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憶小學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感想——貧窮與閉塞讓人愚昧

記得那是70年代末,我就讀於村小學,喜歡讀書,特別是剛開學發了新課本,缺書讀的我抱著語文課本就放不下來,尤其是有故事情節更吸引人,4年級有一篇《賣火柴的小女孩》讀著讀著就淚流滿面,小女孩的悲慘遭遇讓我太難過,真想救救她,至少讓她感受到溫暖。

這篇課文一直讓我難以釋懷,終於盼到老師講這篇課文了,告訴我們資本主義社會很黑暗,窮人就象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賣火柴卻沒有能力自己享用,當然這些話激起了我們對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仇恨,發誓要解放全人類。

憶小學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感想——貧窮與閉塞讓人愚昧

現實是我們班上課的人越來越少,因為沒錢交2元學費,記得上小學一年級時,破敗狹窄的教室容不下80個人,每天有20多個人輪流站著聽,教室只有幾張課桌,那是用於搭放幾張廢棄的標語木板用的,當然釘了鐵釘,然後是各自帶著家裡的板凳挨著坐下,沒錯,好動的學生常常讓木板掉下地,自然也常常扎到腳。

貧窮與飢餓折磨著每個人,四年級時,班裡只剩下30多個學生了。

那時沒有書看,沒有報讀,唯一能得到的信息就是廣播,廣播裡當然是批林批孔,階級鬥爭,然後是永遠不變的紅歌。

小孩子最遠的活動範圍就是公社趕場,大人們最遠也就是縣城,縣城有近20公里,都走路去,就是有車也坐不起。

憶小學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感想——貧窮與閉塞讓人愚昧

我大哥是個木匠,已經出師,去了重慶工地打零工,很快大隊生產隊就來清理了,要求馬上回到生產隊幹農活,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有的更是嫉妒,唯恐別人賺到錢,天天罵,然後幹部下通牒:不按時回來每天上繳生產隊5毛錢。家裡被逼,只好打電報讓他回家。大哥去打零工也不是隨時能找到活幹,然後是倒欠債。

貧窮,不只是物資,更是精神,我那時一直以為我們很幸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因為課本說我們沒有剝削,我們消滅了三座大山。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覺得能活著就是幸福,以為其他地方的人可能就是地獄,天天捱打受餓。

憶小學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感想——貧窮與閉塞讓人愚昧

其實我們也很餓,每個人一畝地,產量很低,還上繳口糧,剩下的遠遠不夠吃。我媽為了不斷糧,就是剛分了稻穀都不捨得煮乾飯吃,6個人每頓就半斤米,然後摻雜其他的紅薯或者菜葉,每頓伙食都是定量。那時年幼無知,小時候為了我能吃米飯,把碗沉鍋底,米飯在沸騰的過程中就落到了碗裡,僅有的米飯被我享用了,大人和還年少的姐只能吃點清湯的紅苕稀飯,回想起我那2個成人的哥幹那麼重的體力活,該有多苦!

生存第一,沒有吃的,人也就談不上高尚了,連基本的人性都沒有。那時年少不懂,只是回想當年我的一點感受。

親們,如果感興趣,後續再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