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安徽屬於南方還是北方?為什麼有些安徽人稱自己為北方人?

沉睡的古老惡魔


根據地理學定義,安徽有三分之一屬於北方,三分之二屬於南方。

我國的南北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帶,而淮河流經安徽段共有阜陽、六安、淮南、蚌埠四市。其中六安和淮南只是流經交界處,所以準確地說,安徽省只有亳州、淮北、宿州、阜陽和蚌埠屬於北方。


秦嶺——淮河一帶也是我國重要的降雨量分界線,沿線南北的降水有明顯差異。所以亳州、淮北、宿州、阜陽、蚌埠多種植小麥,而其它地方多多種植水稻。 古人都已經意識到,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僅一河之隔便有如此的差異。


不過,在全國人民心裡,安徽確實屬於不南不北的尷尬局面。若是真正的北方人(如內蒙古、河北、山西等),會認為安徽絕對屬於南方。但對於真正的南方人(如廣東、廣西、福建等),又會認為安徽絕對屬於北方。


堅果旅行


我是安徽人,就拿我自己舉例子吧,班裡人都說我是屬於北方的,為什麼呢?因為我說我在家裡頓頓吃大饃,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然後就問我,你們不吃米飯嗎?我說不吃,就是每天吃饅頭,炒菜。

另外,我是安徽蒙城的,這裡屬於皖北平原,我們那裡都是種小麥的,所以,吃饅頭也是很正常的啦,從小到大都是吃饅頭,即便是到了學校,有饅頭我也是吃饅頭的。

所以,女友一直說我是北方人。她也是安徽的,但她在池州,屬於皖南,這一帶的人,大多都是吃米飯,剛開始她對我吃饅頭的行為還表示不理解,問我,饅頭好吃嗎?我說好吃啊,我從小就是吃這個的。

上次在一個回答中,我說我們那裡去澡堂子洗澡都搓背,然後一個評論就說,我是北方人,好吧,但我們那裡確實是這樣啊。

最後,我的答案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劃分,就是從安徽內部劃分的,南方的在皖南,北方的在皖北,不知道這樣說準確不準確。像蚌埠,亳州,阜陽,淮北,應該都屬於北方的吧。




我們那裡就是吃菜就饃。饃夾醬豆,好吃的很。


小幸福的萌萌雷


安徽淮河以北屬北方,以南是南方


安徽屬北方還是南方?

這個問題其實從民國就開始討論過。不過那時討論的是中國南北氣候標誌性界限。由於氣候不同,所產出的農作物大不同,農產品的異樣化,人們就在飲食方面不同,造就了區域性習俗有差別。慢慢形成南北概念。

第一屆國家地理協會會長張相中,當時就提出了中國南北氣候明顯不同的域線。是從淮河至桐柏山至秦嶺。
不過當時,他只提到秦嶺。由於秦嶺是南北走向,嶺南與嶺北氣候不同。後來的專家又在他的基礎上,做了細定:

淮河——桐柏山——秦嶺北——甘南——青海中部——崑崙山脈——南疆。

但這都也是大致範圍,形成了模糊的概念。上世紀未,一些專家根據大家不同意見,劃分了區域性的南北界線。


進入2000年後,經濟更加繁榮,各省人口流動往來頻繁,南北方,在人們口頭語中不斷頻現。加之專家更加註意氣候變化界限、以及產麥產稻的範圍、還有一些城市為了旅遊確定了南北線標誌。在人們印象中南北分界線逐漸形成共識:

淮安——蚌埠——阜陽——信陽——西峽——秦嶺北——川北——甘南

1,淮安中國南北標誌線。以球中心為界,左邊為北方,右邊為南方。



淮安市在市區其它的路段也做出了南北標誌。

2,蚌埠中國南北分界線標誌。此標誌建在龍子湖公園。

京滬高速公路蚌埠市淮河南岸大橋頭,兩邊分別懸一塊牌子:歡迎你來到中國北方。另一邊


:歡迎你來到中國南方。

近年來,專家gis作了細定,蚌埠市淮河以北4.6公里處以北為北方,淮安市淮河以5.7公里處以北為北方。

根據一系列專家的定位,氣候劃分,風俗習慣,語言特點,安徽淮河以北的阜陽亳州宿州淮北,這4個地級城市為北方,其餘十幾個地級城市為南方。


怡冉說事兒


安徽不完全屬於南方也不完全屬於北方。準確的說是華東地區或中東部地區

安徽簡稱‘徽’或‘皖’位於中國華東地區。前身是‘江南省’。中國的南北分界線無論算長江還是算淮河都在安徽境內穿境而過。淮河以南的安徽地區為南方,淮河以北的安徽地區為北方。長江沿岸及其以南的安徽地區為江南,長江以北的安徽地區江淮,黃淮地區。



安徽北部地區(包括:淮北、阜陽、亳州、宿州、蚌埠滁州的鳳陽縣。以下簡稱‘皖北’)屬於北方地區的華北南部,黃淮和江淮地區。通行北方官話:中原官話,皖北雖然屬於安徽省但是相比當地方言和風俗習慣還是更和河南省走的比較近一些皖北地區所有的城市都加入河南省倡導的‘中原經濟區’。

像這樣到底是南方還是北方傻傻分不清楚的省份還有:河南和江蘇。河南因為有信陽才被稱為‘南方八大省份之一’。江蘇因為有徐州所以也不完全是南方地區。


豫東小年胡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其實安徽屬於中部地區。

安徽及其前身江南省(南直隸),都是為了防止地域分裂而有意劃分設置的。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中國的黃河、長江和淮河,在東西流向上經過的省份,大多地跨兩岸。因為作為天塹,這些大河往往成為割據勢力的天然防線。同理,東西向的山脈也是如此。比如秦嶺所在省份多地跨越山脈,兩廣和湖南江西的界限則穿插跨越南嶺,犬牙交錯。自古中央政府為了防止地方排外自治,分離勢力抬頭,都會地域差異較大不同地區的交界處各劃出來一塊,合併設立行政區。這就像不用釘卻能緊固建築的榫卯結構,把中國緊固起來。 比如秦嶺淮河經過的四省都是如此, 陝西(主體屬北,卻擁有秦嶺之南的安康、漢中), 河南(主體屬北,擁有分界線南邊的信陽), 安徽(直誇南北分界線,主體不清楚,五五開吧), 江蘇(經濟文化主體明顯在南,擁有北邊的徐州等地)文化主體上,陝西、河南北方文化很濃,一般視為北方;江蘇北方雖大,但南部太強,人多,一般被認為南方省份(現在屬於東部沿海有錢省)。

唯獨安徽南北文化兼有,北部直達北方文化核心的山東河南,南部又深入江浙贛,力量對比均衡,內部差異挺大的,相比行政區劃,文化區割裂明顯,安徽的淮河以北絕對北方,長江以南絕對南方,中間模糊,南北混雜,不能簡單定位是南是北,也沒必要去追論,可以說是中部地區。

如果一定要區分那麼細,安徽人就應該一部分算北方人,一部分算南方人。

具體來說,安徽省分為三部分:

皖北地區——淮河以北;

皖中地區——長江以北,淮河以南;

皖南地區——長江以南。

中國南方和北方分界線是秦嶺——淮河線,具體到華東地區和東南地區的分界線是淮河,所以安徽省、江蘇省跨在淮河兩岸,都是地跨南方和北方的省份。皖中、皖南在淮河以南,應該算南方;皖北在淮河以北,應該算北方。既然如此,按地理位置劃分,就應該把皖中、皖南居民算成南方人,把皖北居民算成北方人。


哏兒都事兒


我們國家南北地理分界以秦嶺山脈和淮河為界,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安徽,那麼安徽淮河以北就是北方人,淮北平原不產水稻,以小麥為主,人們主食都是饅頭面條等。淮河以南屬丘陵地帶,有高崗地和低窪水地,水稻和小麥均有種植,主食以稻米為主,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安徽人主觀上沒有覺得自己是南方人,認為長江以南的才屬於南方人。



神探後代


安徽地處華東地區,內有淮河和長江,不能簡單的說南方還是北方,應該是中東部。安徽是人口外出打工第一大省,很多都是皖北的,皖北是華北平原,主食麵粉。在江浙很多務工人員都是皖北人,所以給人的印象安徽是北方。

江蘇和安徽很相似,徐州最北的豐縣比安徽最北的碭山還要靠北,安徽最南方的黃山比江蘇最南方的宿州還要往南。江蘇沒有給人北方的印象,主要原因江蘇地勢低,水資源豐富,蘇北很多地方有可以產大米,很多人認為吃大米就是南方人。


人生是個過程


安徽人 說安徽 安徽省地理位置很微妙 皖南的人們習俗都和南方人差不太多 皖北地區(蚌埠 阜陽 宿州 淮北等)城市又和北方人的習俗接近 大安徽的四季分明 民俗多樣 我是安徽人 我愛大宿州



瀾jianglan


不止安徽,江蘇人也存在這個問題。從氣候上講,中國東部以淮河為界分南北方。從文化上講,皖北和蘇北接近山東,是北方文化屬性。皖南和江蘇南部則是典型的水稻文化,是江南屬性。說個小例子,都是喝,這兩省北邊勸酒灌酒的屢見不鮮,南邊灌酒的就不多,反而是飲茶文化較發達。所以若安徽人認為自己是北方人,他通常是皖北的。


三藏147043551


我是皖北的 我們安徽地處的位置決定了我們是南是北。實際上就拿我們皖北來說 說是南方 我們吃麵食 說是北方我們又產水稻 大家都知道水稻是南方農作物。我們早晨吃包子,疊饃(麵包菜) 鍋貼等等很多面食 但喝的是米粥。中午吃米飯,晚上吃麵條。我們產米,面,吃米,面,可以說亦南亦北。但是安徽卻分南北 淮河以南就比較和真正的南方人比較像了。他們基本上以米食為主。我遇到的安慶人居然幾十歲沒吃過餃子 他說他們那不吃這個 只有北方人才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