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樣理解佛教的放生?

領悟凡人珠寶翡翠


佛教的放生,源於一種慈悲。

每個人都會有求生意志,每一個動物也有求生之望。人是如此,動物也當怕三災六難,怕遭橫死橫禍,怕為人刀俎。

佛教中人,深信動物也不願意不明不白的死去,深信他們有求生慾望。所以有放生這一形式,就是放動物一條生路,這是出於慈悲心。

當然不僅於此,還在於,放生時候,給動物唸佛唸經念皈依,種下聞思修佛的種子,也幫助他們消業障,來生可以得人身,學佛修行。這是更大的慈悲,因為動物之所以是動物,多因痴愚,若不遇佛法,很難轉變這個色身,甚至幾千幾萬年都輪迴於動物之中,不得解脫。以這個來講,能得種下佛法的種子的動物,是有多麼的幸運!這是佛法的大愛,一切眾生平等,動物與人也平等,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人能常做放生之事業,也因此慈悲,給自己種下良緣,積累福報。此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人在放生的過程中,也默默的影響了自己,使得自己更加豁達開朗更具愛心。對動物尚且能產生愛心慈悲心,對於同時人類呢?甚至身邊人,同事親友,豈不更能有一份慈悲愛心?能愛護他人,自然也得到他人愛護,生活也更加幸福圓滿。

放生事業,正是人間佛教的真諦,是人間佛教所提倡,假使有一天,人人皆有放生的慈悲心,世界就更和平幸福了。


命理師陳一宏


放生是刀下救命的行為。佛經說過:“諸餘罪中,殺業第一;諸功德中,放生第一”。這種放生的積福是特別快的。救人就是最大的放生,其功德之大,如佛所說:“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天地之間,生命是最尊貴的。 

因果是客觀的,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只要放生,都是救了那些小生命。剛開始放生時,多半是出於這樣或那樣的目去放,多少有求回報之心。但放得多了,就慢慢把它們當成了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命了,就有了不忍之心。這種不忍之心慢慢遍及一切生命,心越來越柔軟,越來越慈悲。放生實際上就是培養慈悲心的過程。有了慈悲心,福報就隨之而生。什麼樣的心感生什麼樣的外部環境,感生什麼樣的世界。放生,實際上也是在放掉自己的殺業、貪心、我執之心。

特別是在有些情況下,比如一段時間老是心慌,莫名其妙的恐懼感,還有生活中發生種種不祥之兆等,這都很有可能是災禍前的警示,人很多時候對未來潛在的危險都有隱約的直覺。面臨這種情況,放生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之一。放別人一條生路,天地間也會留有自己一條生路的。還有手上生命線特別短的人、有潛在的發病危險的人、從事危險職業的人、想要改變生活的困境的人......都應該多去放生,多留給別人一條生路,自己的路自然也會越走越寬。

放生要放那些有生存能力的、被當成食物的動物。比如菜市場的各種食用魚類、龜、鳥類等等。在路上看到一些小蟲子,將它們撿起來放到安全的地方去,也是最好的放生方式之一。

放生不分時間,任何時候都可以。人家等著要下油鍋了,還在挑日子,這就不叫救命了。當然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在佛教或世俗節日、自己的生日、結婚紀念日等去放生,也是很好的選擇。在孝敬父母的同時,以他們的名義放生,也是很有實際意義的盡孝方式。

關於放生規儀,可以採用最簡單的辦法,即先念三皈依,再念熟知的佛號,最後做迴向。

先多念幾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為它們授皈依。皈依之後在佛力加持下,可讓這些生命不再落畜生道。不管我們自己有沒有受過皈依,皆可在放生時給動物們念三皈依。我們知道,凡受過皈依的眾生,在一般情況下,可憑佛力加持不落三惡道,放生時念三皈依即是此意。

除了唸誦我們熟知的各種佛號、菩薩名號,還可加上比較短的佛經,咒語等等,比如《心經》、《大悲咒》、《準提咒》等。其中“南無寶勝如來”是放生時常唸的。此佛名號一入耳根,即可讓被放生的生命命終後不再落惡道。

再說迴向:

迴向指放生之後說一句:願以此放生的經德,迴向給某某人,希望如何如何。這種迴向,可以一次迴向給許多人,無限複製。就象複印機一樣,複印一張與複印一百張效果一樣。不會因為迴向的人多了,而減少功德。迴向越大、越多,得福越多。最好每次皆能迴向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十方法界一切眾生。然後再回向給每一個具體的人。

比如:願以此功德,莊嚴十方佛土,迴向十方法界,迴向生生世世一切冤親債主、歷代宗親;以此功德迴向給XX、XX,希望如何如何;以此功德迴向給XX、XX,希望如何如何...  

迴向是將福報起一個定向作用。人的福報多半是沒有定向性的,心念指向哪裡,福報就會隨之在哪個方面成熟,這就是心念的導向作用。如果我們的心念,念念之間皆在極樂世界,那麼日後的歸宿就指向淨土;如果迴向於現世的福報,就會快速在現世表現出來。比如如果心念專注於財富,那麼福報成熟時,就會向財的方向發展;反之,心念如果邪淫心過重,成熟的福報就會在此事上白白消耗掉了。所以要剋制自己的惡願,培養自己的善願,不要因此浪費了福報。這也是所做善事皆要回向的原因之一。

放生時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1、只能買面臨屠宰的動物,不可買寵物放生。因為寵物本身沒有生命之憂,而且放在外面也沒有生存能力。

2、不能預訂,只能隨機購買。再則不能在固定的日子--比如每月初一、十五到同一個地點去買,不能每次放在同一個地方等,都是為了避免引發有目的的捕撈。

3、對於養殖動物,放生之後的存活率也是比較高的,比如養殖的魚類,放在湖水中基本還是能存活。沒人救它,它必死無疑,放生了,還有存活的機會,應當給它個機會。


菩提佛語


佛教放生之原意是在於救護生靈,讓其免遭屠殺、畏懼以及牢籠之苦,在勸解無效的情況下,通過錢之贖買,使其重歸自然之解救之舉,如許不只護生,也益於放生地之生態環境,隨緣放生是不受時間、地點、場合的。然而,隨著時代之變遷,各種因素的滲透以及影響,使原來之放生行為流於形式,放生之意義遭到扭曲。

一、形式化放生方式

何為形式化放生?表面上看起來有條有理,但太過於倚重教理教義,不考慮實際情況,缺少對放生意義的理解以及放生動物的瞭解,達不到放生之真正目的,整個過程流於形式。

具體表現為三方面:其一是放生儀式冗長。往往一個大型的放生法會,放生儀軌加上誦經與稱念佛號,時間持續近兩個小時,雖然滿足了各位信眾的精神需求,但尚在牢籠等待解脫之動物早已奄奄一息;其二是放生動物訂購。一次放生法會的放生金額小則幾千大則上萬,更有甚者上百萬,短短一兩天內要湊集如此多數量的放生動物,除非人工飼養,要麼野外網捕;其三是信眾信仰薄弱。參加放生法會之信眾,大部分是年老體弱或疾病纏身的女性,道聽途說,其目的明確,欲借放生而消除病患,非正信、系盲從。

二、商業化放生方式

當放生實踐流於形式,為了完成部分放生者之放生心願,目前放生已成為一門產業,放生者、經營者與捕捉者構成以下鏈接:

如上,儼然促就了放生“一條龍”產業鏈,甚至“循環再利用”。為迎合市場需要,各地花鳥魚蟲市場都統一標著:野生麻雀、八哥、畫眉等“放生鳥”。

再者,農村池塘中養殖的活魚,販賣於市場,放生者大量買回,忽視圈養魚在野生環境中的適應性,往往一味追求放生之功德,恰恰適得其反。養殖業的魚是工業化繁殖而來,買之不盡;放生者為了放生而大批購買,最終得益者是賣魚者。可見商業化放生已成為目前放生之主流。

三、生態入侵化放生方式

普通民眾放生之動物一般來自花鳥魚市場,其往往缺少對所放生動物之習性以及棲息之生態環境的認識,就會造成了盲目、缺乏常識、任意地放生,對於放生而來的外來入侵動物,結果要麼是這些所放之物因水土不服,而難以生存;要麼是入鄉隨俗,定居繁衍。如原生活在北美的巴西龜目前能在我國的河道里悠然而活,其與信眾盲目放生有關。而另一觀賞魚食人鯧,也是因為信眾對其習性之不明,隨意放之,造成其會在無天敵之環境下瘋狂繁殖,危及本土水生動物之生存,造成嚴重破壞!

可見,無知、盲目的放生外來之物種,會破壞放生地原有之食物鏈結構,導致原有物種數量銳減甚至滅亡。

四、其他放生方式

盲目放生不僅破壞生態之穩定,而且對人類本身也隱藏著較多風險。這些風險體現在放生危險動物以及放生疫病動物等等。

放生危險動物,若選擇放生地點不當,會對周邊的人畜造成嚴重之影響。據《科學之友》刊登早在2008年,青島嶗山南北嶺社區村民就被放生的千餘條群蛇騷擾,每到中午、晚上,放生到山谷裡的蛇就會往村民家裡爬,這讓村民們苦不堪言。作惡的還不止蛇類,2014年廣州市從化鎮黃茅村5人放生了千隻坑渠老鼠,引發鼠患。2015年八月,深圳鹽田海灘曾有男童被放生的海鰻、石鱸咬傷,雙腿縫了100多針。

放生疫病動物,一旦攜帶疫病病原體的動物與其他野生動物接觸,很容易傳染到當地其他動物身上。比如,人類的結核病傳給靈長類動物,非常普遍;家畜身上的疾病如口蹄疫,傳給野生有蹄類動物,也有先例。盲目放生疫病動物,不僅會給當地其他物種造成威脅,同時對於人類也存在潛在危險。

基於以上放生之亂象,中佛協於2014年7月30日在《法音》上刊登了《關於“慈悲護生、合理放生”的倡議書》一文,並提到:“組織放生活動的寺院或團體,應認真講解放生的目的、意義及相關知識、注意事項,培養信眾的慈悲護生意識,提倡隨緣盡力、慈悲合理地放生,不刻意追求數量和形式。





秦視點


佛經《俱舍論》中說:“思及思所作,思即是意業,所作謂身語。”意為主,而身、語受意支配,通俗的講,也就是所思所言所做這三個方面。業有善惡之分,放生是十善業中身業之一,與之對應的惡業是殺生。由此可見,從佛教本身的義理上說,放生是一種具有極大福報的行為。

從邏輯上應很好理解,生命至上是最基本的自然正義,殺生是最大的惡業易於被人們廣泛理解,但現在對放生爭議頗多,眾說紛紜,特別是在當前放生呈現出亂象百出的情勢下,對放生這一行為應該放在更宏大的視野下去評判其中的功過是非,絕不能因為出發點看上去是好的,就去一概鼓勵這種有悖自然生態的“放生”行為。

放生,最重要的是放之能生,且不去危害更多的別的物種的生命,這才是放生所需遵守的基本準則。但很顯然,有些放生行為之所以飽受詬病,正是因為違背了佛教中放生的真實本義,而是片面的狹隘的去追求福報而去不分場合不分對錯去一放了之,這從放生的本義來說不僅不是一種福報,而是事與願違造成新的惡業,反而得不償失。

這種亂放生的行為不再少數,比如在一些山區路旁放一些危險的物種如毒蛇等,往往容易造成對行人的傷害,這樣的無心之惡的行為與佛教的慈悲本義顯然是相悖的;還有的放一些外來物種造成本地生態系統的災害性破壞,反而造成更大更多的殺生惡業,這種放狼入羊群的放生行為其實是以放生之名行殺生之實,與佛教所提倡的放生本義更是形是實非;有些將不具備野外生存的動物放生到野外等等,這樣的放生行為並不少。這種不可理喻愚不可及的“放生”行為從佛教教義本身的價值遵循來判斷,顯然是一種捨本逐末的亂為,害人害己,以此求福報不過是緣木求魚,有時反而種瓜得豆而招致惡報。

在古代,受交通運輸物流以及養殖業不發達等方面因素的制約,放生的物種都是本地本區域土生土長的物種,適應本地的自然環境,這種“原生態”的放生是一種善業。但也應該看到,在古代也沒有將家養的雞鴨等禽類以放生的名義放到野外的做法,這其中的道理其實是一回事,而今許多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放生行為就相當於把家畜放到野外一樣的道理,很顯然這與佛教教義本身所提倡的放生行為是核心價值南轅北轍,貽笑大方就罷了,造成惡業就更得不償失了。

與其亂放生,不如素食,這才是更好的大慈悲的佛陀精神,也符合養生之道,這樣也許更好。


吃素的穿山甲


佛教講究“眾生平等”。在痛苦的輪迴之中,你可以選擇修佛,跳出六道,去往極樂世界,而不管你是哪個階層。這是佛教和古婆羅門教最大的差異。應該也算得上基本教義。

佛教傳入中國,與道教,儒家知識合流,發展出中國佛教。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佛教的“眾生平等”,吸取了老子哲思,把平等的人擴展到了擴大到了萬物。萬物平等,自然不能去剝奪其他的生命。所以,普通人認為不能殺人,一是法律制裁,二是對人命的尊重。佛教加以放大,不但不能殺人,還什麼都不能殺,曰“不殺生”。然後佛家各種流派變遷,“禪宗”,“天台宗”,“淨土宗”等等,修行的方法各異,也就出現了不殺動物,不殺昆蟲,不殺植物,甚至恨不得不呼吸空氣等等各種法門。最終出現了“放生”。

真正的放生,其實就是不起殺心,不造殺業。

我們打個比方,咱們在水邊看到一條擱淺的魚,一般人就撿回去煲湯了。佛教徒或者心好的人,還有我這種不喜歡吃魚的人,就會想把它放回池塘去。這種不刻意的行為,就是放生。

但是現在有很多放生變了味道。人為的,刻意,表演性質的放生其實是在造殺孽。如果沒有放生,就沒有為了滿足你放生的捕獵。放生,縱容了這種生意。而那些被放生的魚,大多數是要死掉的。不死的,會被撈上來,下一批人放生。這就是典型的有意種福田,其實是作惡。

“南朝四百八十寺”大家聽過吧?當年蕭衍蓋了那麼多的寺廟,然後問高僧,我是不是積德甚多啊? 高僧說:沒有,一點都沒有。你是為了果報而種福田,一點用都沒有! 所有刻意的,有目的的,求回報的做善事,在真正的佛家人看來毫無功德。

記住,人做善事,隨手可成,勿以小善而不為,不殺生是百善之首。有鳥兒落網,解開放走,有貓狗被困,幫助解脫,這些發自內心認為自己該這麼做的人才是真正在積德行善。

放生表演嘛,與真正的佛理相去遠矣。

一家之言,歡迎評論。

喜歡請點關注,謝謝。


梧桐樹邊羽


為什麼說戒殺放生功德第一

首先你必須承認的一個概念是福報,可觀的薪水,孝順的兒女,美滿的家庭,這都是福報,福報從何而來呢,主要是從行善中來,其中放生,佈施,助印經書,修廟,齋僧,其功德福報無量無邊

為什麼和佛法沾邊的佈施(比如助印經書)功德很大呢,因為佛法永恆,不生不滅,佛在娑婆世界(我們這個世界)和其他的世界已經救了成千上萬的人,有的成了天神,有的成了人又來修行,有的成了佛或者菩薩,佈施給他們就相當於佈施了所有行佛法和善法的人,功德無量無邊,當然如果有一念不敬罪責也很大,所以要持戒

放生是三施俱全,財佈施,法佈施(給物命作皈依),無畏佈施(使物命免於被殺的恐懼),所以功德很大,而且最厲害的是放生可以經常做,可以常常去菜市場買命放生,這樣能夠形成心念相續,行為相續,促進善報的到來

放生注意: 最好去菜場買等著被殺的物命,放生是救命所以有福報

另外,放生時最好很物命做個三皈依,很多皈依後能投人活著天人,他們到時候都是你的善緣和護法,如果二三世後修成了佛,你救過佛,那福報無量無邊

另外注意:對於正在修行的我們來說,每次放生完,或者佈施完,建寺院,助印經書,齋僧等好事做完都應該立即迴向,因為我們還沒有得道,不知道其後我們是不是還會升起貪嗔痴心障礙善果成熟,所以要立即迴向,我本人以前經常回向給父母,現在為了保持菩提心,迴向給我師父,上師或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長善施


掃地不傷螻蟻命愛喜飛蛾紗罩燈。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佛教講不殺不養。不論是人還是動物,都不能隨便殺生。

放生?這不是佛教提倡的。看看佛教經典,哪兒有放生說?當然,真正的佛經是指收錄在《大藏經》裡的經文。一定要是原始的經書哦。當然,現在的經書多如牛毛,估計90%的經書都是假的。這些假經書裡很多都提倡放生。

為什麼佛教不提倡放生呢?因為,放生不能自己捕獵自己再放?也不會容易遇到誰在殺生我們給救下來?只能是上市場買,買了再放。這樣容易催生一條產業鏈。人們都去市場買了放生,結果有人就捕獵捕撈的更歡更多。你這邊放生,他那邊大量捕獵捕撈再賣給你,而且這過程中肯定會死亡很多。所以,所謂的放生,會讓更多的動物死亡。你說是做好事還是壞事呢?

當然,如果你偶遇到誰在殺生,你給買下來放生,這才是真正的放生,真正的做善事。只有這種可取。但,像很多愛狗人士,強行攔車,強行買下放生,實質上是做壞事。因為你沒經過車主同意,沒經過老闆的同意,就強行攔車,強買。就是做壞事。

當然,還有什麼大量印經傳播,也是做壞事,因為很多都不知道是什麼假經,裡面參和進去現代的很多所謂法師大師活佛高僧寫的亂七八糟的。因為真正的高僧高人,是不會讓人們稱呼他為法師高僧活佛的。高人不語,真人不露像。真正的高僧也許在小廟裡。真正的高人也許是大街上要飯的。怎麼可能讓你看出來?

還有什麼算命燒高香開光之類的,都是騙子。

古代寺廟僧人不耕不種,所以,只能依靠功德箱收點香火錢,維持僧人基本生活和寺廟修繕。不能多收。所以,寺廟香火旺盛,功德箱不是天天擺出來。錢夠用了就不收了。而除了收點香火錢,古代寺廟其它的所有物資金錢都是不能收一點點的。

而現在有寺廟卻反其道而行之,僧人不收香火錢不設立功德箱。卻收什麼米麵糧油,各種物資,收大量建廟錢。僧人苦修,當建築工,種地。方丈,大和尚等有居士送的豪車,iPad,iphone等。廟宇鱗次櫛比,富麗堂皇,大殿恢宏等,就不知道怎麼回事了。估計真是大德高僧在世啊。

過去僧人行腳,是真的有事需要外出才行腳要口飯吃。而現在的僧人卻是沒什麼事情,每年規定的時間,豪華大巴送到指定位置,去要飯。一路多輛豪華越野車護衛,要不到飯時吃居士帶的。全程錄像。每年要飯半個月,再豪華大巴送回來。不要錢,不摸錢,一路上睡橋洞,睡野地等。真是苦行僧啊。這樣的僧人,可敬可佩,估計是真正的僧人。這樣的寺廟,估計是真正的一方淨土。

不摸錢,不設立功德箱。不收門票。請經書不花一分錢,去的人還能吃飯免費。富麗堂皇的廟宇一座座拔地而起。僧人的一切衣食住行起居用度豪華袈裟乾淨整潔的僧衣還有百衲衣都一一具足。僧人不摸錢,哪兒有錢?卻都變戲法的從天上掉下來從土裡冒出來的吧。

這樣的寺廟天天做超度,天天很多人去放生,真是做了太多的好事啊。

釋迦牟尼佛說過,一切有為法如幻泡影。放生這些事是不是有為?


今天黑坑釣魚


現在,“放生”已經成了一種自欺欺人的騙局。

在古代,獵人捕獵野生動物然後賣給別人吃,佛教徒把這些獵物買下放生,而想吃肉的人買不到獵物,就是拯救了這些獵物的生命,所以是有功德的。

但是,在現代社會,人們吃的肉食基本都是養殖的動物,很少有人吃野生動物了(那是違法的),那麼大家來思考一下,那些放生的人是從哪裡買來那麼多動物的?那些捕獵動物的人原本又是準備賣給誰的呢?

顯然,現代佛教把放生做成了產業,獵人捕捉那麼多動物,就是為了賣給佛教徒放生!如果佛教徒不放生,就不會有那麼多動物被捕捉了!所以放生是多此一舉,為什麼不直接給獵人錢,讓他們不去捕捉動物呢?

佛教徒買魚來放生,會讓人少吃魚嗎?不可能啊,大家該吃還會吃。唯一變化的就是捕魚的人生意變好了,他們會去捕更多的魚!

而且,在捕捉動物的時候,會死去一批。在運輸、等待放生的時候,又會死去一批。如果放生的時間、場所不對,會死去更多動物。更別說放生可能會造成物種入侵,讓當地動物大量死亡……

所以在現代,放生是最為愚蠢,最為自欺欺人的舉動。放生的人可能認為自己在積累功德,卻沒有看到自己造成了那麼多動物枉死,積累的只是罪業!這是愚痴、無知和貪婪,而不是智慧、慈悲。

其實從佛教的角度看,如果想挽救生命,積累功德,最好的辦法應該是推廣素食,讓更多的人少吃肉、不吃肉,這樣才會減少動物的死亡,這樣才是真正的功德。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歡迎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夢露居士


一群大娘們在城市的河邊聚會一處,身邊的盆裡和塑料袋子裡滿滿的都是從市場買來的魚。他們是佛教徒來放生的,一場簡單而隆重的儀式後,大魚小魚傾盆而下,誒~誒~往河裡放的怎麼還有海產品和剋星難逢的巴西龜!放生後他們輕輕的走了,留下的卻是沿岸水土不服的魚還有岸上的塑料袋。看遠處,又來了一批放生的人群。魚販子們滿懷喜悅的望著河裡翻滾的魚群,因為他們知道這些魚將遊進早已佈置好的地籠,明天魚兒們將回到市場。

這是當前並不陌生的場景。詢問老居士們為什麼放生,他們會侃侃而談,從宇宙觀到世界觀,又從人生觀到價值觀,最後告訴你因為放生自己的鼻炎好了,腿不疼了,心態好了,這一次孫子馬上要高考了~

作為佛法踐行者,放生的本質在於張養自己的慈悲心,幫助處於極度恐懼之中,將要失去生命的動物脫離痛苦。從佛法因果的理論來說,放生屬於善因,必定得到善果。張養慈悲心是本,得善果是末,不少佛教徒捨本求末,將本應從內心升起憐憫之心從而放生的行為,當做了為自己培福的手段。本應學為人師,行為師範,以不同身份用真誠正覺的心行影響能夠影響到的人,做世人楷模的大居士們,一不用心成為了異樣行為藝術的創造者,於己的修行造成了負面作用,對佛法在大眾中的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

佛教各個宗派的祖師們鼓勵在出家學佛大眾放生,但反對大規模形式化的放生行為。沒有慈悲心,過於形式化,忽略生物生命特徵與和諧生態環境的放生,對城市或溼地的生態鏈會造成負外部性影響,大大降低佛法在社會中的正面認知度,甚至有些組織在郊外河流放生大量毒蛇蟒蛇,造成了附近居民不必要的人身傷害。

佛教徒應該在自己的生活崗位中以恰如其分的方式和平凡的行為發出光芒照亮別人,能量大影響面就會大,能量小感染常常接觸的人也就夠了。作為佛教的崇拜者本應不管別人瓦上霜,但並不是所有問題都自掃門前雪,對破壞佛法的行為要發聲,引發道友們的迴光返照。

要說明一下,不是阻止大家放生,而是要理解放生的本質,採用合適的手段,從被救終生、社會、佛法和自身踐行佛法多方面審慎自己的行為。



F二馬三石


放生既不在佛教戒律裡也不在佛法真諦之中。為什麼現如今放生現象這麼風靡?這其中有對佛法真諦理解不充分的臆想,也有某些利益集團愚弄民眾謀取利益的詭計。可以肯定地說:放生就是一種迷信行為和佛法真諦沒有半毛錢關係,更談不上有半點功德。

信奉佛教的民眾應當要知道佛祖當年創建佛教宣講佛法的目的是為了讓眾生都能成佛。是出世間法而不是入世間法;是明心見性不二法門;是用本性的智慧去消除無始以來積累的執著和虛妄,而不是精神上的盲目崇拜和行為上的迷信活動。認為放生能給自己消除業障、帶來功德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種執著、一種貪慾,這是和佛法真諦相違背的。修習佛法之人當把“功德”兩字從思想上切底拋除,做任何事都不會有功德,沒有任何功德可言。偶遇的放生是人性善的體現,是為人之本;組織放生謀取功德是人性惡的體現,是愚昧的行為。不管哪種放生都不會有功德,都不是佛性。

有些所謂的高僧大德大力宣揚和美化“放生行為”實際上都不是什麼高僧大德,都是冒牌偽劣的假和尚。其背後是一條完整的放生利益鏈。好比集中採購、集中放生,這裡面就包含了很多的貓膩和利益。另外還有授課指導、驅邪避兇……都是連帶的利益鏈。所以這些人什麼廣告詞都敢喊——猶如放生能包治百病、轉運生財、喜得貴子、逢凶化吉、夫妻恩愛、家庭合睦、子孫興旺……總之放生有無盡的好處、無量的功德。很顯然這是一種無恥的宣揚,是不法之徒打著宗教旗號誤導善良民眾以便從中牟利的卑鄙手段。

所以組織放生是一種迷信行為,對自身修行而言沒有任何功德和好處。對於盲目崇拜佛的人來說這是助長不法分子的行為,不是佛法真諦。應該早點認識到這種錯誤,才不會把時間和金錢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