆王。趙嘉逃到代城稱代王,前226年曾與燕軍合兵於易水之西會戰秦軍,戰敗後迫使燕王交出太子丹。前222年秦軍滅代,俘虜趙嘉,趙國亡,從秦王對待國君來看,應該沒有活口。

4.燕國

前226年秦將王翦率軍攻破燕都薊城,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衛軍逃遼東。秦將李信帶兵乘勝追擊至衍水,再敗太子丹軍,消滅了燕國衛軍主力。燕王殺掉兒子向秦求和,秦國未允。前222年(燕王喜三十三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俘虜了燕王喜,燕國滅亡。死亡不詳,兒子去刺殺嬴政,應該也是被殺了!

5.楚國

秦王政親政後,知楚將項燕擅戰,先遣李信為將,領二十萬兵馬,欲滅楚,敗,被入兩壁,殺七都尉。再遣老將王翦,統秦師六十萬,相持一年,前223年,大敗楚軍,俘虜楚君負。項燕扶持的熊啟也很快被俘殺,楚國滅亡。《史記》也沒有說,應該是被殺了,不然他的弟弟還造反!

6.齊國

前221年,秦王在滅亡韓、趙、魏、楚、燕之後,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齊王建令齊軍主力40萬慌忙集結於西部,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原來的燕國南部南下直奔齊都臨淄。齊軍面對秦軍突然從北面來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齊王建出城投降,齊國滅亡。齊國滅亡以後,齊王田建被放逐深山之中,因為沒有吃的後被餓死。


謀士說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概括來說,被滅六國君主的下場是:2個殺掉2個餓死2個不知所終。
我們按六國撲街的順序一個個來說。
第一個被滅掉的是三晉中最弱的弱雞韓國。公元前230年,十萬秦軍蠻入,剛經歷內亂的韓國哪裡還擋得住這虎狼之師,直接被摁死,韓國成為秦國的一個潁川郡。至於韓王安,當年就被處死了。
韓國的被滅,標誌著春秋戰國以來最大規模的滅國戰爭全面打響。
第二個倒黴的,就是韓國的鄰居趙國了。趙國正在鬧饑荒,秦國趁機進軍。王翦又用反間計搞掉了李牧,結果實力不俗的趙國也無奈投降。趙王遷被流放,最後被餓死在一茅屋裡(晉景公姬獳:不是茅廁啊...)。
接著秦軍揮師北上,燕國恐慌之下,太子丹指使荊軻刺秦王,結果引來秦軍更大的怒火,燕國都城薊城被攻破,不過燕王喜和太子丹逃了。所以,燕國暫存。
第三個撲街的,是魏國。老冤家魏國很委屈,自從秦孝公以後,魏國衰落。當年的大魏開始被秦國頻頻吊打。公元前225年,王翦的兒子王賁水淹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也被殺掉了。至此,三晉諸國率先被滅。
第四個楚國。楚國可以說是六國中最難滅的一個了。歷史上無論楚國的國君多麼作死,楚國都沒死。因為他們是七國中唯一一個有那麼點“虛君”的諸侯國,而且地大物博,君主死了,封君們找個旮旯再立一個,還能捲土從來。所以秦國滅楚,60萬大軍,前後用了3年,才把壽春攻破。楚王負芻投降,被貶為庶人,不知所終(這也是後來楚懷王熊心抗秦的合法理由)。
第五個是燕國。公元222年,獻出了太子丹的人頭後,逃亡到遼東的燕王喜被王賁活捉,燕國正式滅亡。但燕王的下場,史書沒記載,也算是不知所終吧。
最後一個吞滅的就是東方大國齊國了。公元前221年,王賁大軍從燕國南下攻齊,空前順利地長驅直入齊國都城臨淄。齊王建投降,被貶到共城,最後餓死。
不知你發現沒有,君主被殺掉的,比如韓、魏,都是當時實力較弱的諸侯國,殺了就殺了,秦王也不擔心他的子民會造反。而原本實力比較強的,比如趙、齊,秦王就不敢直接殺掉了,而是流放。可以想見,秦王也擔心直接殺掉,可能會帶來難以預料的結果。按此推斷,最後不知所終的那兩位,楚王很可能也是流亡被餓死,而燕王則是秘密被殺。
至於沒有被滅的國家,衛國算一個吧。因為衛國很早就成了秦的附庸國,所以秦攻滅六國的時候,衛國不在敵對一方。直到秦二世登基的那一年(公元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才算真正從靈魂到身體的亡了。

八卦歷史課


被滅六國君主的下場是:2個殺掉2個餓死2個不知所終

衛國很早就成了秦的附庸國,所以秦攻滅六國的時候,衛國不在敵對一方。直到秦二世登基的那一年(公元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才算真正的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