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毛主席的童年趣事:被稱“牛司令”

毛主席的童年趣事:被稱“牛司令”

搶板凳

毛澤東長到兩歲時,他的母親懷上了毛澤東的大弟弟毛澤民。文七妹把他送到外婆家棠佳閣長住。毛澤東的舅舅文玉欽是當地有名的讀書人,文才不俗,附近農戶家的婚喪喜慶、撰聯寫對,少不了他。他還在家裡開了個啟蒙館,附近有10多個學生在這裡啟蒙。在這啟蒙館還發生過毛澤東搶板凳的故事。毛澤東3歲時,就喜歡認字,一字連認三遍,他就記住了。一天,舅舅開的啟蒙館開學了。他聽到蒙館裡讀書聲,甩掉手裡的小木錘直往教室裡跑,他大舅母追都沒有追上。他跑進教室,就去搶與一個比他高出一大截的學生的板凳。這學生只得向先生告狀:“先生的外甥坐了我的板凳。”他舅母追到這裡,雙手去抱外甥,見外甥毛澤東雙手抱著凳子不肯,大舅父去搶,差點把舅父的眼鏡打掉。文玉欽見毛澤東小小年紀就想要讀書,只得另找一條板凳放了一個簡易桌子,讓其旁聽。從此,毛澤東成了啟蒙館裡的旁聽生,並養成了好學、好問、勤寫、勤練的習慣。

助同學

毛澤東六七歲時開始在私塾讀書,一天,他向母親提出要帶著午飯到學校裡去吃。文七妹以為兒子可能是為了節省往返的時間和精力,利用這段時間多讀點書,於是同意了兒子的要求。可是在這以後的連續幾天內,文七妹發現兒子帶的午餐一次比一次量多,但是晚上放學回家後依舊顯得很飢餓的樣子。她便細細盤問毛澤東。原來,毛澤東有一位叫黑皮伢子的同學,家裡很窮,經常沒有午飯吃。毛澤東便把自己的午飯拿出來,和黑皮伢子兩個人勻著吃。文七妹聽到兒子的這番話,不但沒有責備兒子,反而感到非常欣慰。她告訴兒子說:“你應該早一點告訴我。你這樣做是正確的,我非常高興。但是以後要帶夠兩個人的午飯,免得兩個人都半飢半飽的。”此後,文七妹總是給兒子準備兩個人的午飯,飯菜也越來越豐盛。

作古詩

有一次,老師毛宇居外出,臨走前規定學生必須在室內背書,不準走出私塾房間。老師前腳一走,毛澤東後腳就跨出了門。他揹著書包爬到後山上去了。他一邊背書,一邊摘毛栗子,書背熟了,毛栗子也摘了一書包。回到私塾,他給每個同學送上幾粒毛栗子,也孝敬已回來的先生一份。毛宇居卻不領情,責問道:“誰叫你四處亂跑?”毛澤東回答說:“那我就背書給你聽好了。”毛宇居知道背書難不倒這個學生,心生一計,來到院子中央,指著天井道:“我要你以井為題作首詩!”毛澤東沿著天井轉了兩圈,便口占一首五言古詩:“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牆。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只喝井裡水,永遠養不長。”間接批評了毛宇居老師,從而也批評了這種壓制學生的教育方法。

“牛司令”

毛澤東少年時代和同伴放牛時,經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來往往就誤了放牛,要麼是到了時間牛還沒有吃飽,要麼是牛跑到人家的田裡去啃莊稼。怎樣才能既保證放好牛,又讓大家玩得痛快?毛澤東和大家商量了一個辦法。他把同伴們組織起來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讓它們吃了莊稼;一班割草;一班去採野果子。每天輪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後天去採野果子。這樣,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快到晌午的時候,大家都回到了原來聚會的地方。看牛的孩子們,讓牛吃得滾圓滾圓的;割草的孩子們,都裝滿了一大簍子;採野果子的孩子們,從山裡帶回來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這時候,毛澤東就把草和果子拿來,合理地分給每個人。有時不夠分了,他就少分一點。而有剩餘的草,他就用繩拴起吊在樹枝上,誰能跳起來抓著就歸誰。和毛澤東一起,不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夥伴都樂意同毛澤東一起放牛,稱他為“牛司令”。

“不講理”

毛澤東對人很有禮貌,但對於無理取鬧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對人說:“逢惡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www.gs5000.cn

一天,毛澤東從韶山到外婆家去。當他走到一個山谷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雙手插腰攔住了去路,原來是當地一個姓趙的富豪子弟。毛澤東早就聽說,這個人經常在窮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貧。趙某橫在路上,傲慢地說:“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過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別想回去!”趙某接著說:“百家姓裡的‘趙錢孫李’分開如何解釋,合起來是什麼意思?”毛澤東稍加思索便說:“趙公元帥的‘趙’,有錢無錢的‘錢’,有理無理與‘李’同音。大宋天子趙匡胤說過,有錢龜孫不講理!”趙某聽後滿臉通紅,又惱怒又尷尬,只得讓他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