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該來的還是來了!房租之後,物價漲漲漲!

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如果說我們的身體還扛得住地溝油,那麼,錢包能抗住悄然上漲的物價嗎?

“從今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到底怎麼回事呢?


該來的還是來了!房租之後,物價漲漲漲!

01

昨天,老媽去菜市場買菜回來,直呼物價漲的很厲害。

我問怎麼個厲害法?老媽告訴我,之前雞蛋一直都是4塊多一斤,現在漲到了6塊;蘋果前段時間還一直是4-5塊一斤,她經常買,現在最便宜的7塊一斤;青菜以前3塊一小把,現在最便宜也要5塊一小把;常買的香菇上次買還是8塊一斤,這次直接跳漲到12塊。

菜價季節性上漲並不少見,但雞蛋和蘋果這類基礎民生消費品同步大漲30%卻是個危險的信號。

有經營者告訴我說,她開店八年,雖然蔬菜、雞蛋和水果的價格時常有波動,但漲幅突然這麼大是第一次。

一個月前,樓市風向陡轉,資金不再大量流向樓市,此前各種網貸鎖住的大量資金也被倒逼出來。

半個月前,蔬菜、瓜果、雞蛋類民生消費品大幅漲價,時間竟然銜接的如此天衣無縫。

02

說起社會上在流通的貨幣,就不能不提到M2,中國的M2和GDP的同步增長比值從1990年起,就一直呈上升趨勢。從1990年的0.82倍,一直上升到2017年的2.03倍。

該來的還是來了!房租之後,物價漲漲漲!

再來看2005年到2017年GDP的同比年增速表。

2005-2017年GDP同比年增速

該來的還是來了!房租之後,物價漲漲漲!

可以看出,GDP在保持了2005年到2011年10%-14%的高速增長之後,從2012年開始,增速是在逐年放緩的,對於一個已經足夠龐大的經濟體來說,增速放緩是正常現象。

再來看2005到2017年M2的同比年增速表。

2005-2017年M2同比年增速

該來的還是來了!房租之後,物價漲漲漲!

明顯看出,2009年的M2增速異軍突起,高達28.4%,這得益於09年的貨幣大放水。

這次大放水讓中國度過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帶來了經濟的虛假繁榮,給中國經濟的後續發展埋下了巨大隱患。這次放水正式開啟了國人的樓市信仰,也促進了經濟的脫實向虛。

我至今清楚記得,2007年年底,我和一個朋友通電話,問他有沒有買房計劃,他說準備08年奧運會之後買房。

那時的北京人普遍有一種共識,認為當時北京的高房價是因為奧運預期的支撐,奧運之後房價一定會回落。

果不其然,2008年年底,奧運會落幕加上全球經濟危機,北京房價大跌30%,北京樓市一夜入秋。

緊接著4萬億放水救市,2009年開始,房價走上了一條只漲不跌的不歸路,房價永漲教正式成立,最終全民入教。

很不幸,我那位朋友到今天也沒在北京買上房子。

03

再來說M2和GDP的增量,M2從1990年的1.53萬億增長到2017年的167.8萬億,增長了110倍;GDP則從1990年的1.87萬億增長到82.7萬億,增長了了81倍。

不僅是倍數遞增的問題,兩者之間的絕對值也在不斷拉大,單是2017年,M2比起GDP總量就多發行了85萬億的絕對貨幣值。

貨幣發行了這麼多,但對應的經濟增長沒有這麼多,多出來的錢總要有去處,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全國物價同比例上漲來稀釋多餘的貨幣。

然而,在M2和GDP比值不斷上漲的近十幾年,雖然物價也一直在上漲,但上漲速度是遠低於M2增速的。

為什麼沒有出現大規模通貨膨脹,原因大家也都知道,先是股市,後是樓市,兩大蓄水池,鎖住了大量的增發貨幣。

近兩年,股市基本廢了,但是樓市全國性的大幅上漲鎖住了天量資金,加上空前繁榮的金融產業,網貸和幣圈的推波助瀾,大量的資金去到了它們該去或者不該去的方向。

但是,資金並沒有流向最應該去的地方,實體產業,推動實體經濟的繁榮,實現經濟的正向循環。

而金融和房地產聯手製造起來的虛假繁榮,讓快錢來的過於容易,最終人心浮躁,既無心去做利潤少又苦逼的實業,也不能靜下心來去研發尖端的高科技。

前兩年,一個創意,一個PPT就能拿到數千萬融資,這樣一夜暴富的資本神話不在少數,資本和人群都極度浮躁。

04

打破靠樓市和金融行業迅速致富的虛幻夢想,讓在金融圈子裡空轉的資金最終迴歸實體,創造效益,這種思路肯定是對的。

可是,已經習慣在金融和樓市掙快錢的資金,一下子切斷了去路,它們就會乖乖地進入實體嗎?肯定不會。

這個時候,資金就有可能進入某種商品產業鏈的上游,去控制上游部分資源,抬高價格,獲取鉅額利潤,最終造成終端商品的價格猛漲。

比如前些天,有消息說有大資金去山東高價壟斷收購當地果農的蘋果,蘋果還在樹上收購價格就已經漲了兩倍,蘋果很快就要吃不起了,沒過多久,一語成讖。

前幾年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也曾紅極一時,但好在蔥薑蒜只是調味品而非必需品,而且彼時遊資的力量只能炒高某個產品,沒有能力炒高整個民生食品行業。

可這次第一波領頭上漲的,乾脆利落,直接就是雞蛋蘋果蔬菜豬肉這些民生必需品。

民以食為天,誰都知道這些物品上漲意味著什麼,尤其對於低收入群體來說,吃飯在他們日常支出中佔比很高。

更讓人警惕和擔憂的是,部分基礎民生物資上漲,會不會只是一個開端,雞蛋6塊、蘋果8塊,是它們本輪上漲的起點還是終點?

目前流出樓市,四處尋找出路的資金,加上面臨很大貶值壓力的人民幣匯率,這些都增加了發生快速通貨膨脹的風險。

民生類食品是民生之本,而雞蛋、水果、蔬菜這類最常見食品價格的可預見的快速上漲,更值得我們打起十二分的警醒!

延伸閱讀:

住在1000萬的房子裡,喝著7塊錢的二鍋頭!

什麼樣的生活才能算中產?

有網友答曰:喝三鹿的奶粉,打長生生物的疫苗,買碧桂園的房子,做美年大健康的體檢,上拼多多團購~

該來的還是來了!房租之後,物價漲漲漲!

好吧,這個問題確實有點“偽命題”的意味,畢竟在2.9億才算“財務自由”的當下,中產這個詞其實並不能和“富足”掛鉤。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現在的一二線城市裡,經常會出現這麼一個群體:

他們收入尚可,住在價值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房子裡,然而出去吃個飯要團購,喝星巴克要攢積分,上班能騎自行車絕不打車。

一句話,就是要省錢。

或許你會納悶,這些人咋這麼摳,連幾十塊都捨不得掏?

在這裡,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不是他們捨不得,而是掏不起。

被中產的三億人

前段時間,有一名華為員工在網上公開發帖,爆出華為北京員工降低公積金一事。

說實話,這本來也不算什麼,歸根究底就是北京將12%的公積金標準降到5%,華為也立刻跟進,然後這名員工的公積金每個月就少了2000塊進賬。

首先我們可以計算一下,降7%是2000,那麼這位員工的月工資大概就在2萬8左右,如果扣的不是2000整,是2000多一點的話,那麼他就是月薪三萬、年入三十六萬的存在。

眾所周知,華為的各種獎金和津貼在業內是出了名的高,加上這些的話,他的年收入最低五十萬起跳。

然而,就是這2000塊,讓一位年薪50萬的頂尖人才崩潰了。

該來的還是來了!房租之後,物價漲漲漲!

帖子中,這位華為員工說,在北京買了房之後,掏空全家六個錢包,還借了很多外債,外債還了2年也沒還完,每個月要還貸18000元左右。

一個50萬年薪的人,每月個人消費不超過1000塊,老婆的支付寶餘額常年不超過500元,豈止一個“慘”字可以形容。

然而,這就是當前無數“偽中產”的現狀。

2010年,《福布斯》雜誌列出了中國的中產階級的四個條件:“生活在城裡,年齡在25至45歲之間,擁有大學學位,是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和企業家,年收入在1萬到6萬美元”。

按這個水平,中國起碼有3個億以上的中產人群,甚至和美國總人口差不多。

然而今天看來,這個觀點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笑話。

你見過月消費不到1000塊的中產?你見過卡里零錢不超過500塊的中產?

該來的還是來了!房租之後,物價漲漲漲!

原本應該是中國消費主力軍的中產階級,如今卻成為了一頓飯都要扣扣索索的消費底層。

到底是什麼摧毀了他們的消費能力?

歸根結底還是高槓杆。

從2015年底開始,房價伴隨著樓市的大牛開始暴漲,而居民部門槓桿率也從16年開始加速上升。

該來的還是來了!房租之後,物價漲漲漲!

槓桿高到了什麼程度呢,全國人民的財產都集中在自家的房產上,賬面資金看起來無比可觀,可實際上錢包裡一毛現金都沒有。

沒有現金還不算,就連每個月的工資都要被被拿來還房貸,剩下的錢還得供養上面老的和下面小的。所謂的中產,還有什麼消費能力?

那位華為的員工,拿著不知多少人羨慕的高工資,卻仍然如農奴一般為還貸款打工。

這,才是中國中產真正的現狀。

榨菜和二鍋頭經濟

開頭段子裡的拼多多僅僅是個玩笑嘛?

絕不是。

從前幾年開始,消費升級的口號喊得無比響亮的中國市場,卻開始無比弔詭地走上了一條“消費降級”的道路。

“拼得多、省的多”的拼多多,用了3年時間,用戶規模突破3個億,將一眾電商遠遠甩在身後。

二手交易平臺閒魚、線下低價日用品店名創優品、客單價50元的呷哺呷哺火鍋等異軍突起,在全國攻城略地,硬是在實體萎靡的市場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商品不是越賣越貴,反而是那些價格低廉實惠的商品反而更有市場。

該來的還是來了!房租之後,物價漲漲漲!

一言以蔽之,中國人的消費動力正在逐年衰退。

吃著榨菜,喝著二鍋頭,上著拼多多。這已經成了消費降級時代下的生活標配。

而且涪陵榨菜和二鍋頭的股價近段時間也狂飆不止。尤其是涪陵榨菜,近兩年股價漲幅超200%,打敗了99%的A股上市公司,靠著賣榨菜半年賺了3個億!

還有拼多多。所有人都知道它在賣假貨,各個當事公司也對其痛恨不已,但它偏偏就是有市場!

該來的還是來了!房租之後,物價漲漲漲!

為什麼?

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字,窮。

不止中產階級沒有錢,底層更是對所謂的消費升級望而卻步。要知道,消費升級就是為溢價埋單,就是為溢價多掏錢,就是10元的商品賣50元。

國家統計局在2018年2月28日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顯示,2017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74元,中位數是22408元。

也就是說,一個月不到2000元,就是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現狀。

這種水平,你讓人們掏個大幾千去買範思哲、阿瑪尼?

所以,最終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主打低價、山寨遍地的拼多多。

對,我們知道是假貨,可是我們起碼買得起。

數據下的高低差

除了榨菜和二鍋頭,我們不要忘了茅臺近幾年來也賣的很好。

這其實也反映了一個現況:一面是高鐵爆滿、五星級酒店客房入住率上升、境外人均購物消費額領先全球的消費升級;

另一面是能在家做飯絕不去下館子、能騎自行車儘量不打車的消費降級。

這矛盾嗎?

當然不矛盾,消費升級跟消費降級在中國實際上是同時發生的。

一方面有收入階層的結構性問題,另一方面還有多元城市的結構性問題。這個事情在日本早已發生過:老齡化社會之後純高端和低價高性價比品牌的份額都是提升的,中端則是萎縮的。

該來的還是來了!房租之後,物價漲漲漲!

那麼金字塔頂端和底部差距有多大呢?

數據顯示,我國居民收入的基尼係數自2000年首次超過警戒線0.4以來,總體呈現出先攀升後穩定的態勢。但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至今基尼係數從未低於0.46,而最近三年更是逐年增大,由2015年的0.462升至2017年的0.467。

該來的還是來了!房租之後,物價漲漲漲!

我國收入水平最高的前20%數量的居民,2016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9259.5元,遙遙領先其他80%的人群;

即便是位於第二梯隊的中等偏上收入群體,2016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31990.4元,剛剛超過高收入群體的一半;

而收入最低的20%人群,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僅僅為5528.7元,不到高收入人群的1/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房租之後,物價漲漲漲!

行業上,2017年人均工資水平最高的信息和金融行業,比人均工資水平最低的農林牧漁業多出96646元,這意味著一個拿著平均薪資的金融從業者,一年可以比一個農民多賺近10萬元,而且這種差距還有繼續加大的趨勢。

還有就是體現在不同地區居民之間。

2017年全國各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前5個省市分別為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和江蘇,而最低的5個省市分別為西藏、甘肅、貴州、雲南和青海。

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為58987.96元,最低的西藏僅為15457.9元,僅比上海的四分之一略高,收入差距可見一斑。

該來的還是來了!房租之後,物價漲漲漲!

總的來說,我國的收入水平不均正在被逐漸拉大,而在居民部門槓桿不斷攀升、經濟面下行的大環境下,無疑是非常危險的。

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

在國家物質財富日漸積累的今天,可以適當轉變思路,將發展主題轉向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與質量的全面提升,即強化“民本”思維。

這一點,也許我們可以借鑑一下日本1960年推行並於十年後收穫顯著成效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其精髓在於用國民收入的增長來帶動經濟總量的增長,而不是用經濟總量的增長來帶動國民收入的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