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人人都會掃地 用心去做的她“掃”成了十九大代表!

陳金梅,女,1969年出生,江蘇省泗陽縣人,中共黨員,現為江蘇省泗陽縣城區環衛所副所長。32年以來,她默默堅守在環衛工作第一線,不怕苦不嫌髒,甘當城市的“美容師”。她曾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江蘇最美人物”“江蘇好人”等。

每天凌晨5點上班,晚上10點下班,一年四季,不管嚴寒酷暑,她從未放下過手中的掃帚,一干就是32年。她,就是江蘇省泗陽縣城區環衛所副所長陳金梅。

人人都會掃地 用心去做的她“掃”成了十九大代表!

陳金梅向環衛工人宣傳十九大精神。資料圖片

今年49歲的陳金梅生在農村,1986年初中畢業後便在縣城幹起了環衛工。“從拿起掃帚的那一天起,我就把城區清潔當事業,發誓一定要做好。”陳金梅說。

“一開始,你只拿45元的工資,而跟你差不多大的小夥伴都到蘇南等地打工,工資是你三四倍以上,難道你就沒心動改行?”面對記者的提問,陳金梅笑了笑:“確實被人家說過沒出息,但我自己幹了一段時間後,就愛上這活了。每天把自己負責的路段清掃乾淨,讓人們舒心地走在上面,挺滿足的。”

再苦再累,陳金梅從不吭一聲。天氣炎熱,她就坐在街臺上擦擦汗、喘口氣;冬天手凍僵了,哈上幾口氣暖一暖,接著幹,手上磨了一層又一層的死繭。 “遇到最難啃的活,所裡總交給她,領導放心。”縣城管局副書記說。

5公里長的運河風光帶路段,遊客多、居民小區密集、商業廣場多,環境髒亂,市民反映最多,局裡便把保潔任務交給了陳金梅負責。接手後,她一天巡查6次。路段臺階多,車子不能騎,只好步行,短短兩個月,她便磨壞了4雙鞋。巡查時,她總是隨身帶著抹布、洗衣粉和小鏟子,看到有垃圾桶髒了,立即擦洗;地上有雜物,立即撿起;發現地上有油汙,就趴在地上擦,直到擦乾淨為止;遇到動物糞便,就用小鏟子剷掉埋在樹底下。在她的悉心呵護下,運河風光帶乾淨整潔,成為城區環衛的“模範路段”。

人人都會掃地 用心去做的她“掃”成了十九大代表!

“用心去做!”這是陳金梅恪守了32年的座右銘,“即使是掃馬路這樣的粗活,做好也要有一定的技巧。”如今,在泗陽城區,可以看到不少環衛工手裡有個類似簸箕一樣的東西,這就是陳金梅發明的口袋式扒土箕。原來,陳金梅在用簸箕撿拾垃圾時發現,樹葉、紙屑之類的東西很難清掃,尤其是遇到大風天氣,剛掃進簸箕裡,風一刮就跑了,不得不追著垃圾跑,不但累,而且容易出危險,於是她動腦筋將裝米的袋子,焊接在簸箕上,這樣,樹葉、紙屑之類的垃圾掃進去就再也跑不掉了。以前,清潔工掃城區小吃街路面時,油汙很重,用一般的洗衣粉、洗潔精都洗不乾淨,現在大家改用空調清洗劑,這也是陳金梅摸索出的“絕活”。

2013年8月,陳金梅因勞累過度患病,不得不到蘇州治療。期間,她竟躲過家人,跑到大街上與當地環衛工人交流,學習保潔和垃圾的清運方法,還和當地環衛隊長探討如何提升工作效能。“她掃地掃得‘入魔’了!”丈夫顧宗亞笑言。

人人都會掃地 用心去做的她“掃”成了十九大代表!

陳金梅雖然對工作近乎“苛刻”,但對需要幫助的人充滿了感情。2010年的冬天,隊員丁翠珍的丈夫臥病在床,陳金梅得知後立即送來兩床棉被,還悄悄留下500元錢;從內蒙古隨老公來泗陽定居17年沒落戶的韓天亮,生病辦不了醫保,陳金梅跑了多趟幫她把戶口辦成;對自己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陳金梅每天餵飯、翻身、擦洗等,婆婆一直到去世,身上從沒長過褥瘡。“我自己再苦再累無所謂,最虧欠的是女兒和老公,從沒陪過女兒看過一次電影,從未陪他們出去旅遊過。”一說到這些,陳金梅就止不住掉淚。

這兩年,陳金梅的工作更忙了。作為十九大代表,她擔起了十九大“宣傳員”的角色,僅僅兩個多月,宣講了36場次,直接受眾1.8萬人次。從環衛工到清掃隊長,再到現在擔任副所長,陳金梅每天騎著電動車巡查城區各路段的保潔情況。“32年來,我負責過城區一半以上路段的環衛工作。不管多苦多累,我都不會放下手中的掃帚,一如既往地掃下去。”陳金梅動情地說。

運營人員 : 一平

審核 : 於論

人人都會掃地 用心去做的她“掃”成了十九大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