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前後10人前往中國此地擔任知縣,九人落馬,第十任,皇帝:重賞

康熙初年,已四十出頭的任辰旦終於如願考上了進士。任辰旦覺得自己還不算老,還可以為百姓的福祉貢獻一份力量。某天,在家待命的他終於盼來了朝廷公文:前往上海做知縣。得知這個消息後,任辰旦還算鎮定,可他的家人急了。

前後10人前往中國此地擔任知縣,九人落馬,第十任,皇帝:重賞

原來,上海縣是當時的“問題縣”,因為江南地區經濟較為發達,故而朝廷在此地的賦稅偏重,當地官員既要安撫民情,又要完成朝廷的徵稅任務,所以收稅是一件很棘手的事,前面九任縣官因此而落馬。故而說到去江南做官,尤其是上海縣,大家都避而遠之。

正在家人亂成一鍋粥時,任辰旦已經收拾好了行李。大家難掩沮喪之情,紛紛勸說任辰旦不可出任上海知縣,按前九任的下場,輕則下獄,重則掉腦袋,沒一個平安回來的。而任辰旦則是對家人微微一笑,搖了搖頭,表示心意已決。

前後10人前往中國此地擔任知縣,九人落馬,第十任,皇帝:重賞

來到上海縣,任辰旦一改官員“擺架子,說大話”的陋習,對下屬和百姓十分客氣。很快這位任大人親民的形象便在上海縣傳開了,此來任辰旦迅速消除了大家對他的陌生感。

緊接著,他令人將縣衙裡雜亂的文書資料全做重新整理,連夜將近幾年的檔案全部閱覽,在走訪各地農戶後發現,當地徵稅之所以如此困難,是因為田畝、人丁、戶籍等數據年年都在變化,若遇到旱澇天災時浮動更大,而前幾任縣令因為懶政怠慢,非但不願清查實際情況,而且還以近年最高的統計數據進行徵稅,百姓超額交納稅賦,自然消極抵抗。

前後10人前往中國此地擔任知縣,九人落馬,第十任,皇帝:重賞

覺察問題後的任辰旦立馬組織人手勘測土地、田畝,為保證數據準確,他帶頭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測量。沒過多久,上海縣一份全新的實際數據出爐,任辰旦將這份全新的數據加以整理,快馬加鞭報送朝廷,請求據實徵稅,隨即被中央批准。此後上海縣不合理賦稅被削減,百姓負擔大為減輕,百姓們交稅由被動變成主動。民眾一時間歡呼雀躍,官民關係極為融洽。

前後10人前往中國此地擔任知縣,九人落馬,第十任,皇帝:重賞

除了解決賦稅這一難題,任辰旦還大肆整頓當地官風,要求縣衙對民眾的訴求必須加以回應,嚴禁推諉,對於前任知縣留下來的懸案予以重新審理和判決。已經四十多歲的任辰旦還親自帶頭興修水利,百姓無不感恩戴德。

遠在京城的康熙皇帝聽到任辰旦治理上海縣的事後,大為感嘆,下令重賞。而任辰旦也從上海縣令的位置上平安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