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板垣師團最終怎麼樣了?

風雨向陽花


侵華日軍第五師團是東京大本營特別重視的部隊,甚至超過衛戍皇宮的近衛師團、比較兇悍的第三和第六等常備師團,顯著標志就是1938年6月,第五師團長坂垣徵四郎直接升任陸軍大臣,而接班的居然是教育總監安騰利吉。



(坂垣徵四郎)

“陸軍大臣、參謀總長、教育總監”被稱為日本陸軍三巨頭,由此可見第五師團在日本陸軍的分量。也因為當時在華北這是唯一的機械化師團,且不歸任何一個“軍”管隸,而由華北方面軍直轄,也可以視為日軍大本營的戰略機動部隊。

第五師團的前身是“廣島鎮臺”,1888年5月14日正式授予師團番號,曾經參加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日俄戰爭等早期戰事,是抗戰爆發前日本17個常備師團中的主力。1937年3月1日,關東軍參謀長坂垣徵四郎中將出任其第19任師團長,此時下轄步兵第9旅團和步兵21旅團,屬於常備師團、甲級師團和機械化師團三重身份,師團總兵力28000餘人。

(安藤利吉)

全面抗戰爆發後,先與湯恩伯大戰於南口,再與衛立煌血戰於忻口,在平型關遭到八路軍伏擊,最後攻陷太原,之後調回平津地區整補,期間以第9旅團(國崎登)組成國崎支隊參與進攻南京戰役,是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的大敵,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

1938年初海運入侵青島,自膠濟線南下參加徐州會戰,被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集中優勢兵力重創其坂本支隊(第21旅團坂本順),史稱“臺兒莊大捷”。徐州會戰第二階段後坂垣奉調回國,安藤利吉接任後不久編入第21軍序列,海運廣東入侵我國華南沿海,擊敗餘漢謀佔領廣州。

(板垣在前線)

年底安藤利吉升任第21軍司令,陸軍省兵務局長今村均中將任職第五師團長,調防黑龍江齊齊哈爾地區,暫隸關東軍。這個時候已經不能再稱為“坂垣師團”了,實際上坂垣擔任第五師團長只有一年零三個月時間。

至此階段的三任師團長結局是:

坂垣徵四郎:陸軍大將,甲級戰犯,1948年12月23日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


安藤利吉: 陸軍大將,在臺灣投降,1946年4月19日在上海日本戰犯監獄畏罪自殺。


今村均: 陸軍大將,在太平洋戰場投降,1947年被澳大利亞軍事法庭判處10年徒刑。

(臺兒莊戰役中的中國軍隊)


1939年11月再次海運海南島,由三亞出海在廣西欽州灣登陸參加“桂南會戰”,在爭奪崑崙關的戰鬥中第21旅團幾被全殲,4000餘人被杜聿明率領的第五軍被擊斃,旅團長中村正雄斃命,史稱“崑崙關大捷”。1940年初,今村均升任教育總監,第五師團長更換為中村明人中將,從華南方面軍改由日軍大本營直轄,調整為三單位師團和四個機械化師團之一,總兵力仍然有25000餘人,當年10月調往上海吳淞地區為戰略預備隊,不久,中村調任參謀本部部附,松井太久郎中將接任師團長,1941年10月調往太平洋戰場。

至此階段的二任師團長結局是:

中村明人:陸軍中將,1945年作為甲級戰犯嫌疑被捕,1946年被不予起訴。


松井太久郎:陸軍中將,1947年被國民政府列為重要戰犯扣押。

(崑崙關戰役繳獲日本軍旗)


1942年初第五師團佔領新加坡後,主要在印度尼西亞列島作戰,當年5月松井調任南京汪偽政府最高軍事顧問,由山本務中將接任師團長,1944年底山本務調任參謀本部附,由山田清一中將任師團長,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第五師團在印尼塞蘭島向美軍繳械投降,師團長山田清一剖腹自殺。



(平型關戰役之八路軍機槍陣地)


度度狼gg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第5師團侵華歷史,比大家知道的還要悠久。

這個廣島師團早在甲午戰爭期間,就曾經參戰。

甲午戰爭的陸戰中,最早和清軍交火的,就是這個第5師團。

這也是日本陸軍創立以來,首次與外國的陸軍對陣,以第5師團大勝,清軍敗退牙山作為結束。

隨後的第5師團又佔領平壤,強渡鴨綠江,最終攻陷牛莊(甲午最後一戰)。

10年後的日俄戰爭,第5師團又在東北和俄軍廝殺。

1937年日軍侵華開始,第5師團是第一批從國內運來的部隊。剛到華北,就參加了南口戰役。

此戰中,第5師團被湯恩伯集團死死阻擋在南口,血戰19日,才攻陷南口。


此戰中,湯恩伯集團傷亡3萬人,但日軍也傷亡近萬,其中第5師團傷亡6000多人。

激戰中,湯恩伯的國軍火力完全不是日軍對手,卻堅守每一寸陣地,往往戰鬥到最後一個人。

第5師團深感此時的國軍,已經遠非當年腐敗的清軍可以相比。

由此,第5師團開始了侵華的艱難歷程。

隨後第5師團輾轉中國南北,在華北參加了忻口會戰、太原會戰。

其中在忻口會展的平型關,被林彪的部隊殲滅了800多人的輜重非戰鬥部隊,這就是平型關大捷。而忻口會戰中,國軍集中10多萬主力,殲滅日軍2萬多人,其中主要都是第5師團。激戰中, 國軍9軍軍長郝夢齡中將、第54師師長劉家琪少將(犧牲後被迫晉為中將)、獨立第5旅旅長鄭廷珍少將等,均壯烈殉國。



第5師團還參加過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廣州戰役,廣西崑崙關戰役等等很多戰役。

期間,第5師團都有較大傷亡,比如崑崙關戰役中21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被擊斃。

但日軍具有完整的補充能力,第5師團在戰役停止後立即會得到全額補充。甚至在激戰期間,第5師團也能得到火線的兵力和武器補充,這是國軍無法實現的。

所以,第5師團得以能夠連續戰鬥。

偷襲珍珠港以後,第5師團作為主力甲種師團,參加了南下作戰,攻佔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重創了英軍。其中,第5師團和第18師團聯手,輕鬆佔領新加坡,8萬多英軍全部投降。

隨後第5師團被部署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在可怕的叢林中轉戰。

到1945年最終向盟軍投降時,部隊已經所剩無幾,師團長山田清一 中將引咎切腹自殺。


薩沙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第五師團又名廣島師團,是日本編組最早的7個師團之一,侵華戰爭爆發前的17個常備師團之一,也稱板垣師團,因為侵華戰爭中罪行累累的板垣徵四郎曾任過該師團的師團長。

板垣師團曾經在中國戰場和70多個師對陣,被日軍譽為鋼軍,但是就是這個鋼軍,卻在戰場上被中國三次打敗。

第一次是敗於平型關,1937年9月25日,日軍板垣師團的主力第二十一旅團由三浦敏事旅團長少將率領2000多人,向平型關竄犯,被我三四三旅的第六八六團、第六八五團伏擊,死傷慘重,是為抗戰以來最大的大捷。第二次板垣師團敗於臺兒莊,1937年12月,日軍沿兩路向徐州進發,其中津浦路北段之敵一路為板垣徵第五師團。

在臨沂,該師團被我龐炳勳部和張自忠部裡應外合,殺得板垣師團無法招架而潰退,然後直追四十公里,直到其竄入莒縣閉城死守待援才收兵。此役,斃傷板垣師團2000多人,粉碎了其聯合磯谷師團夾擊徐州的美夢。

第三次就是敗於崑崙關,1939年11月已經由大連運到廣西的板垣師團,和臺灣混成旅團在海、空軍掩護下在廣西欽州灣登陸後,一直北犯。結果在崑崙關地區杜聿明第五軍的第二00師、榮譽第一師、新編第二十二師等部隊圍殲,斃敵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以下軍官4000餘人,繳獲無數,號稱 “鋼軍”的第五師團又在崑崙關被打敗了。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板垣師團被派往南亞進行戰鬥,師團主力43年之後轉戰於巴布亞新幾內亞,日本戰敗後,師團長山田清一切腹自盡。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秦右史



日軍的第五師團是日軍戰鬥力最強的甲種師團之一。被稱為鋼軍。

抗戰爆發後,板垣徵四郎曾擔任第五師團的師團長,該師團被稱為板垣師團。

七七事變後,板垣師團參與南口戰役,日軍最終佔領南口。

1937年9月,板垣師團某旅團輜重車隊在平型關被八路軍伏擊。

在忻口會戰中,板垣師團抄後路,直取娘子關。有三個軍固守的娘子關陷落,太原隨之失陷。


在崑崙關戰役中,板垣師團主力21旅團被中國軍隊第5軍殲滅5千餘人,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被擊斃。這是板垣師團在中國戰場上,遭受的最慘重損失。

板垣師團在中國戰場上,共打垮中國30個師。所向披靡。中國唯一能與板垣師團硬碰硬的,只有抗日鐵軍第74 軍和新一軍。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板垣師團歸屬山下奉文指揮。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板垣師團在印尼塞蘭島投降,師團長山田清一剖腹自盡。


楊朱學派


分享專業知識,奉獻原創精品。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板垣師團又稱“廣島師團”,因為其部隊士兵多數來自於日本廣島地區。廣島地區一直都是日本的軍事要地,所以美國才選擇這個地方投放一枚原子彈。在日本陸軍編制中,板垣師團為第五師團,屬於日軍王牌中的王牌。第五師團之所以稱為板垣師團,在於其師團長板垣徵四朗。這可是個狠角色,他一手策劃了九一八事變,作惡多端。板垣徵四郎在擔任師團長期間,曾以師團大部分兵力擊潰中國軍隊30多個師。

第五師團是日本最早組建的17個師團之一,也是日本首批機械化師團。板垣師團在中國戰場上幾乎是從北打到南,從東打到西。對於日本這樣的部隊,中國軍隊都想找機會痛擊它。我軍曾於平型關殲滅過闆闆垣師團的輜重部隊。國民黨抗日王牌部隊第七十四軍在崑崙關戰役中痛殲過第五師團旗下21旅團,並且擊斃了旅團長中村正雄。

隨後第五師團被抽調到東南亞作戰,橫掃了東南亞各國。由於太平洋戰場兵力不足,又被抽調到巴布亞新幾內亞,與美軍作戰。雖然第五師團戰鬥力確實強大,但隨著戰爭的不斷消耗,戰鬥減員越來越多。在太平洋作戰中,第五師團面對火力強大的美軍損失也不小,最終在塞蘭島接受天皇的號召,選擇了無條件投降。只是可惜第五師團沒有一直呆在中國戰場,不然中國軍隊還可以再次痛擊它。


兵說


板垣徵四郎從小就是個“從軍熱”,學生時期曾報考日本幼年軍校,由於長得有點奇怪(個子矮大頭螺旋腿)被拒之門外,在死纏爛打下感動了校方而被破格錄取,在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殘酷訓練下成就了板垣徵四郎嗜血的本性。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一直在中國活動,在日本號稱“中國通”。

1931年在少壯派軍官石原莞兒等人的協助下策劃了九一八事變,為日本建立偽滿洲國立下了首功,之後官運亨通,先後擔任關東軍參謀長等職,七七事變爆發後以第五師團長的身份踏入侵華戰場,幾乎參加了全部侵華戰爭,由於板垣徵四郎從小養成嗜血的性格,成就了板垣師團窮兇惡極的本性,所犯下的罪罄竹難書。


七七事變爆發後,板垣師團編入了日本中國駐屯軍,在板垣徵四郎的率領下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事件、太原會戰、徐州會戰、臺兒莊會戰,可謂惡貫滿盈,其中在太原會戰忻口戰役遭到八路軍重創、在徐州會戰臨沂和臺兒莊遭到李宗仁第五戰區部再次重創,師團長板垣徵四郎率部狼狽逃竄,連死人物品都被中國軍繳獲。

徐州會戰後,板垣徵四郎調離華北戰場回國任陸相,成為了東條英機的心腹,由安藤利吉接任板垣任第五師團長,開始轉下華南作戰、攻佔廣州後,第五師團調回了東北加入了關東軍作為預備部隊。


1939年10月,日軍為了切斷西南交通路線、阻止國際對中國戰場物資支援,日軍發動了桂南戰役,有今村均(參與策劃七七事變)中將擔任第五師團長,在崑崙山戰役第五師團轄下的第21旅團有“陸軍之花”遭到杜聿明第五軍的圍殲,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被擊斃,這是第五師團首次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板垣徵四郎受審

崑崙關戰役之後回東北休整,1940年10月,第五師團進行了改編,由最初兩旅團四單位編制縮編為三單位制師團,並組建了機械化步兵師。日本大本營批准了南下作戰計劃後,由松井太久郎中將擔任第五師團長,加入南方軍戰鬥序列,在第25軍司令官“馬來虎”山下奉文的率領下,第五師團充當馬來半島開路先鋒部隊,短短几個月擊潰了英印十幾萬聯軍,並攻佔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後,日軍在中途島海戰失利後仍試圖攻佔新幾內亞戰略要地莫爾茲比港,以切斷美國和澳洲間的交通路線。第五師團被編入南方軍第17軍,在莫爾茲比港攻堅戰中遭到麥克阿瑟的重創後被編入新組建的第30師團,由山田清一任師團長,之後加入到南方軍第八方面下指揮,由今村均(崑崙關任第五師團長)任方面軍司令,轉戰新幾內亞群島,成了美軍強大火力下的炮灰,第五師團也宣佈解散,直到日本宣佈投降,師團長山田清一切腹自盡。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戰敗前,打算實行本土最後大決戰,利用國際法不得攻擊“醫療船”的禁令偽裝成傷員偷偷往本土運兵,船隻被美軍在菲律賓海域截獲,而船上的正是第五師團部士兵,這就是日軍可恥的“橘丸事件”,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最終逃不過正義的懲罰。

戰後,板垣徵四郎第五師團的重要人物被列入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畑俊六之後的第四大甲級戰犯,1948年揹負累累血債的板垣徵四郎被送上了正義審判的絞刑架。



賽門之略


板垣師團就是第五師團,即廣島師團,是日軍的老牌部隊之一。在抗戰初期,因師團長是板垣徵四郎而出名,1945年在巴布新幾內亞投降盟軍。

1、縱橫中國戰場的王牌軍

在抗戰開始後,板垣徵四郎率該師團在塞北連連擊敗國軍,克南口,下天鎮。在平型關後勤部隊被襲擊外,與國軍對峙忻口20餘日。連續擊敗國軍三十餘師。

(太原會戰)

該軍部分參加了淞滬會戰的金山衛登陸戰。

在1938年,臺兒莊戰役中受到中國軍隊攻擊,遭受挫折。

(臺兒莊會戰)

在之後的攻佔廣州、南寧,該軍都是主力部隊。1939年在崑崙關受到第五軍重創。

2、在東南亞的作戰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該師團進駐越南。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該師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重創盟軍。

(日軍擴張)

之後投入太平洋戰場,與美軍逐島爭奪,在莫爾茲比港攻堅戰中慘敗,損失慘重,回到朝鮮整補。

3、夕陽西下

巴布新幾內亞是澳大利亞的北部屏障,也是日軍南下的必經之路。作為精銳的五師團在這裡長期作戰。

(日軍投降圖)

麥克阿瑟實行跳島戰術,不再爭奪一城一地得失,依託強大的海空實力,攻擊日軍重要要塞,第五師團就這樣被孤單的放在巴布新幾內亞,等到投降玉音下達的那天,師團長都接受不了:我還在萬里之外征戰,國內就投降了,師團長選擇了自殺。

總結:

板垣師團能征善戰,但在中國也受到幾次挫折,平型關、臺兒莊,崑崙關。


一枚明粉


板垣師團就是日軍的第5師團,其前身為廣島鎮臺,是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最早建立的師團之一,也是全面抗戰爆發前日軍17個常設的甲種師團之一。1937年板垣徵四郎調任該師團任師團長,因此,日軍的第5師團被稱為“板垣師團”。

日軍的板垣師團採用2旅團4聯隊制,下轄第9和第21旅團。在中國戰場先後參加過南口、忻口、徐州、崑崙關等戰役。板垣師團在中國戰場只有過三次敗績,一次是1937年被林彪的115師消滅掉了1000餘人的後勤輜重部隊;一次是1938年的徐州會戰;一次是1939年的崑崙關戰役,被國民黨的機械化部隊第5軍擊斃了第21旅團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損失了5000人。1940年該師團被取消了旅團的編制,師團直接下轄聯隊,但配屬了戰車,成為了機械化部隊,人數仍然保持28200人。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5師團被派往太平洋戰場,隸屬於第25軍的戰鬥序列(司令官為山下奉文)。同年12月,該師團參加了進攻馬來西亞的作戰,並攻佔了吉隆坡。1942年該師團攻佔新加坡之後,又在第8方面軍司令官今村均大將的指揮下,轉戰巴布亞新幾內亞(今印度尼西亞塞蘭島)。1945年,日軍宣佈無條件投降時,該師團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投降,時任師團長的山田清一中將剖腹自殺身亡。


歷史軍魂


侵華日軍板垣師團是日軍的精銳兵力,有“鋼軍”之稱。自七七事變登陸中國,歷經南口戰役、淞滬會戰、平型關之戰、忻口作戰、臺兒莊戰役、崑崙關戰役等,在戰場曾和中國軍隊70餘個師數度交鋒,師團一部分支隊還曾參與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罪惡滔天,血債累累。


板垣師團即日軍第五師團,因兵員大多為廣島人,又稱廣島師團。板垣徵四郎曾任該師團第19任師團長,因此在中國該師團被稱為板垣師團。

第五師團創建於1888年。甲午海戰爆發後,曾出兵朝鮮大敗清軍,後曾參戰日俄戰爭。抗戰爆發前,日軍有17個常備師團,第五師團是其中之一。1940年後,該師團被改編為機械化師團。

七七事變後,日軍全面侵華。第五師團在指揮官板垣徵四郎的率領下,由大沽登陸編入中國駐屯軍,參與南口作戰,中國守軍湯恩伯部在日軍飛機、重炮的密集火力進攻下,最終失利,南口失陷。


1937年9月,第五師團的精銳主力、有“陸軍之花”之稱的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在平型關被八路軍115師伏擊,平型關之戰有力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振奮了全民族的抗日信心。

10月,忻口會戰打響,我守軍與日軍主力第五師團展開血戰,戰況慘烈,軍長郝夢齡等多位將領陣亡。11月,太原失陷。

1938年第五師團參加臺兒莊會戰。在外圍戰臨沂戰役中,張自忠部與龐炳勳部協同作戰,將板垣部阻擊在臨沂防線,粉碎了日軍會師臺兒莊的計劃,為臺兒莊大捷創造了條件。


後第五師團先後參戰廣州戰役、桂南會戰。在崑崙關戰役中,該師主力21旅團被中國軍隊第5軍殲滅5千餘人,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被擊斃。“陸軍之花”凋落於崑崙關。

1940年該師團改編為機械化師團。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該師團轉隸山下奉文部,征戰新、馬、泰。

後該師團幾經轉隸,1945年8月15日窮途末路的第五師團在印尼塞蘭島投降,時任師團長山田清一絕望剖腹自盡。


歲月是一條河流


日本明治維新後,逐步建立了現代化的職業軍隊,在二戰前,日本擁有17個常設甲等師團,而其中又以6個時間最悠久、戰爭經驗最豐富、戰鬥力最強的師團為核心,其中第五師團就是六大主力之一,因為其19任師團長板垣徵四郎中將最為我們國人所熟知,所以我們一般稱他們為“板垣師團”。

明治維新後,日軍的基層編制分為師團、旅團、聯隊、大隊等,師團是最高常設軍事單位,一個師團一般下轄4個步兵聯隊和獨立的工兵、炮兵、騎兵、運輸聯隊。

第五師團和其他幾個最老的師團,在明治21年(公元1889年)正式建立。第五師團的兵源主要來自於廣島地區,以及島根、山口等地。


第五師團成立僅5年,就奔赴朝鮮戰爭,參加甲午戰爭,與清軍作戰,參加了一系列戰役。10年後,又參加了日俄戰爭,在遼陽、沙河、奉天對俄軍作戰。日俄戰爭之後常年在滿洲駐屯。

沙俄發生革命之後,第五師團作為日本干涉軍的主力,在1919年到1920年出兵西伯利亞,也打了一些勝仗,但是無奈西伯利亞苦寒之地,佔領成本實在太高,最後不得不撤出蘇俄。

七七事變之後,第五師團又侵入中國,在中國華北、華東、華南不斷肆虐,日軍在中國戰場發起的主要戰役中,到處可見第五師團的影子,更為臭名昭著的是它還參與了南京大屠殺,犯下了滔天大罪。

1939年,對蘇局勢緊張,第五師團調入關東軍,參加了諾門坎戰役,當年底,又南下參與了著名的崑崙關戰役,師團下轄的第21旅團幾乎全軍覆沒。


1940年之後,第五師團開始逐漸撤出中國戰場,為將來可能的南下戰事積極備戰,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五師團隨後被派往東南亞,參與了進攻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行動,一時間風光無限,如同他們在中國戰場上的表現一樣。

但日本的豪賭很快迎來了報應,隨著美軍在太平洋上展開反攻,一個個島嶼被攻陷,日本的“國防圈”不斷縮小,第五師團在東南亞四處戰鬥,開始還能獲得兵源和物資彈藥補充,到最後幾乎就是在太平洋上煎熬等死。

到了1945年,這支滿員25000人以上的師團只剩下1萬多衣衫襤褸的士兵,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海島上艱難求生,而最終他們等來了天皇投降的消息,最後他們在印尼東部的塞蘭島向美軍投降,而師團長山田清一在絕望中悲憤地切腹自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