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說“中國古代沒有科學”?

比鄰星海


《用中國的智慧,來突破西方人給給現代中國人設置的思維陷阱》

中國有沒有科學,相類似的這樣的問題還有:中國有沒有哲學中國有沒有宗教?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這是基於西方人的他們的經驗,他們的方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西方科學,或者是哲學,或者宗教,要來觀察中華智慧的奧妙。

那麼他們的這種哲學他們的這種科學、宗教究竟了嗎?他們沒有達到究竟、實相之地。

所以:科學、哲學這是他們對客觀的認識的規律、經驗、知識。

按照唯物主義的認識,意識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反應,西方人,他們是認識的,客觀規律,科學的方法,哲學的內容,看起來是外在的事物,其實是西方人的意識內容。

這種內容,是西方人用他們的方法,對客觀事物的瞭解,在意識中的反映。

他們對客觀事物的瞭解,沒有到達究竟之地,不是實相,所以他們必須證偽再證偽,否定再否定,先進再先進,所以他們的意該內容其實是生滅,又生滅的。

我們能夠給予這種西方人的心理狀態,定性為唯物主義嗎?

他們的思維呈現的生滅生滅之境,我們可以定性為唯心主義嗎?

這是一個巨大的難題。這就是西方文化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不可調和,一直對的原因。

既然我們分不清西方的文化,是屬於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用西方人的這種思維觀察,來觀察中華的智慧,怎麼能夠了解中華文化的奧妙呢?

但是這100年以來,我們都是用西方的這種不完美視野來觀察中國的智慧文化,所以我們沒法發現中華文化的真正奧妙,這其實是中國人的一種自我矮化行為,所以中國古老的智慧到現在我們還沒有發現他的種種奧妙,種種規律,在這個時代廣大應用。

所以我們可以確定,中國有沒有科學這個問題一開始,我們選擇的視野就錯了。長時間的這麼觀察,早已讓我們鑽入牛角尖,沒法讓我們瞭解中華文化的實相之境。

我們現在來換一個角度來認識中國的文化奧妙。看看它裡面有沒有科學?有沒有哲學?有沒有宗教?

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他們有不相同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西方的文化宗教科學哲學三分,但是他們雖然三分,卻互相支持,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對立統一規律。一個鮮明的例子,就是科學最初,從與宗教對立開始,但是隨著現代科學的瞭解,他們發現,科學的最後盡頭就是神學,西方人他們究竟瞭解客觀宇宙萬物,但是最後發現,他們又回到了神學那裡。這表明一個什麼呢?他們的科學還是沒法正確認識宇宙萬物的實相。

中國的文化,科學性宗教性哲學性三位一體。為什麼要帶上性來表達?因為中國的科學宗教哲學,它的與西方的形式方法都不一樣。但是從它們的特性,同他們瞭解問題的結果,他們是要達到的目標,都有一致的方向性。中國的每一個文化系統中都具有宗教性,科學性,哲學性,因為這個特點,中國的文化從一開始就究竟了人與宇宙的實相。西方的文化一分為三,然後在分子又分,他們想了解客觀事物的實相,但是總是沒法達成。舉個例子來說,西方的科學家瞭解宇宙,有形的物質其實是性空的,都是能量的存在,這是不是究竟的宇宙的實相呢?沒有。他們沒有把人放在一起來認識宇宙,所以他們認識的宇宙總是宇宙的一個片面性。

中國的文化宗教科學哲學三位一體。以佛教為例,佛法中有大量的來自宇宙的智慧科學的方法,這有例子:比如說在心理學領域尤為明顯,西方的心理科學,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學學佛教的這種方法,到今天他們還在不斷的學習。佛法中還有西方的科學,至今還沒有認識到的科學研究內容。比如說西方人研究大腦,他們沒法獲得高級微妙的能量,但是佛法中,他把他大腦的研究與真空本性放在一起,能夠獲得無窮無盡的微妙能量,這種方法能夠開啟人無窮的妙智,所以佛法號稱智慧第一,不是自封的,這是有他的理論實踐所決定的。佛法中的哲學顯現,他叫大智慧、無上智慧。西方的哲學愛智慧,但是它沒法產生智慧的模式,就在佛法中能夠看到,無窮無盡的智慧存在,為了與西方的文化進行對比,可以稱為超級的哲學。佛教所顯的宗教特性,與西方的宗教有著根本的差別。西方人認為外在有一個神,但是無法告訴我們,人人都可以成佛,佛性在每一個眾生心中本來就有。佛法的教育,他的根本任務就是教育每一個眾生,就我自己內在的這種(神)性。既然是三位一體,他就有體現,在科學性的研究中,能夠運用人的本有妙德來研究。在哲學性的顯現中,能夠究萬物的本源,能夠在本源與表象之間建立不二的智觀。在宗教性研究中,不但能夠了解佛教的本身,也能夠了解世間的一切法。佛教的這種奧妙,如果我們用西方宗教的理論,很難發現這種奧妙。必須把西方的宗教科學哲學,放在一起來了解中國的宗教,才能多少了解一點中國宗教的奧妙。中國的這種奧妙,因為西方文化,他才顯現相對應的奧妙層次。

這是想表達一個什麼呢?這就是說,佛教裡面有無窮無盡的奧妙,用西方的文化全體性來認識佛教,這樣還原認知佛法的內容,我們就知道,中國的文化中,他不是沒有科學,沒有哲學,沒有宗教,而是因為他們的形式內容方法,與西方的有巨大差別。所以教條性的應用西方的方式來認識中國的文化中有沒有科學,有沒有哲學,有沒有宗教,怎麼也沒法發現中華文化中的真正奧妙。

中華文化的每一個系統,他都具備科學性、哲學性、宗教性,統稱為:中華的智慧文化。

西方人李約瑟,他把科學分為,科學的方法與科學的技術,他為什麼要這麼分?這固然是西方文化的內容,其實它非常巧妙的,給中國人設計了一個難題,他非常巧妙的來否定了中國的文化奧妙。

我們現代的中國人已經忘掉了古老的智慧的方法,所以對於西方人給中國人設計的一個難題,已經很多年了,中國的人還沒法突破。

看一看,中國人有沒有科學?這麼一個問題,中國人已經不知糾結了多少年,這已經成了大多數中國人的一塊心理病。

其實準確的問問法,應該這樣來問:中國的現代人具備了科學的精神了嗎?掌握了科學的方法了嗎?現在的中國人能夠做到這兩點,他們就能像西方人那樣,用科學的方法,從中國的文化中得到,各種各樣的啟迪,來發展現代的科學,來完美現代的科學。

但是我們現在的人很少來這麼來,對自己問難,相反的,卻不斷的對古老的文化,對古代的祖師、聖人、賢人進行正男要求他們具備現代科學的形式。這就像在問:你這個老子為什麼不象兒子啊?明明西方人,從中國的文化中得到了巨大的啟迪,他們才有可能創造了現代的文明。這是中國文化的兒子,現在我們去返工來問:古老的智慧為什麼不象西方知識系統?這非常奇怪。











圓拙


中國古代有著燦爛輝煌的科學技術,中國的科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古代有哪些重大的科學發現呢?



天象記錄

從中國的天象記事可以看出,中國人在阿拉伯人以前,是全世界最堅毅、最精確的天文觀測者。最有價值的是涉及日月食、蠟星、太陽黑子等資料,歷史上留存的可靠日食記錄主要來自中國。公元1500年以前出現的40顆彗星,它們的近似軌道幾乎全部是根據中國的觀測推算出來的。自商代到17世紀末的中國史料上,還記載了九十多顆新星、超新星,為現代天文學研究做出重要貢獻。



敦煌星圖

敦煌星圖是敦煌經卷中發現的一幅古星圖。為世界現存古星圖,是世界上最早的星圖。約繪製於唐中宗時期。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這幅絹本彩色手繪的星象圖從12月開始,按照每月太陽所在的位置把赤道帶附近的天區分成12份,每一份投影到一張長方形的平面圖上。全圖按圓圈、黑點和圓圈塗黃三種方式繪出一千三百五十多顆星。



潮汐表

我國古代專門論述潮汐的著作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但其早已失傳,唐代寶應、大曆年間,竇叔蒙完成了一部研究海洋潮汐的《海濤志》,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潮汐學專著。此外,他還製作了一種便於查閱的海時圖,此推算圖為理論潮沙表。


天元術

所謂天元術,就是利用數學符號列方程的一般方法。被譽為“宋元數學四大家”之一的李治對天元術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總結和探討,給出一套簡明實用的天元術程序,並寫就了《測圓海鏡》。



法醫學

中國是古代法醫學的誕生地。我國最早的法醫記錄可追溯到先秦時期。湖北省雲夢縣的睡虎地秦墓出土大量竹簡,其中以《封診式》為標題的近百隻簡記載了很多與法醫學有關的內容,其中已經出現了負責活體檢驗、屍體檢驗、現場勘驗和拘捕人販的“令史”。


知心李姐


科學,是一個近代意義的詞彙。不僅中國古代沒有科學,西方古代也沒有科學。科學的確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承認這一點事實並不矮化中國,就如承認佛教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一樣。文化融合本來就是人類發展的規律。比較而言,古希臘的哲學研究更具有科學的味道,他們關注純自然,為知識而知識。中國也關注自然,但總是以對人是否有用為中心,說天道是為了明人道。所以,西方注重形式邏輯,亞里士多德寫了形式邏輯的專著,歐幾里得建立了幾何公理體系,這就為後來的科學打下了堅持的基礎。中國古代的也有算經,但止於經驗,缺乏邏輯論證,沒有建成體系。中國墨家在科學技術方面有突出的貢獻,但是後繼無人,墨學從顯學變成隱學。加上封建統治者只關心統治的穩定性,只重視有關社會治理的理論,不重視科學技術。還有我們的封建統治的超穩定性遲滯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所以也遲滯了中國科學技術的到來,不得不接受西方的科學技術。這沒什麼,世界文明是人類公共的成果,中國人一旦接受了科學技術,很快就跟上了時代步伐,尤其近四十年發展速度是驚人的。雖然還有差距,但只要我們持續努力,不驕傲自大,不妄自菲薄,不自怨自艾,不懶惰懈怠,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指日可待。


mulin30311368


看到這個問題我又想起了《什麼是科學》這本書,在書的內容簡介上就直接說明今天的中國人在科學的概念上是存在誤區的。

這個誤區有一條我認為從今天看也具有代表性,就是“把科學看成一種普遍存的人類智力成就”。可是作者從科學是在十九世紀才產生對歷史的強大動力和科學的根源是“希臘人對於自由人性的追求”,給出科學“因而是一種十分罕見的文化現象”。

作者還認為現代科學是希臘科學還有基督教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說“在數理實驗科學的意義上,中國古代並無科學。在博物學的意義上,中國古代有獨特且強大的科學傳統”。

再從李約瑟的《中國古代科學》看,他在導論也說了“古代中國的科學成就”,黃河流域是世界最早使用十進位的,公元前1世紀以前中國工匠就已經用上了十進制刻度的遊標卡尺。宋元時代的中國人已經找到了等式的解法,李約瑟因此說“以布萊斯·巴斯卡的名字命名的三角,1300年時在中國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李約瑟還說中國人“能夠運用現在座標圖(而非希臘座標圖)一一標註天體位置,並記錄日月蝕、彗星、新星、流星、太陽黑子…等天文現象,直至今日射電天文學家們還在利用這些記載”。

再從李約瑟說中國數學領域是以代數研究為主看吳文俊院士說的“在21世紀‘九章算術’可能會凌駕於‘幾何原本’之上”,是不是也契合當下的發展呢。

李約瑟還說“秦漢以來中國人始終關注的波的規範理論,和自然界兩大本原‘陰’與‘陽’永恆的跌宕起伏關係密切”。還說雖然缺乏原子理論指導“中國人依舊取得了許多奇妙的成就,例如中國早在西方人之前幾百年就認識到雪花的晶體結構為六方晶系。”

李約瑟在《先驅者的孤立》中還指出很多專家的“主要興趣在於歐洲文藝復興之後的科學發展,部分原因在於他們對其他語種不得其門而入”。並指出“他們想當然地認定既然獨樹一幟的當代科學只發源於歐洲,那麼古代與中世紀科學也只歐洲才值得關注。這話只是沒有明說罷了。”

他還說“思想開明的技術史專家中如林恩·懷特曾再三向世人揭示這樣一個事實,即古代歐洲從古代東方國度受惠良多,東方的發現與發明有助於歐洲的發展。雖然諸如他這樣的專家作了大量努力,但是大多數西方知識分子卻仍懷有那種不合邏輯的觀點”。

我想這段話是不是也適合國內的某些人呢。

再從李約瑟列的表《18世紀以前中國傳到西方的機械和其他技看》西方落後中國的時間很多都時千年以上的,比如活塞風箱約1400年,而作為戰爭技術而使用的火藥中國也比西方早400年,深鑽技術早1100年,造船還有航運的原理早一千多年。

還有很多中國學者也在科學史的研究上作了非常大的努力,如《中國科學思想史》的作者們,並和李約瑟交流過。在這本專著的結語《關於中國科學思想史研究若干問題的討論》還對李約瑟的《科學思想史》進行了述評,還對《中國古代科學方法的主要特點、基本模式沒其現代意義》進行了闡述。

他們在結語中的最後一段話“在當前這樣一個近代科學向著現代科學前進和飛躍的時刻,中國的科學技術能不能急起直追,在積極改造和充分發揮古代科學方法優良傳統的基礎上,使科學技術的發展再上一個高峰呢?”

這段話值得今天的中國社會思考!


掛在明堂射古今


題主需要明白一個問題:近代產生的自然科學和古代科學不是同一框架體系。

我覺得就古代科學而言,宋明時期是中國科學的巔峰——這也是公論,有些人之所以總提兩千年前的墨家如何如何,那是因為他們對宋明的科學成就一無所知,初中就不說了,高中是怎麼上的學呢?雖然當時教科書上內容不多,但也不少。

其次,我們要看看近代科學是什麼,為何跟古代科學差別那麼大。我們中國真正在分析和綜合上面有了突破創新,主要發生在理學身上,而且主要集中於朱熹而非二程身上。朱熹雖然是理學家,但張載的氣論,二程的理學,周敦頤的無極太極,邵雍的易學(有關於數學的知識),他都深入學習過,包括當時沈括的《夢溪筆談》和一些北宋科學家的觀點,他都是很熟悉的,甚至自己專門研究過渾天儀(他反對蓋天說,而他的理論解決了當時渾天說的一個重要困難),實地測量了北極星的仰角度數,通過山體海洋化石推論陸地是由海洋演變的觀點——這比西方早了幾百年。

明朝時,這種脫胎於朱熹的格物致知方法也偏向於實驗觀察,明末出了幾個很有名氣的科學家兼哲學家。但是,我們的科學始終沒有發展出來近代科學。我以為原因主要如下:

西方近代科學是不同國家相互借鑑吸收彼此成果而產生的,但進入清朝以後,自然科學的交流被嚴格限定在皇室成員之中。皇帝本身日理萬機,尤其清朝的皇帝都那麼累,那怎麼可能有時間專門研究科學呢?現代大學沒能在國內興起,科學研究沒有交給專門的學者來做,我覺得這是清朝科學能力不發達的重要原因,反觀西方,科學,尤其是早期科技的極大進步,才推動了科學的高速發展,而科技都需要貴族和王室投入大量資金來支持。既然清朝皇室壟斷了自然科學的學習,就不可能給民間或官方投入大量資金來推動科技進步,也不可能讓他們過多接觸西方的科研成果。


肥嘟嘟的小不理


其實中國古代無科學曾經是學術界的公論,任鴻雋、馮友蘭、竺可楨先生都有這方面的文章。而30年代, 研究中國科技史的英國學者李約瑟提出了著名的“ 李約瑟之問 ”,引發了對中國科技落後的探討,而50年代其“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很發達”的理論,引發了中國古代是否有科學的爭論。


認真剖析這些大師的著作,發現都存在對“科學”沒有定義的問題,也就是沒有說明什麼是“科學”。 而李約瑟的最大問題就是把“科學”與“科技”混淆一起。那什麼是科學呢,太繁雜的理論咱不說了,引用一段愛因斯坦的話: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希臘哲學家的形式邏輯體系與通過實驗找出的因果關係。這樣看來,中國古代那麼多的偉大發明都沒有走出這兩步,所以說中國古代無科學也就不奇怪了。

從小學就開始學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比如指南針,從發明起就沒有幹過正事,加上天干地支成了風水玄學的工具。再說中醫大咖李時珍吧,不否認《本草綱目》中有許多可用的中藥,但你也不能否認亂扯淡的東西也多吧?就像“人中黃”(人糞便)可以治療癲癇,什麼“婦人月水”(月經),“人中白”(人尿), 陰毛、頭垢等等。 但這些中國古代賢者思想中瞬間產生的科學火花令我們驚歎,但最終卻沒有燃燒起來成為科學,而成了工匠令人瞠目結舌的玄幻之技。


百味君君


中國古代文化中確實缺少科學思維的基因。不僅如此,就是現代中國人也缺乏科學思維、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對於上述論點,噴子們先別急著噴。科學是發端於歐洲的一種認識世界的、獨特的形式邏輯思維。中國古代沒有形成這種思維方式,我們只形成了辯證邏輯思維方式。科學是一種發現規律和利用規律的認知方法。科學知識本身不是真理,科學的使命和任務是發現規律、接近真理。科學結論可能犯錯,但科學允許任何人隨時糾錯。科學的兩大手段是歸納法和演繹法。歸納法是前提,通過觀察、統計和重複實驗來獲得一致性的可靠結論。再通過演繹法,根據條件假設,將歸納法得出的結論進行擴大推廣驗證;或將該結論通過形式邏輯(公理、定理)推論出進行推廣應用的結果。形式邏輯是以符號和公式表述的,以為數不多、無需證明的公理為基礎前提,通過嚴密無誤的邏輯論證,得出定理和推論的證明型思維。它的根本特點是精確定量,嚴密、準確、唯一。而辨證邏輯的根本特點是定性,難於達到定量。比如太極、中醫、中餐、中庸,都是典型的辯證思維的產物。形式邏輯是古希臘貴族崇尚的高級智力遊戲,就象中國古代文人雅士琴棋書畫、賦詩作辭一樣。中國古代文化正是因為沒有形成形式邏輯思維,所以即使有歸納法而來的經驗、技術,甚至得到了某些科學性的規律,由於缺乏第二階段演繹法的形式邏輯環節,也無法向更高級、更復雜的高維方向推導發展和應用,致使現代科學沒能在中國誕生。至於原因,有興趣的條友可以參看我的文章《漫談漢字二維平面特性的優勢與缺點》一文。我認為,中國古代文化中缺乏科學基因,未能誕生現代科學的原因很多很複雜,但最主要原因在於文化特性,文化的載體—漢字又是重中之重。所以,現代中國人要借鑑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為我所用,以達復興。


雜家論談


這個話題真的是老生常談了,甚至還引發過激烈的爭論。當然按照現代科學的標準來說,中國古代是沒有科學的。不過也有人會引用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來對此進行質疑,實際上有關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的論述已經有很多,雖然我們在古代有很輝煌的發明,甚至在當時這些發明都領先於其他國家,但是我們的祖先並未對這些發明或者技術背後的規律進行總結,也沒有提出系統性的理論,而是隻追求其有用性,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在深入一步的話,那麼歷史將會改寫,但是歷史不存在如果這個選項。

比如,蔡天新老師在寫數學史的時候,也會提到中國古代的數學家以及在這方面的一些成就,但是他們並未對這些發現進行深入的探究,因而也就沒有形成科學的體系。

再比如,中國古代的觀星比較厲害,甚至有些觀測記錄要早於世界上任何國家,但是那個時候的觀星目的就是為了服務皇家,為皇帝的權力運行保駕護航。

雖然中國古代的某些方面有一些科學方面的星星之火,但是我們的先輩們沒有去追尋這些背後的原理,因而也沒有形成燎原之勢。

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中國古代沒有科學,有的只是一些技術,或者發明。


WANG論科普


首先我們要確定一下科學的定義:

廣義的科學就是系統的知識,狹義的科學“其推理重實驗,其察物有條貫”

現在世界上通稱的科學指的是狹義的科學,也就是西方的實驗科學。

英國學者李約瑟曾經提出了“李約瑟難題”。

大致意思是:中國古代科學那麼發達,但是為什麼沒有產生近代科學呢?

實際上他這個前面的科學和後面的科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前者指的是廣義的科學,後者指的是狹義的科學。

中國古代的時候技術非常的發展,遠超西方。

但是中國更推崇的是經驗科學而非自然科學。

古代中國人更注重的是實用,知道就好了,比較少去研究他的原理。

從而沒有產生理論化的類似指導綱領的東西。

而為什麼沒有去研究理論化的東西、去研究自然科學的原因比較多。

其中一個大概是因為中國的制度是封建帝制。

而西方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宗教神學的統治下。

西方在推翻神學的統治時更深的研究自然科學。

從而否定神的存在吧。


悠然布衣


這是個流毒極深的觀念,出於對現代科學哲學的無知,是中了“西洋木馬病毒”以“殖民思維”繼續“汙化”傳統華夏文明,必須叫停!似乎“科學因素”是種“胡椒麵”“催化劑”可以提純似的!“科學就是科學共同體的專業活動!”(庫恩語)

1.中華科學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高峰之一,上古時期就有成熟的科學體系,人類最早的星空圖就是中國人繪製的,天文、數學世界一流,特別是以易道文化為源頭的生命科學、人體科學,屬“中華絕學”是世間別的民族絕無僅有的!衍生出的道醫、中醫、太極等是華夏民族一枝獨秀的“科學奇葩”!《墨子》詳盡記錄了這一科技成就高峰!

2.近代西方科學是繼承了亞非各古文明的科技成果,在黑資本的“裹挾”下“脫離”神學監控的“失控”的黑科技文明,帶有“一神教”的偏激、狹隘、教條,要滅了亞非拉民族的本土文化,“毒霸天下”,絕不是人類命運的福祉,破壞生態鏈毒害生物,是該反省西方科技的“原罪”的時候了,而不是歌功頌德。

3.中華文化是在“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下健康發展的,注重生態系統的維護與修復,必將為人類文明發展指明“路徑”,這是未來科技發展的新道路!

樂活一家之言!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