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 《急診科醫生》你打幾分?國產醫療劇為什麼總是少點味兒?

最近有部醫療劇熱播,大家換頻道的時候有沒有瞟到一二眼?沒錯就是《急診科醫生》,鄭曉龍導演,老戲骨張嘉譯擔綱,10月收視率第一。

《急診科醫生》你打幾分?國產醫療劇為什麼總是少點味兒?

這片沒有太多吸流量的小鮮花小鮮肉,通過題材和劇情吸引目光,聘請協和醫院作為醫學顧問力求細節真實,每集結尾的急救小常識都可以單獨抓出來做個短視頻發朋友圈。

《急診科醫生》你打幾分?國產醫療劇為什麼總是少點味兒?

可惜的是,就和上半年白百何的《外科風雲》一樣,這部劇總讓人覺得有點不得味。你也說不出什麼特別的不好來,但是對比大家心中的神作還是有距離。

記得我小時候電視上是沒什麼國產醫療劇的,不知道《神醫喜來樂》算不算?那是典型的中國式醫療劇。中國人最擅長的不是討論技術,而是拿醫院這個地方演一出人生百態。比如六六編劇的《心術》就是這樣的劇。六六多精的人,她才不會去講自己也不懂的醫學倫理最前沿或是診斷技術,她就給你講一個百態故事,穩。

《急診科醫生》你打幾分?國產醫療劇為什麼總是少點味兒?

這兩年國產醫療劇多起來了。為什麼?因為國外這種類型的劇一直都是霸佔收視榜單的。出一部火一部,火一部就可以連出十幾季。換個資本市場愛聽的詞:大IP啊。但這類劇可不像那些青春後宮愛情劇改個人物姓名就能翻拍國產。還得感謝我國特色的醫療體系,這特色醫療體系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無論多無恥的編劇都休想把歐美日的醫療劇原樣抄過來,系統不一樣,根本沒法抄。

《急診科醫生》你打幾分?國產醫療劇為什麼總是少點味兒?

斷了抄襲的財路國產劇只能自己編了嘍,編劇自然要撥長避短。我們長處是家長裡短,短的是醫學細節。所以國產劇,評價最好的也是人物塑造好。在醫學細節上的缺位,當然就讓國產醫療劇少了一點味道。

《急診科醫生》你打幾分?國產醫療劇為什麼總是少點味兒?

當然,即使說到講人物故事,《急診科醫生》也排不到最優秀。其他人的演技跟不上張嘉譯,劇本直接把江珊害成分裂症,怎麼救?好好地拍中國百態倒也好,為什麼老喜歡整個海歸精英?

《急診科醫生》你打幾分?國產醫療劇為什麼總是少點味兒?

中國醫療劇總是想以德制醫,然而這既不是現實也不能實現。不是說醫生穿上白大褂就變成神仙。也不是說海歸精英就不差錢天天想做慈善。還是武俠小說好,還能有“救一人殺一人”的怪醫行走江湖。這樣的怪醫我們也不討厭甚至尊重,因為他有自己的原則。《怪醫黑傑克》那樣的醫生要是入了中國只能把醫藥費都上交國家,估計還得再捐資建一波希望小學才能上電視。即使人家黑傑克真的有心做,他會讓我等百姓知道是他做的嗎?國產劇裡的精英不像精英,倒像一個個土豪,只會廉價地施捨。

《急診科醫生》你打幾分?國產醫療劇為什麼總是少點味兒?

以德制醫的用力過猛版本,就是這部劇被黑的原因。各位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