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車聯網群雄逐鹿,通信業將如何掘金?

數年前已有專家預言,在手機終端之外,最有潛力的移動智能終端就是汽車。埃森哲調研發現,70%的消費者願意為心儀的車聯網服務付費,這些服務包括信息、安全、娛樂等。在全球最大的物聯網連接平臺上,50%的連接來自汽車,而且汽車的連接量還在快速增長。

車聯網領域巨大的市場前景吸引電信運營商和設備企業在這一領域加碼投入,6月底,中國移動成立了中移智行,聚焦出行服務,華為也首次對外解讀其C-V2X車聯網戰略。通信業在車聯網的投入,意在打造一個將“人、車、路、周邊環境”與網絡相融合的全網式智慧交通方案。

车联网群雄逐鹿,通信业将如何掘金?

汽車聯網成為剛需

從滴滴打車、共享單車再到新興的互聯網造車企業,改變人們出行方式的技術一直是一個“風口”。驅動車聯網發展的核心動力,則是消費者對駕乘體驗越來越高的要求。

為了提高駕乘體驗,車輛製造業出現了一股新勢力。據不完全統計,新興造車企業已突破60家,並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2016年還是“PPT造車”,2017年10月12日,小鵬IDENTY X推出;2017年12月11日,威馬EX5推出;2017年12月16日蔚來ES8推出。2018年新品也陸續上市。

另一方面,從政策來看,“聯網”成為剛需。建設車輛信息化管理平臺是中央和省級公車改革的明確要求;建立與國家平臺對接的新能源車監控平臺是工信部的強制要求。

6月15日,工信部與國家標準委聯合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規劃到2025年,中國將形成能夠支撐高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6月27日,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又對車聯網直連通信使用5905~5925MHz頻段向社會公示徵求意見。這些舉措的出臺對於推動C-V2X的應用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開始專業化運營

針對車聯網中不同應用場景,現在運營的網絡基本具備了支撐能力,2G、3G、4G、NT-IoT網絡覆蓋全國,能夠實現更低時延、更高速率和更小功耗5G,其商用化進程也在加速,運營商支撐車聯網的能力在不斷提升。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基於NB-IoT的連接數超過2000萬,2020年將超過6億。NB-IoT可以應用在智能停車、智能路燈、單車智能鎖、物流追蹤等領域。而5G將開啟智能連接的新時代,端到端的時延達到1MS,單用戶峰值速率超過1GBPS,每平方公里可以有100萬個連接,連接設備的移動性能夠達到每小時500公里。

網絡條件逐漸具備,市場需求也十分明確。信息通信與出行的跨界融合,進入了專業化運營階段。6月27日成立的中移智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戴忠表示,中移智行專業運營,發力交通四大領域。其確定的四大領域分別是:鐵路、航空、公路和水運。在公路交通上,提供的服務包括:車輛全生命週期管理、車輛調度、行業監督、車載娛樂、便捷出行和安全駕駛等服務,其用戶是企事業用車單位、汽車生產企業、車/路運營企業和普通車主。“在為全網服務上,中國移動的信號已經覆蓋了中國12萬公里的高速路,在高速路及鐵路沿線,4G覆蓋率達到95.7%,2G覆蓋率達到99.4%。”戴忠表示。

最早進行專業化運營的是中國聯通,2015年5月中國聯通正式上線物聯網連接平臺,同年,旗下專業運營公司聯通智網成立。從2015年到2018年,中國聯通用3年時間成為全球物聯網連接數最多的運營商,而其中有一半的連接來自於汽車。

佈局車聯網

運營商入局車聯網,目前主要在三個方面佈局。中國電信物聯網分公司副總經理朱明在2018中國新能源汽車國際合作大會上表示,一是智能通道,實現對車聯網中包括新能源汽車的人、車、路、環境四個方面在內的網絡覆蓋;二是車聯網的連接與管理平臺,能夠採集所有物聯網數據,包括車聯網的行駛數據、服務數據;三是應用和服務平臺。

戴忠表示,中國移動在4G車聯網新增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80%,覆蓋美、德、日、法各系車型和國內領先品牌車型;到2020年,汽車車載前裝領域預計髮卡量會超過1780萬張。在汽車的前後裝市場,軟硬件同步發力,形成燎原之勢。後裝的車隊管理用戶同比增長1254%,車輛同比增長175%,日均數據量100G,高峰期近400G。行業客戶成為主力,包括公安、消防、出租車、電力搶修、駕校、救護、司法巡檢、物流貨運車隊等。

現在中國移動的後裝和路通產品也不斷更新,2018年已經推出和路通X2X3後視鏡、P1P2後視鏡,以及智能ETC產品,通過自主品牌與產業界深度合作的方式,豐富了車聯網相關硬件產品,搭建了滿足車聯網行業需求的硬件測試實驗室。

應用場景上,目前中國移動在智行園區、自動駕駛等領域在探索創新。智行園區裡提供共享巴士、新能源車分時租賃、區域順風車等,解決區域交通問題。在上海自貿區智行園區標杆項目中,建立了“會呼吸的通勤系統”,有效緩解28平方公里金橋地區17萬企業員工的日常上下班出行壓力;基於5G環境,打造了智能網聯測試場,並開展持續運營工作,目前已經支持北京、襄陽、重慶等多地建設5G測試場。

戴忠說,中移智行開放平臺、通信、運營、5G等核心能力,為企業、開發者提供146項能力開放接口,提供自助開發工具和後臺技術支持。提供高擴展、可視化全面完備的車聯網雲服務,快速實現不同車聯業務需求。

面向全網智慧交通

戴忠表示,中移智行下一步將針對全網的智慧交通,構建一個“中心+區域+邊緣”V2X的多級計算架構,制定了區域、區域+邊緣、區域+邊緣+中心三個步驟實現的實施策略。屆時,針對全網的智慧交通,中移智行能夠在業界率先實現百萬消息併發的情形下,V2X業務處理時延小於50毫秒。

在V2X的區域計算平臺上,路口紅綠燈、車機、T-BOX、後視鏡、智能手機/平板上的APP SDK都會匯接入這一計算平臺,平臺內形成統一接入系統、終端管理系統和多級平臺管理系統、交通數據採集系統、安全管理系統。針對V2X區域計算平臺定位及業務需求,在平臺內設計四大能力:提供數據高速計算及轉發、數據存儲及開放、數據分析與智能駕駛算法、算力開放和應用託管。

面向大交通整合資源也將是下一步的重點。第一類是與應用與內容服務商、企業用戶、傳統線下商家整合,提供面向人的服務;第二類與交通管理局、市政規劃部門合作,提供面向路的服務;第三類是與4S店、整車廠商、零部件廠、充電樁運營企業合作,提供面向車的服務。

此外,華為、大唐電信、愛立信、高通在車聯網上的投入也很大。華為最新推出的RSU(路邊單元),是華為在C-V2X車聯網領域推出的首個商用產品。它率先支持Uu及PC5接口通信加密,採用有線、無線接入方式,靈活連接信號機等道路設施,方便工程部署;支持GPS和我國的北斗定位系統;PC5時延小於20ms,支持5.9GHz頻段的20MHz帶寬,這也是全球絕大多數國家採用的智能交通系統頻段。

日前,5G汽車聯盟、寶馬集團、福特和標誌雪鐵龍集團展示了歐洲首個跨汽車製造商的V2X直接通信互操作性演示,該演示展示了C-V2X在改善道路安全和提升交通效率方面所帶來的益處,包括利用車對車(V2V)通信防止碰撞事故,及利用車對基礎設施(V2I)連接以服務於交通信號和交通管理中心(TMC)。參與本次演示的全部車型均搭載高通9150 C-V2X芯片組解決方案,並支持C-V2X直接通信技術。

現在的車聯網,有點像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蘊含巨大商機,而市場格局尚未框定,正是群雄逐鹿之際。

一碼不掃,何以掃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