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對於現在的知識付費市場你怎麼看?

草莓味屠夫


上週,知識付費平臺知乎和天天學農同一天宣佈獲得大金額融資。而在上個月,時間知道和老路識堂也宣佈獲得資本投資。在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內,已經有4個規模較大的知識付費平臺共計獲得超過20億元的投資,昨日,網上又傳出消息,在線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也已完成40億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簽約,且預定明年下半年正式登陸港交所。種種跡象表明,知識付費已成為近期投資圈備受關注的行業之一。不過,有分析認為,從資本市場角度看,知識付費正處於增長風口;但從行業長遠發展看,知識付費仍存在很多值得關注的問題。

知識付費平臺頻獲投資方認可

《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底,國內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為49.1億元,同比增長近3倍,預計到2020年,知識付費產業規模將達到235億元。知識付費收入顯著增長,顯示我國知識付費市場的風口將持續。或因多方利好數據支持,資本方相關人士普遍看好知識付費行業。

今日資本徐新表示,知識付費平臺雙邊網絡效應開始凸顯:一方面內容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雙邊網絡效應已經顯現,看的人越多,寫的人就越多,寫的人越多,看的人也越多;一方面話題和用戶之間的雙邊網絡效應也已形成,內容消費者變成生產者,生產者的黏度更強。創新工場的合夥人汪華說道,知識付費平臺正在被用戶以各種方式使用,除了知識問答,還有信息流、微博、搜索引擎、大眾點評、甚至天涯和豆瓣。用戶的使用時長和場景不斷增長,從工作到生活到娛樂。

在廣州某知識付費平臺從業多年的範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投資方和知識付費平臺近期的頻繁合作可謂相互“看對眼”。知識付費平臺近期明顯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而對於這些公司而言,擴張業務規模也需要資本的支持,“用戶的選擇越來越多,僅僅依靠從知識付費中獲取的收入來平衡公司的運營收支是比較困難的,獲取融資成為知識付費平臺成長的重要支持。”

行業前景“喜憂參半”

有分析認為,從資本市場角度看,知識付費正處於增長風口;從行業長遠發展看,知識付費則存在很多值得關注的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羅振宇帶著《李翔商業內參》登錄“得到”平臺,兩天訂閱超過400萬;自稱“中國比特幣首富李笑來”舉辦了一場知乎Live,參與人數達到10萬以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李翔商業內參》部分內容出現打開率不足20%的情況;有知乎Live答主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其單月收益已從巔峰時的上萬元下滑到不足2000元。 另有數據顯示,咪蒙《咪蒙教你月薪五萬》課程上線有11萬人報名,實際用戶的課程完成率卻不足1/3。

此外,有機構打著知識付費旗號做虛假宣傳、傳銷等不法內容傳播,也讓平臺受到較大影響。在廣州天河某小學做語文老師的張女士向記者爆料,家在四川的60多歲老父親近期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個內容為“免費微課,5天拼會所有英語單詞”的海報,據稱通過朋友圈分享海報就可以5天免費學習主辦方提供的英語教程。然而5天之後,該課程的“微信助手”向張女士父親收取了全套教程398元的費用,張女士用父親的微信號向負責人提出查看教學資質,接著張女士父親就被群主移出了早前加入的英語學習群。今年3月,信息時報曾曝光一個名為“新世相”的新媒體公眾號,通過分享獲提成的方式吸引用戶傳播,新世相也因涉嫌傳銷被微信封殺。

包括張女士父親在內的多名知識付費用戶表示,相關平臺方面應該為用戶做好把關工作,避免讓不法份子有可乘之機,借知識付費之名欺騙用戶。今年3月,北京網信辦曾下發通知,知乎平臺因管理不嚴,傳播違法違規信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各應用商店下架知乎移動應用程序7天。


大洋網


一句話表明,儘管知識付費發軔於2016年,但總體判斷目前的知識付費還處於“早期階段”。在品類、領域、內容迭代、付費用戶人群增長等多方面,仍有非常大增長空間。

用知識專家方軍的話來講就是,目前付費的用戶屬於“嚐鮮者”,就是那些首批訂購“特斯拉”的那批人,真正的主流人群還遠未到來,這些人將是“寶馬、奔馳”的用戶。

(原創)文 | 劉成軍,工業互聯網研習社發起人,造奇智能新媒體創始人兼主編,知識付費實驗室產品經理


著重從以下知識付費產業的關鍵要素展開分析:

  1. 知識付費的內容供應方:目前處於大V、行業資深專家等頭部為主的階段,更多腰部和長尾內容生產者還未進入,或者處於嘗試的邊緣,他們才是真正的主力;

  2. 知識付費的用戶(買單者):目前還只是少數,佔整個移動互聯網人數很小很小的比例,現有付費人群屬於“產品嚐鮮者”,更多想上進的網民還在付費的外圍。

  3. 知識付費的內容本身:品類少,內容參差不齊,無法客觀評價,體系性不夠,亟需不斷迭代。

  4. 知識付費的平臺及工具:目前已經有涉及音頻、視頻、圖文及社群的支撐性平臺,但本身在功能和使能方面還需豐富,既能滿足知識付費的內容供應方,也能便於用戶購買和使用;


筆者在知識付費領域的探索,2018年1月1日,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獨家推出、業界首份聚焦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高質量實名付費社群——[工業互聯網研習社],依託[知識星球]而建。致力於打通工業互聯網從資訊→信息→知識→認知→見識→服務的鏈式通路,助力您的職業發展和機遇把握。這是在工業媒體與知識分享領域的知識付費嘗試!

超過200位付費研習社社友遍佈上海、北京、深圳蘇州、杭州、武漢、蕪湖等工業重鎮,初步構建起覆蓋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軟件、底層數據採集、工業數據分析、系統集成商、大學及產業資金在內的全國價值網絡。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湧現出很多知識付費的平臺,知識開始被變現。

而現在,知識付費這個大領域開始有明顯的細化和深入,各種不同類型的消費者開始出現,女性成為知識付費市場的重要關注對象。出於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上課充電,而付費知識課程的易獲得、時間短、價格低等特點,迅速成為了這部分女性的選擇。針對女性群體的知識付費內容佔比正在變高,不少平臺上線了針對女性群體的付費課程,也出現了更多垂直於細分領域的平臺。

頭頭是道基金董事崔璀崔璀認為,

“對於男性來說,解決職場的困惑,就解決了80%的問題,但對一個女性來說,這可能僅佔10%。還有親子育兒、親密關係、職場自我發展、家庭和職場發展衝突等等,這意味著更多不同的課程,和更垂直的社群。”

但目前,付費課程還存在著營銷大於內容,實際效果不佳的問題。消費者想要依靠買知識付費課程實現自我提升,很大程度上還需要認真挑選。


全天候科技


其實,知識收費是合理的,包括遊戲。雖然,我也是遊戲玩家。我也支持直播付費。因為,沒有人有義務為你免費輔導或教你知識。好多人都說直播是好吃懶做,我試頭次開直播是需要勇氣的,首先要面對鏡頭能說的出來話,再有就是忍受那些無聊的謾罵與與侮辱的語言。那些說直播好吃懶做的人,你們可以嘗試一下,不管有人沒人,你要不停的說,找大家喜歡的言語,還要忍受謾罵,一氣播三個小時,算我服你。我國人民的劣根就是免費才是好的。不尊重他人。他不會體會幕後製作的艱辛。開發一款遊戲軟件要付出多少時間,和精力。怎麼就能心安理得的要求免費,享受免費。現在,收費還是很艱難,不過新的一代人,會逐漸接受付費的好習慣。


超越自我2


非常支持知識付費。但是不支持知識亂收費。

知識付費

知識收費是一種社會進步的體現。讓更多的人明白,知識的價值。當然這裡的知識包含各種各樣的正確的有效的知識。

只是本來就是有價值的,以前這部分價值比較隱晦。很少直接收取,很多人把分享只是作為一種獲取知名度的方式,進而間接獲利。這樣不乏需要有需求量很大的知識需求群體。也就是所謂的大V。而當任何有價值的知識都開始收費的時候,就是每個人的舞臺。這個舞臺只看重你知識的價值,極大的鼓舞了知識擁有者的分享精神。也讓更多的人能夠獲取自己想了解的知識。

以前知識的提供者受到平臺的約束,無償奉獻了很多有價值的內容,但是平臺還會找各種麻煩,換句話說,平臺是大爺。現在,在知識付費的時代,以今日頭條為首的一幫平臺建設者把內容創造者作為自己的合作伙伴,讓內容創造者有更強勁的動力。二者是夥伴關係。

這裡的知識付費不單純是知識需求者付費,展示知識的平臺也會分一杯羹給知識分享者。

所以,知識付費,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知識亂收費

這就是一些被運作起來的知識擁有者,這部分人無形的把知識惡意抬高,用營銷的手段太高了知識本身的價值。就像是流量鮮肉一樣,只有一副好皮囊,沒有實際的價值。唯一的價值就是在你聽他講課的那段時間心情好點,時候想想原來都是一些看似有道理的廢話。浪費了時間。轉過頭來,還需要踏踏實實的努力,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


怪誕科學


在體驗完得到+在行+喜馬拉雅+吳曉波頻道等主流知識分享平臺後,偉大的革命旗手魯迅同志教導我們說:要從辯證的角度一份為二地看待知識付費。


1、理想版

大師們的知識分享指點迷津➕群眾們的好好學習日精日進。

通過知識平臺一對多地分享知識和見解是比傳統出書和開設專欄方式更便捷更直接的渠道,各個領域的大師們可以開設課程與有興趣的人一起分享交流。無論是陳志武老師的金融課程還是李立恆老師的阿里鐵軍內訓課等等都能讓有志於此的人受益匪淺。

2、腹黑版

各個垂直領域知識領袖的知識變現➕變革時代下群眾的知識焦慮和自我安慰。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誠然,知識和能力的獲取需要靜下心來付出時間與精力「格拉德威爾的一萬小時理論」,知識付費上更多的是二手經驗的販賣,看似是捷徑卻是極大的彎路,一定有很多人下了很多單卻不能堅持下去,即使堅持下去了真正收穫的又真的是廣告詞上說的那個天花亂墜嗎?與其靜下心來從看書做起。


非典型產品汪


*

我有看法,說到知識付費,在我的意識裡具體不知道是怎麼興起的,只是在這一年我對知識包括學習達到了渴求的狀態,這個狀態並不是因為我熱愛學習,而是因為在大學裡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感覺知識不夠用,導致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很多的矛盾,於是,在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的理論的引導下,我開始去看很多書,聽很多講座和知識分享會。

剛開始我感覺自己收穫很多,有了前輩們的經驗和講解,感覺自己在思路和認知上都清晰了很多,就在我信心滿滿購買了各種所謂的大咖課程後,我卻發現有哪裡不對,我發現我只是知道了這個應該要這樣做,卻不知道我自己到底該怎麼做,也就是知道了道理,卻不知道怎麼行動,我知道了大咖們的心路歷程,原來想要成為他們這樣的應該要這樣學習實踐,可我的遭遇與他們又都不一樣。他們告訴我的很多是他們的經驗,我卻無法從他們的經驗中提取一套我自己的邏輯。也許是閱歷的不夠。

這是我接觸一段時間的知識付費,我聽了《如何去管理你的情緒》,聽了《邏輯思維》,聽了《營銷》,聽了《策劃》,聽了《心態調整》,聽了《職業規劃》。但是還是感覺有招式沒力量,我一直在反思,後來一次課讓我醍醐灌頂,一位大咖講《聚焦》,就是把所有時間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一件事上,一生如一日,比如講李嘉誠,李嘉誠是把勤奮做到了極致,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六十年,七十年如一日,然後我就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每一位老師都有一個絕招,都有一本武林秘籍,但是功夫又都不一樣,你今天去少林寺練習3個月,然後武當山學半年,峨眉山又呆了一年,又去陳家溝學了一個禮拜,就這樣,你學了一輩子的功夫,卻一事無成。

現在我不學別的了,就每天在群裡聽老師講李嘉誠,講史玉柱,講論語,其實老師講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師每天六點起床讀書備課,每天晚上按時講課,數年如一日,還自我批評不如李嘉誠勤奮,我學的就是這樣的精神,可以說不是學,是被影響,現在我每天早早起床,晚上按時睡覺,堅持鍛鍊,堅持一份工作,收入和業績明顯地提高了,一點錢沒有白花。

所以,我支持知識付費,但我希望自己有真的在為自己的成長付出相應的籌碼。以上圖片就是老師講課的課程錄音,有需要的兄弟可以私信我,我發給你,大家一起學習,但是每人限量三個錄音。


倪國宏


知識付費,這個風口是因為“邏輯思維”的羅振宇弄起來的。

羅振宇做了得到APP,匯聚了各個方面的頂級精英,售賣他們的經驗。

他還做了每天聽本書,篩選各個領域的最經典的書籍。

我每天都會聽得到,我算是得到的忠實用戶吧,我買了好幾個裡面的專欄。

我覺得得到的知識付費是靠譜的,我確實能從裡面學到不少東西。

後來很多的平臺開始做知識付費了,比如:混沌大學、喜馬拉雅、樊登讀書會、有書、36氪等等的,甚至只要是個公眾號,有幾個粉絲就開始知識付費。

像混沌大學、喜馬拉雅、樊登讀書會等大點的平臺,知識付費的內容都還是能學到東西的。

我認為知識付費還是靠譜的,確實能讓我們學到東西。


鵬崽讀書


知識付費和知識權保護法都是私有制催生的產物,都是追求極端利己主義而勿視利他主義和公共利益的結果。從此也可以得見私有制對人類文明發展和生產力進步的巨大阻礙作用,深思社會萬惡之源,乃是私有制。


瀑下鯽語


任何知識的獲得,原本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不付出代價的知識,就是"迷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