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紅芯”事件 錯在哪裡?

一篇《融資2.5億的"自主國產"紅芯瀏覽器 被指套殼Chrome》刷爆整個朋友圈,如果沒有這篇文章相信非圈內的人都不知道“紅芯”這家公司的存在,從默默無名到一夜爆紅,這家公司也被冠上“坑蒙拐騙”、“抄襲”、“莆田系程序員”等等頭銜。那麼這到底是一傢什麼樣公司呢?

“紅芯”事件 錯在哪裡?

此前,紅芯根本就不叫紅芯,原來主打產品名叫雲適配,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移動適配技術把網站快速的自動適配到手機上,而企業移動互聯網風聲水起的時候,雲適配提出的一行代碼就可以幫你快速實現移動化,依靠的也是瀏覽器技術,將企業的網站和內部管理系統適配到手機端。

而當時面對多操作系統(IOS,Android),多終端現象,主流還是傾向原生開發,對於企業而言難度可想而知,同樣的功能,同樣的代碼要面對不同操作系統重複開發兩到三次,更別提要適配到不同的移動終端上。所以雲適配當時提出的NO APP,NO API的口號,頗受企業用戶歡迎和認可。

但是有一利就有一弊,適配技術雖好,但是面對企業內部多管理系統和多業務系統數據的交差,雲適配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加上企業移動化技術也日益多樣,雲適配也看到了未來的發展空間,在去年的時候,果斷的做出了戰略調整,推出了紅芯安全。

紅芯的主要業務,並不是向企業售賣更加好用的瀏覽器,而是更好的滿足政府客戶和國企類客戶行為監控的需求。就是當員工用紅芯上網的時候,所有的行為都可以被監控,同時,網絡抓取的到內容也是密文無法解析,進而保障企業的網絡安全。

那麼,就是這樣的一家公司,卻因為“造假事件”而紅遍了業內,為此,我們也在第一時間針對網友們關心的問題採訪了紅芯高層。

Q:紅芯到底是不是一款跟大家理解中的瀏覽器,還是一款企業級的端到端解決方案?

A:紅芯是企業級端到端解決方案。

瀏覽器和瀏覽器內核是不同的概念,紅芯瀏覽器和Chrome瀏覽器有關聯的地方,是兩者都使用了開源的Chromium內核項目,紅芯瀏覽器並不是直接拿Chrome瀏覽器換做自己的產品,而是在Chromium開源項目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同時,區別於傳統的瀏覽器,紅芯瀏覽器是專門針對企業辦公場景設計的。

國際上瀏覽器內核技術是不斷迭代更新的,Webkit內核基於開源KHTML,Blink內核基於Webkit內核,紅芯瀏覽器內核Redcore是基於Chromium/Blink,Redcore內核的技術創新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紅芯隱盾,該功能主要是讓企業的應用系統隱身,只對特定身份和設備可見,從而有效避免外部可能的攻擊,幫助企業解決上雲和移動化面臨的安全問題;

第二,紅芯雲適配,主要是將企業PC端系統適配至移動端,從而幫助企業快速實現移動辦公;

第三,安全可控瀏覽器,通過私有DNS、加密緩存、國密算法支持等功能,幫助企業進行數據保護和隱私保護。

Q:對於坑蒙拐騙兩億五,這句話你怎麼看?

A:融資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過程。投資人對我們進行了充分的技術瞭解和業務盡調,之後選擇投資紅芯。

Q:放眼世界上四大主流瀏覽器內核(微軟IE瀏覽器內核Trident、谷歌Chrome瀏覽器內核Blink、蘋果Safari內核Webkit、火狐瀏覽器內核Gecko)皆為國外所有,全力研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瀏覽器核心技術,推出世界第五顆也是唯一一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瀏覽器內核——紅芯Redcore。我們的瀏覽器內核到底是不是自主研發的,還是向聯合創始人高婧所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新的?

A:瀏覽器和瀏覽器內核是不同的概念,紅芯瀏覽器和Chrome瀏覽器有關聯的地方,是兩者都使用了開源的Chromium內核項目,紅芯瀏覽器並不是直接拿Chrome瀏覽器換做自己的產品,而是在Chromium開源項目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

Q:如果要完全從底層研發一款瀏覽器,到投入商用到底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目前紅芯有多少研發人員,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到底是多少?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這麼多年連360這樣的瀏覽器也是基於別人的內核構建的。

A:瀏覽器的技術難度與操作系統相當,一千多萬行代碼。

Q:有人拿紅芯和漢芯對比,你們到底拿沒拿過國家的相關扶持基金?

A:我們和漢芯有本質的不同,網上一些對網友的誤導言論我們會追究法律責任。我們的融資是市場化的行為,不是通過政府扶持基金。

Q:有人把創始人陳本峰說成是隻寫過微軟瀏覽器404頁面的“莆田系”程序員?你怎麼看?你曾經在微軟主要的負責哪一塊?

A:404頁面的確是陳本峰所寫,這個頁面是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所以用來作為宣傳亮點。陳本峰在微軟參與IE瀏覽器內核渲染層、網絡層的研發

Q:從默默無名到一夜爆紅,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A:我們希望大家瞭解事實,真正瞭解紅芯的技術創新,瞭解我們向客戶提供的價值。

關於紅芯,我無法評價他的好與壞,關於他坑蒙拐騙二億五,我覺得在資本收緊的當下,能融到資都是英雄,另外,所有資本方都不是傻子,哪有那麼好“騙”的投資機構,關於企業用戶,誰能夠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創造價值才是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