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一邊手握官方船票,一邊是率先出海,阿里雲會是城市智能的贏家嗎

阿里雲正不遺餘力地行走在城市智能的道路上,AI技術也由此向海外輸出。

去年拿到國家人工智能四大平臺門票的阿里雲,開啟了AI國際化的第一站——馬來西亞。2018年1月29日,馬來西亞數字經濟發展機構(MDEC)宣佈引入阿里雲ET城市大腦。第一階段將應用於吉隆坡281個道路路口。根據計劃,中國AI技術ET城市大腦將全面應用到馬來西亞交通治理、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等領域。

阿里雲已經找到了向外輸出AI技術的關鍵密碼——城市大腦作為阿里雲技術能力的輸出基石,以解決交通挑戰為支點、迅速推動形成本地化技術生態。

擺脫水土不服

在阿里雲ET城市大腦與吉隆坡政府簽約儀式現場,阿里巴巴數字科學總監閔萬里也 坦承,「把阿里雲ET城市大腦技術出口到吉隆坡,是有一定挑戰性的。」

這要從阿里雲城市大腦在杭州誕生和沉澱說起。

起初,阿里雲ET城市大腦是為解決「杭州問題」,基於這個常駐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場景研發一套算法與軟件,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效率。目前已在杭州蕭山區落地了特種車輛(120、110、119)優先調度、在線信號控制優化、重點車輛精準管控、異常事件主動感知四大場景。通過攝像頭、感知設備、監控等外場感知設備的搭建,以及城市交通大數據的算法應用,實現了AI技術在城市大腦交通領域的率先應用。

2016年10月正式啟動一年後,城市大腦接管了杭州128個信號燈路口,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省4.6分鐘;在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500次以上,準確率達92%;在蕭山,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

從解決問題的難度上看,依託杭州等七個城市發展起來的ET城市大腦,其技術能力遠遠足以滿足吉隆坡的需求。據吉隆坡市政工程與城市交通部門交通管理中心副總監Tan Kim Bock介紹,吉隆坡有常1住人口180萬、保有車輛約430萬輛,共有492個交通路口和100條斑馬線。通過兩組數據的對比,可以基本得出城市大腦在吉隆坡地區的可實踐性,但是每個地區存在自己的特殊性,阿里雲在基隆坡是否能落地成功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早在去年8月的阿里雲、MDEC等組織試點項目中,已經證明可以把ET城市大腦的算法、模型與軟件移植到吉隆坡城市交通環境中。但更大的挑戰還在於與當地城市交通控制系統的對接。一邊手握官方船票,一邊是率先出海,阿里雲會是城市智能的贏家嗎​​吉隆城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統主要由兩家供應商提供:一家是來自悉尼的自適應交通控制系統(Sydney Coordinated Adaptive Traffic System,簡稱SCATS);另一家則是來自馬來西亞本地的TrafficSens系統公司。之前的ET城市大腦主要是基於國內自研的交通管控系統,而移植到吉隆坡後就需要與當地交通管控系統對接,在這一過程中 “水土不服”可能難以避免:

比如需要當地的信號燈管控系統在兩秒後把某個信號燈變綠,但其實這個系統卻根本無法在幾秒鐘內響應,那麼就需要預留更長的提前通知時間。因此,在考慮可行性方案時,並不能只考慮到純軟件的術輸出,而應當是軟硬件一體化的技術輸出。

ET城市大腦必須與吉隆坡當地的交通控制系統的數據格式、硬件與軟件等彼此適應、良好對接。正因為此,阿里雲還要在本地化方面投入更多,比如把天池大數據競賽引入吉隆坡,通過項目和競賽挖掘和培養馬來西亞數字化方面的人才。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還提到,阿里雲計劃在未來2年內為馬來西亞培養1000名數據科學家,孵化300個相關公司。

城市大腦 —— 數據引領城市未來

AI技術的演進,帶來了城市智能的機會,讓以數據挖掘與分析為基礎的城市智能化管理成為可能。很顯然,越來越多城市會加入到新一輪的升級版智慧城市浪潮中。

不過,龐大的終端硬件體系、數據運算量等,都決定了這並非一家公司可以完成。

一邊手握官方船票,一邊是率先出海,阿里雲會是城市智能的贏家嗎​​仍然以杭州城市大腦項目本身為例,參與項目公司就包括海康威視、大華股份、銀江股份、數夢工場、浙大中控、阿里雲等。城市大腦項目組的第一步,是將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礎設施全部數據化,連接散落在城市各個單元的數據資源,打通“神經網絡”。以交通為例,數以百億計的城市交通管理數據、公共服務數據、運營商數據、互聯網數據被集中輸入杭州“城市大腦”,這些數據成為“城市大腦”智慧的起源。

想要讓這個大腦發揮作用,首先需要的是要有大量數據作為基礎。在城市大腦項目中,數以百億計的城市交通管理數據、公共服務數據、運營商數據、互聯網數據被集中輸入,這些數據成為城市大腦智慧的起源。

有了豐富的數據之後,城市大腦可以在一個虛擬的數字城市中構建算法模型,然後自動調配公共資源。相比人腦,該大腦的優勢點是:全局分析、響應速度快、智能化。並且人工智能擁有人類無法比擬的一個天然強項,它可通過機器學習不斷迭代及依靠外部系統插件等進行優化,隨著運行時間增加可計算出更“聰明”的方案,處理問題變得越來越順手。

正如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所說,隨著城市大腦計劃的展開,世界城市的發展會發生一次非常大的變化,城市大腦會變成未來城市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城市大腦的使命是,讓城市所有的數據資源要得到及時處理。在王堅的猜想中,未來城市會擁有100萬倍的數據,只消耗1/10的水和電,不斷優化資源,讓讓生活更加舒適方便。城市大腦會給我們未來的生活帶來更大的便捷和想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