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雅利安人肆虐亞歐毀滅三大文明,而為啥中華文明活下來了?

昌於森


學雅利安人肆虐歐亞,毀滅了三大文明,而中華文明在歷史上,也曾遭到草原文明的巨大沖擊,卻能生生不息,頑強生存,且發揚光大,在於中華文明本身底蘊的深度和厚度,在於本身力量的強大,且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能吸收外來文明,彌補和深化自己本身,這是儒家和道家精神的高明和目光遠見之處。

文明是人類社會的品質,各民族文明的形成,都因自己所處的環境差異,各具不同的精彩。華夏文化的誕生,孕至特殊的自然環境,天賦聰明靈秀的華夏民族,在與自然的互動中,形成了華夏民族的文化基因。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斷根、傳承至今的文明。文明隨著語言的發展而發展,文明是社會歷史的積澱,所以具有歷史性。文化隨著民族的的產生而產生,通過民族的形式發展,形成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因而也具有民族性。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人類文明的進步,依耐於文化的發展程度,文化是人類靈魂中最高貴的因素。民族文化由其歷史長期積澱,形成了自己的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範、文學藝術、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及人生理念和社會道德知識體系。地大物博,人才輩出,香火傳承,文化繼延,華夏文明在多元對立的文化狀態下,保持著自己的生機,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在歷次社會災難中永不熄滅。

漢字的誕生,造就了華夏文明,記錄了民族的起源,傳承了古老的哲學,造就了輝煌的文明‘歷史。蘊藏在漢字漢語背後數天年的文化底蘊,層次遠高於世界上其它語言,在人文領域,對於抽象的主觀感情描述,世界上的語言文字,只有漢語能做到完美,一個漢語的成語,等於外文幾個句子包涵的意思。

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精神文明強大的基礎,華夏民族歷史上磨難不少,而由於文化底蘊的深度和厚度,中原文化精神頑強不息。北方草原民族以馬上武功入主中原,而其落後的文明,卻消融於中原文明,最終被漢化,成為華夏民族的一個部分。寫到這裡,又追憶到吳宓先生!沒有這位一生飽經滄桑的文化大師,及一代真正的中華學人陳寅恪等竭力保護,我們如今所用的漢字漢語,可能已在上個世紀初被日文或拉丁字母所取代,文化上也已經被殖民,中華文化像歷史上亞歐那三大文明一樣,消失於歷史的煙雲中!

由於篇幅所限,此時此際難以詳加論述,較為詳細的論述,在我的回憶性系列散文中《吳宓先生的文化成就與人生悲劇》一節,相信日後將會與諸位見面。諒我就此住筆。
圖片來自網絡世界。



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大文明和中華文明之起源而形成的形式來分析!其它三大文明不管尼羅河畔的埃及兩河流域的巴比倫,還是恆河之濱的古印度,雖起源早,可都具有一個共性,即排外性較強,外來文化無法容入!中華文明雖也有排他性,但終究還是接納外來文化變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這叫繼承並發展!為啥會這樣呢?這可能與我們中華祖先領先西方各族進入農耕文明數千年有關,因此而形成哲學思想,思維羅輯各不相同,大家都知中華文明源於兩河(長江黃河)流域,以此為本源不斷擴容,如周文王大伯周泰伯奔吳的故事,三千年前泰伯由周源(現為寶雞)千里迢迢直奔梅村(今無錫)而立吳國,帶來了當時最先進的生產力即農耕技術,但始終無法改變吳地區的風俗方言(今江蘇常州到浙江寧坡)!再如佛教的傳入不但沒能消亡中華文明,卻更炫爛了中華文化,反觀印度伊斯蘭教讓印度裂變為數個國家!老子集前人智慧創《道德經》,有容乃大,還形象地用牙齒和舌頭的關係比喻硬與軟的關係,這是我們華夏民族特有智慧,也很形象全譯了其它三大文明的消失和中華文明沿續的道理!


皓瑋馮建華


不邀自答,希望你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看你是否有有勇氣不屏蔽我的回答!我突然覺得你是西方代言人!你應該問,如果沒有沙漠和青藏高原的阻隔,是不是,華夏文明成為如今世界的唯一文化!你提問的前提就是,西方文明一直強大到我們華夏文明慶幸的逃過一劫!如果你是一個歷史知識豐富的人,不會問這樣的奴性的問題!你應該很知道,在文明進程史上,上下五千年,華夏的落後和屈辱只是近兩百年!之前不管是制度,科技還是人口,完全碾殺西方的!你可能又會質疑怎麼我們華夏有五胡亂華,五代十六國,宋時遼、西夏、大理、吐蕃、金等政權並立,元入主,清扣關等等證明華夏的文明不正統或唯一,但是,你不能否認前面說的這些(除獸元一朝,但無境內靖安,故對華夏文明無損益)華夏被遊牧入侵的歷史中他們對華夏文明的認同且為了政權的穩固而漢化吧!所以,我經常看你的提問,所有的所有,你看似中國心,但是你心的靈魂還是自卑自賤,對華夏的一切還是感謝洋大人不殺之恩!我有點懷疑你的包藏禍心!看似驕傲華夏,實則暗吹西方!!!如果沒有此心,希望以後的提問不要作賤華夏!


二貨二婚


那是雅麗安人的運氣!否則100年前他們也和我們一樣念之乎者也寫方塊字!一個雅麗安人幾萬人就能毀滅別的國家,我們在春秋戰國打仗就是幾十萬人,並且有孫子兵法等戰爭理論,它憑什麼打的過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