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情期間樓市銷售慘淡,地產板塊卻百股上漲,發生了什麼?

3月4日,滬深兩市午後探底回升,滬指收復3000點關口。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0.63%,報3011.67點;深證成指漲0.08%,報11493.02點;創業板指跌0.18%,報2169.44點。


兩市今日逾百股漲停,短線情緒較好,但市場主線有所變化,以半導體為首的科技股紛紛暴跌,兆易創新、上海新陽、晶方科技等機構抱團股重挫。


在全球降息大環境之下,市場預期貨幣政策繼續寬鬆,大基建、房地產、券商股等板塊受到資金追捧。


【今日熱點】地產板塊上演百股上漲

影響力:☆☆☆☆

持續度:☆☆☆

市場表現:棲霞建設、廣宇集團、魯商發展、南國置業、雲南城投、信達地產、中交地產、財信發展、天房發展、大龍地產等漲停。


觸發消息: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表示,地方可以在“房住不炒”大方向下,遵循“一城一策”的原則,根據城市具體情況安排房地產金融政策。地方層面,對房企進行定向支持的省市數量明顯增加,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常規的供給端政策支持以外,不少地方還出臺了需求端的支持政策,其中廈門放鬆了人才限購政策。


此外,儘管房企2020年前兩個月的銷售明顯銳減,2月更是創下近幾年來單月銷售的最低記錄。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房企的當下銷售,是預收賬款,要確認為收入,還需等1年左右。而1年前的預收賬款,則會在今年一季報轉化為收入,其利潤也是如此。這就是房地產行業特有的“蓄水池”。


在近期漲幅靠前的地產股中,如中交地產、保利地產、金科股份、新城控股、渝開發、棲霞建設、三湘印象等多家房企在2018年和2019年一季度的預收賬款增幅均表現亮眼,或將在2019年業績中部分“兌現”。


點評分析:華西證券表示,此次疫情短期對地產行業形成較大的負面影響,但爆發於房地產傳統銷售淡季,同時,政策連續寬鬆有效對沖風險,隨著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預計對全年的銷售影響整體可控。歷史上看,房地產板塊在一季度具有明顯的超額收益,當前板塊業績確定性強、估值低、股息高的優勢凸顯,且隨著近期宏觀及地方政策端趨於放鬆,估值將向上修復,目前板塊已迎來佈局良機,極具彈性,值得重點關注。


【今日熱點】中央力挺 環保股異軍突起

影響力:☆☆☆

持續度:☆☆☆

市場表現:雪迪龍、上海洗霸、艾克藍、玉禾田等漲停,僑銀環保、國禎環保、維爾利、萬德斯、碧水源、龍馬環衛、永清環保等漲幅超5%。


觸發消息: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環境治理的領導責任體系、企業責任體系、全民行動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信用體系、法律法規政策體系,落實各類主體責任,提高市場主體和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環境治理體系。


點評分析:國金證券指出,此《指導意見》明確了責任、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金融扶持,解決了這兩年壓制環保企業估值的融資難、項目少業績差的兩大問題。國金證券認為今年環保行業將迎來估值業績戴維斯雙擊,全面看好環保板塊,維持行業“買入”評級。


【持續熱點】基建大投資消息發酵 概念股繼續拉昇

影響力:☆☆☆☆☆

持續度:☆☆☆☆☆

市場表現:建築板塊方面,騰達建設、山東路橋、宏潤建設、交建股份、設研院、普邦股份、誠邦股份、龍建股份等漲停。


建材板塊方面,秀強股份、凱倫股份、再生科技、寧波富達、壘知集團等漲停,北新建材、青松建化漲約8%。


觸發消息:近期各地方政府為應對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密集推出重大基建項目,基建產業鏈預期持續升溫。


點評分析:招商證券建材行業分析師指出,受到疫情影響,國內經濟增長明顯承壓,2月PMI下滑至歷史新低35.7。基建投資作為逆週期調節的主要工具,在穩經濟的宏觀背景下,成為目前最有效的選擇。政策方面,2月首先在政治局會議上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地方政府紛紛啟動重大項目投資,雲南、河南、福建等7個省份重大項目合計總投資約為25萬億,其中2020年計劃完成接近3.5萬億。資金面來看,專項債規模再次擴容,地方政府融資能力在目前低利率環境下有望擴張,在財政政策的引導下,資金面有望持續邊際改善。此外,海外疫情持續發展,國內經濟增長壓力加大,基建投資預期有望持續提升。


【今日熱點】網紅概念捲土重來

影響力:☆☆☆

持續度:☆☆☆

市場表現:友阿股份、電聲股份、星期六、中廣天擇、新文化、天創時尚、引力傳媒、天龍集團、立昂技術、日出東方漲停。


觸發消息:受疫情影響,線上消費需求大增,網紅經濟規模加速發展,網紅概念股表現強勁。3月3日,"網紅第一股" 如涵控股發佈2020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和運營數據。根據財務數據顯示,Q3淨收入總額為人民幣4.821億元,同比增長25%;經調整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為2100萬元,同比增長35%;GMV為17.033億元,同比激增69%。持續走強並非一家,星期六上週五發布業績快報:2019年營收22.74億元,同比增長48.48%;淨利潤1.76億元,同比增長1871.45%。


點評分析:

國信證券指出,直播電商行業仍處於快速成長期,存在著流量紅利,越來越多的平臺、MCN機構、品牌方的加入會推動行業的持續發展。直播電商有著典型私域流量的特徵,隨著公域流量價格上升、流量越來越集中在頭部平臺以及大的品牌商手中,中小廠商需要低成本維護用戶的渠道,直播電商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不同於公域流量完全掌握在平臺手中,私域流量更強調內容創作者/商家的重要性,我們認為平臺、MCN、第三方服務商都將受益。


我們認為從中長期看,直播帶貨是“內容富媒體化”、“購物場景互動化”、“電商模式效率提升”的必然產物,推動整個營銷和電商價值鏈的重塑。重點推薦:1)流量平臺;2)MCN及營銷服務;3)第三方服務廠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