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破解中小企復工難題,打好“穩就業”硬仗

<table> 破解中小企復工難題,打好“穩就業”硬仗

■專家介紹

周紹傑:經濟學博士,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長聘副教授、國際發展與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長。長期從事發展研究與政策、中國經濟、國際治理與發展等領域研究。

/<table>

■核心觀點

1.中小企業是創造就業的主要渠道。中小企業不穩,就業穩不了。

2.服務業全面復興對穩就業至關重要。要通過刺激消費、挖掘有效需求來帶動就業。

3.穩就業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主動性。這也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壓力測試。

4.穩崗促就業,市場和政府要互相促進,而不是替代。

“穩就業”最需要關注中小企業復工復產

南方日報:當前,全國各地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時,統籌做好“六穩”工作。其中“穩就業”位於首位。您認為當下“穩就業”的重點和難點分別在哪裡?

周紹傑:當前,“穩就業”的重難點就是返工復工。目前,全國除了湖北以外的其他地區都有效控制了疫情。但疫情在春節期間暴發,還是影響了返工復工。同時,很多地方擔心由返工復工帶來的人口流動可能造成新疫情,因而對返工復工有所顧慮。

但是,企業返工復工越是延後,企業面臨的市場不確定性就越大,企業返工復工面臨的困難也可能更大。儘早幫助企業實現返工復工,就是幫助企業贏得主動。在國內外經濟狀況不確定性逐步加大的情況下,能否及時返工復工事關企業,特別是製造業領域中小企業的生死。因此,積極支持企業返工復產就是促進“穩就業”,這是個大局問題。

南方日報:在企業復工潮下,“穩就業”最需要關注什麼問題?

周紹傑:企業是創造就業的主要載體,特別是中小企業是創造就業的主力軍。因此,“穩就業”最需要關注的就是中小企業的復工復產問題。

近兩年,中小企業經營和發展面臨著更大的壓力。雖然,我們可以認為此次疫情對宏觀經濟造成的影響是短期的,但是這種短期衝擊對於部分中小企業的打擊可能是致命性的。

就產業來說,製造業領域中小企業更容易受用工短缺影響。服務業彈性更大,一些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可以通過招募新人來補充勞動力缺口。但是,製造業就業崗位往往有技術門檻,招工相對較難,受返工復工延遲影響更大。

如果不能實現返工復工,製造業中小企業面臨的典型困難,例如招不到工人、生產原料進不來、產品也賣不出去、滿足不了已簽訂單也不敢接新訂單等情況,可能會產生疊加效應,使得疫情完全結束後再返工復工面臨更大的困難。

總體來看,相對於往年,很多企業的返工復工已經延後了近1個月。如果現在不能儘快實現返工復工,那麼疫情其衝擊可能會延伸到第二季度,從而對製造業中小企業產生更大壓力,導致其現金流壓力會較大。

總之,中小企業是創造就業的主要渠道。中小企業不穩,就業穩不了。所以要格外關注中小企業的“穩就業”問題。

用促消費來“促就業”是施策關鍵

南方日報:目前,疫情導致製造業勞動力短缺主要是由於區域間人口流動受限。也有調查表示,企業招聘意願在變小,校招和社招也受到了影響。據您判斷,疫情還可能對勞動力就業和企業用工分別帶來什麼深遠影響?

周紹傑:如果3月底疫情得到控制,生產生活能夠基本恢復,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影響不會很大。這是因為疫情結束後,生產和消費均會出現顯著的反彈,企業用工需求會增加,服務業也會因為生產和消費的恢復而出現顯著的反彈,從而創造就業崗位。而服務業部門往往也是高校畢業生主要的就業部門。

但是,降低疫情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還是需要一些政策支持的。因為一般高校畢業生最晚三、四月份簽約工作單位。而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工作簽約無疑受影響,這就需要出臺一些統一的配套政策,消除這種影響,讓高校畢業生能夠順利就業。

除了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群體就業也需要關注。農民工就業主要分佈在建築、製造業以及服務業。建築業內,房地產部門可能受疫情影響較大,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建築業開工,從而影響建築業部門的農民工就業。

如果復工復產不及時,一些農民工群體也可能會選擇在家鄉就業,從而使勞動力流入地面臨的勞動力短缺壓力加大。因此,要採取積極措施支持農民工群體返崗就業。事實上,包括佛山在內的很多地方都已經在採取措施了,這也反映了很多地方政府在面臨困難時還是積極進取的。

從全年來看,我認為勞工力供給相比需求還是短缺的,就業受到的總體影響不會太嚴重,但特定群體受到影響可能會大一些。從全國來看,服務業全面復興既取決於生產活動的全面恢復,同時也與消費活動密切相關。因此,促進消費的政策對促進就業來說也十分關鍵。

南方日報:具體來說,要穩崗促就業、有效應對疫情影響,佛山政府和企業分別應該怎麼做?

周紹傑:政府首先還是要制定好返工復工政策。最近佛山、寧波等地政府通過“點對點”包車的方式幫助外地務工人員返程務工,為企業解決復工缺人的難題,應該給這種做法點贊。此外,政府還可以做更多,不僅要把人接回來,還要想方設法動員資源幫助企業把返工人員安頓好,因為返工人員還要經歷兩週的自我隔離。

例如,政府可以把一些公共部門(包括停課的學校宿舍)的物業資源利用起來,或者助推企業與經濟型酒店直接對接,通過整體租賃協議並提供適當補貼,幫助返工人員回來後順利度過隔離期。

此外,政府還可以出臺一些優惠政策,例如減稅減費減租減息、提供信貸支持等多種措施,發揮政策組合拳的效力,並落實好已經出臺的政策,對於部分行業要精準施策,甚至是“一企一策”,切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從某種意義上講,在疫情壓力之下能否通過促進返工復工推進恢復經濟,也是對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壓力測試。

對於企業來說,要基於原有的僱傭安排,針對有些受到疫情影響不敢或者不想回來的員工,進一步做好復工動員。同時,企業要主動出擊,積極開拓市場、尋找新的訂單。企業短期內可能會有經營困難問題,但是長遠來看,隨著消費反彈,企業還會迎來更多生產機會,要抓住這一機會拉動生產就業。

復工復產、穩崗穩就業,市場和政府要形成合力。因此,企業要努力自救,政府相關部門也要了解市場一線情況,明確實際用工需求,避免拍腦袋做決策。

政府積極應對是明智之舉

南方日報:當下疫情催生了一些新的勞動力應用模式,比如“共享員工”。蘇州等城市還上線了抗擊疫情人力資源調劑平臺。您如何評價這些新模式和新平臺?他們會對區域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周紹傑:“共享員工”是市場力量配置勞動力資源的體現。這是用工的新形態,即使在疫情結束後也有存在的必要性,值得鼓勵。這說明我們要尊重市場,尤其是在勞動力緊張的情況下,要依靠市場發揮調劑作用。

此外,政府在就業新形態上也可以發揮作用。例如,蘇州的那個平臺就是政府順應市場勞動力需求發揮引導作用的典型例子。因此,在穩崗促就業方面,市場和政府要互相促進,而不是替代。

中國的就業彈性非常高,不少行業的勞動力,尤其是年輕就業者往往一兩年就換單位,求職者尋找工作的途徑也多樣化。智聯招聘等專業化的網絡招聘機構也扮演了重要作用。在這一背景下,勞動力作為一種要素主要靠市場發揮配置作用。當然,有些方面市場做不了,就需要政府力量發揮補充作用。

南方日報:佛山等珠三角城市是外來務工人員集聚的主要地區之一。此前,《廣東省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發佈,佛山等城市也從降成本、融資等方面出臺政策穩定現有崗位,並帶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您如何評價這些政策?

周紹傑:總體來說,疫情衝擊就業屬於短期影響。但是,這種短期影響是從全局的角度來看的,對於局部地區的影響也許不限於短期。這是因為中國的勞動力市場還是具有很高流動性的,可以從一個地區流動到另外一個地區,也可以從一個行業轉換到另一個行業。

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一個地區坐等疫情消退,被動地等待經濟恢復,那麼不可避免地影響本地區的產業競爭力,甚至造成長期影響。為了全面應對疫情衝擊,廣東出臺這個政策是積極應對的表現,也是明智之舉。在當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在做好防疫抗疫的同時,積極推進復工復產,促進經濟社會恢復常態,從而取得防疫抗疫和恢復經濟的雙勝利。廣東在這方面做了好的示範。

南方日報記者 吳欣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