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觀《我從不幫我太太》有感:真正的好丈夫,從來不幫妻子做家務

想解決遇到的情感困擾,請移步諮詢微信(ID:ziwohm)

浪漫的電視劇總是將愛情打造成一個完美的幻夢。

就像童話故事中,結局只會停留在“王子和公主將永遠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的那一刻。

而作者永遠不會告訴你的是,王子和公主結婚後,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是怎樣慢慢將他們打磨成平常的世俗夫妻。

於是在我們的腦海中,總以為能夠與戀人攜手走進婚姻殿堂,就意味獲得永恆的幸福。

觀《我從不幫我太太》有感:真正的好丈夫,從來不幫妻子做家務

殊不知,邁入浪漫教堂,只不過是漫長婚姻之路的開始。

01

我曾經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視頻,叫《我從不幫我太太》,內容是一個丈夫的自述:

“我從來不幫我太太。

一個朋友來我家喝咖啡,我們坐在那裡聊人生、聊近況。

對話剛好告一段落的時候,我站起來說:‘我去洗個碗,等下就回來。’

他看著我,表情彷彿我正要去造一架火箭似的。

之後他有點佩服地看著我,有點沮喪地說:

‘我很佩服你會幫你太太。我現在都不怎麼幫我家那位。每次我做了,她都不會感謝我。

上星期我拖了地板,她一個字都沒謝

。’

我坐下來向他解釋:

‘其實我從不幫我太太。’

事實上,我的太太也不需要‘幫忙’——她需要的是‘夥伴’。

我不會幫我太太打掃家裡——我也住這裡,我本來就需要做清潔。

我不會幫我太太煮飯——因為我想吃東西,我也應該動手煮。

我不會幫我太太洗碗——因為我也用了那些碗碟

我不會幫我太太照顧孩子——因為那也是我的孩子,我的職責本來就是一個父親

我不會幫我太太疊衣服晾衣服——因為那些衣服裡也有我和我孩子的

我洗衣服——因為那裡有我的髒衣服、有我孩子的髒衣服

我不是在‘幫誰做家事’——我就是這個家庭的一部分。

很多人覺得理所當然要幫媽媽,對吧?

當你久久地拖了那麼一次地板,你期待至少要有個熱烈的讚美和感謝?

但為什麼呢?

我也問了朋友,上一次你太太打掃完家裡,洗衣服、換被單、幫小孩洗澡、煮完飯,你向她說‘謝謝’是什麼時候?

或許在傳統社會中,這些都是她的職責

或許男人都被教導有養家就好,這些事情我們不用動一根指頭

做這些事,是表示我們是真正的夥伴

,而不是一名賓客,只是來‘家裡’吃飯、睡覺,滿足各種需求的。

社會真正的改變要從我們的家裡開始。

讓我們教導子女,什麼是真正的‘伴侶關係’。”

說得真好。

如今的中國婚姻關係中,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等現象比比皆是,不免令人沮喪。

更有很多人都因此倍覺迷茫,我們到底為什麼要結婚呢?

觀《我從不幫我太太》有感:真正的好丈夫,從來不幫妻子做家務

靳東在《我的前半生》裡就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因為人生艱難,需要一個人來同舟共濟。

正如視頻中丈夫的自述一般,我們在婚姻中,需要的不是有餘力了才來搭一把手的客人,而是能夠並肩前行、同甘共苦的夥伴。

婚姻,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經濟共同體;是孩子的共同撫養人;是你失業或遭遇不測時,有人能短期養活你;是你需要支撐時,背後有支撐的力量;是一個陪伴者、一個傾聽者、一個回應者。

所以,相愛一場的最美結局,就是通過婚姻做舟,把船上的兩個人都渡到遠方的彼岸去。

02

美國知名作家瓊·安德森曾寫過一本《好女人,翹家去》的書,倡議作為媽媽,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小假期。

哪怕只是從小的片刻開始,也需要暫停工作和家務,真正留點時間給自己。

觀《我從不幫我太太》有感:真正的好丈夫,從來不幫妻子做家務

因為,天生的母性、社會的期待,很容易讓新手媽媽在進入這個角色後,不自覺的陷入一種“無我”模式。

媽媽們容易對孩子投入過度的、無止盡的愛。

而這樣無論對媽媽、孩子,還是整個家庭,都是一件太過恐怖的事情。

我身邊有一位典型的中國式媽媽,她的性格要強,什麼都想要做到最好。

在生了孩子後,為了努力平衡家庭和事業,她幾乎是傾盡全力。

從生了孩子還在坐月子時,她就每天用小筆記本記錄孩子的喝奶時間,根據專家意見在固定的時間內給孩子洗澡、聽音樂、擦拭肚臍;而自己只是潦草的扒飯、沖澡、小睡一下。

產假結束後,她每天一下班又進入另一種“緊張狀態”。

她堅持要求奶奶做育兒筆記,一下班就嚴格查看。

之後自己也會繼續按照日程表,不辭辛勞的給孩子講故事、做輔食、上早教……

她的丈夫心疼她勞累,也不是沒有建議過讓她辭職在家專心當全職媽媽,她拒絕了。

她並不希望自己只留在家庭裡當一個主婦,她追求自己的事業與人生。

觀《我從不幫我太太》有感:真正的好丈夫,從來不幫妻子做家務

那好,請保姆來幫忙照料孩子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只是在挑選保姆的過程中,夫妻倆被各種見諸報端的保姆虐童案嚇得一次又一次地提高了標準,最後在綠城縱火案的打擊下徹底放棄了這個念頭。

請長輩來照看孩子自然也是可以的,只是老人已操勞了一輩子,怎麼好意思再讓他們繼續勞神呢?

於是在孩子斷奶後,她和丈夫就堅決地將奶奶送回了老家頤養天年,只說實在忙不過來會擺脫老人來搭把手,卻愣是不肯再將孩子丟給老人了。

夫妻倆商量了幾次,決定工作日還由媽媽照顧孩子,爸爸則週末全權打理家務,好給媽媽留下休息的時間和空間。

無奈,她總覺得丈夫一個大老爺們做家務過於粗心,照料孩子也照料得不精細,就老是忍不住推開丈夫自己動手,這下可好,壓力又都堆在了她身上。

可據我所知,她五歲的女兒如今並不 “領情”,反而

經常在家大哭大鬧、調皮叛逆,還曾說“我最討厭的是媽媽”。

而曾經心疼她日夜辛苦忙個不停的丈夫,現在卻只會口頭喊幾句“別忙了”,也沒見親自動手幹活了。

為什麼?

因為一個完全把自己完全犧牲掉的母親,對孩子和家庭反而是壓力。

這些壓力最後都會回到家人身上。

觀《我從不幫我太太》有感:真正的好丈夫,從來不幫妻子做家務

在丈夫主動提出幫忙時,她不該因為做得不好就簡單粗暴地自己代替,這樣做,只會讓丈夫無法學習正確的做法,也令他失去分擔家務的動力。

她還是覺得丈夫只是在幫她的忙,卻忘了夫妻二人本就是一個整體,這些事情也是丈夫的職責。

她總是將丈夫推開,倒顯得把他當外人了

當然,在中國社會里,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仍是主流,於是但凡有哪位丈夫能幫妻子做做家務,就夠得上是一位好老公了。

但在我的觀點裡,婚姻就該是一個互動系統,夫妻雙方在婚姻中是互助合作的關係,兩個人是對等的。

如果夫妻中的任何一方只把婚姻當成愛情落地的信號,婚後就當了甩手掌櫃,對另一方不聞不問,那這段婚姻肯定不會有一個美好的結局。

其實,一段好的家庭關係,不是伴侶始終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孩子永遠是個嚶嚶待哺的孩子;而是每個人都能在這段關係中,既有所成長又相互成就。

理想的婚姻,應當是兩個不斷成熟的個體,將夫妻共同打造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才是婚姻的最大意義。

每日甜蜜互動

你的婚姻觀是怎樣的?

觀《我從不幫我太太》有感:真正的好丈夫,從來不幫妻子做家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