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這個日本人曾怒罵瓜分中國的列強,卻一手將日本帶上侵略之路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不同的歷史時期會造就不同的歷史人物,但他們不一定實至名歸。要問二戰時最名不符實的歷史人物是誰,被列為“軸心國三巨頭”之一的東條英機絕對是首選。雖然此人陰險狡詐,鼓吹侵略,惡貫滿盈,但客觀地講,他不過是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裡比較突出的一個,根本算不上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發起侵略的罪魁禍首。

這個日本人曾怒罵瓜分中國的列強,卻一手將日本帶上侵略之路

二戰末期,軍國主義者想方設法避免承認戰敗,希望保留天皇制度,以圖日後死灰復燃。而為了保全天皇就必須拋出一個足夠“重量級”的政治籌碼,此賊便被硬生生地抬到了其不配擁有的地位。換言之,東條英機不過是一枚政治棋子,一條喪家之犬罷了。不少人認為罪魁禍首正是日本天皇,然而早期的日軍高層之中卻另有一個狠角色,卻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顯得默默無聞。

此人是曾任日本首相的近衛文麿,東條與此人相比,簡直如同弱智。縱觀其一生其實非常複雜,首先,近衛文麿出身貴族,身份顯赫,12歲便繼承公爵爵位,不過尷尬的是,他的家族此時已經是家道中衰,隔三差五就有人上門催債,甚至好不給面子地將家中值錢的東西搬走抵債。學生時代的近衛文麿其實真算不上壞,相反,他對中國還持有傳統的崇敬感,對於歐美列強宰割中國的暴行憤憤不平。

這個日本人曾怒罵瓜分中國的列強,卻一手將日本帶上侵略之路

在他早期的政治主張中,比較有名的便是“東亞保全論”。他認為,此時的清朝和日本境況相同,都是處在歷史的低谷,應當團結一致結束西方國家的入侵。此時的近衛文麿年輕氣盛,對日本政客討好美英法等國的態度大為不滿,將政治視為庸俗之物,根本無心沾染。他頗像是我們常說的“憤青”,如果近衛文麿一直如此,歷史恐怕真要改寫一番了。

1912年3月,近衛文麿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攻讀哲學,此時的他還比較單純善良,不但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薰染,還經常買一些糕點送給附近的窮人,禮賢下士,稱“叫花子也是賓客”。出身貴族的近衛文麿如此平易近人,這使他的聲望迅速提升。然而就在這一時期,他結識了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一個關鍵人物——當時的日本政壇元老西園寺公望。

這個日本人曾怒罵瓜分中國的列強,卻一手將日本帶上侵略之路

西園寺公望與近衛文麿的父親是不錯的朋友,然而他卻總是以“閣下”尊稱近衛文麿。1916年,25歲的近衛文麿踏入政壇,兩年後,他在一篇論文中提出相當激進的政治觀點。他對當下日本人面對歐美列強卑躬屈膝的態度提出強烈譴責,稱日本政治家們的“得過且過主義”非常恥辱。他提出歐美國家的“和平主義”不過是為了攫取利益而維持現狀的華美辭藻而已,應當“將英美和平主義徹底推開”。

1919年,近衛文麿跟隨西園寺公望代表日本參加巴黎和會。歐洲民主運動與思潮給這個年輕的政客價值觀帶來極大衝擊,雖然他在和會上盡力試圖對抗列強,主張國家和民族平等,但此時他的潛意識裡已經開始對中國產生偏見。他認為,中國的繁文縟節和許多習慣實際上非常粗陋,觀望如今中國軍閥割據混戰、政治家苟且軟弱的現狀,他更是對這個昔日的“老大哥”非常失望。

這個日本人曾怒罵瓜分中國的列強,卻一手將日本帶上侵略之路

從1921年開始,近衛文麿的政治聲望便急速提升,1927年,日本貴族組成新的政治勢力“火曜會”,他更是離開了西園寺公望,成為火曜會的領袖人物之一。1931年9月,日軍悍然發動侵略,曾經對西方列強侵略行為大加批判的近衛文麿此時已發生徹底的轉變,他對少壯派軍人的做法大加讚賞,公開表示“滿洲事變以來所推進的方向,是我日本必須走的命運之路”

1936年2月26日,日本皇道派青年軍官發動政變,迫使岡田啟介內閣垮臺。西園寺公望為掌控局面,壓制軍部勢力,向天皇推薦近衛文麿擔任新任首相。精明老道的西園寺公望偏偏沒有想到,此時的近衛早已偏向於皇道派,1937年6月4日,在日本政壇的高呼中,近衛文麿終於上位組建內閣。然而上任伊始,他就明確表示:“為拯救今天的日本,必須打倒議會主義。”為了討好利益階層,近衛內閣將“侵略”定為其主要的政治主張。

這個日本人曾怒罵瓜分中國的列強,卻一手將日本帶上侵略之路

僅一個月後,盧溝橋事變便發生了。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近衛文麿還存有最後一絲矜持。他曾聽取了陸軍參謀本部第一部長石原莞爾和陸軍省柴山兼四郎等人的建議,於7月9日製定了不擴大事態的處理方針。然而軍部卻肆無忌憚地又增派兩個師團,中國軍隊也迅速集結,大戰一觸即發。在這個情況下,近衛文麿曾試圖與中方接觸,尋求和平的解決方式,然而僅僅是由於擔心此舉可能損毀他在日本政壇的形象,降低日本國際地位,這才讓他徹徹底底地拋棄了初衷,成為徹頭徹尾的戰爭狂魔。

近衛文麿隨後兩次卸任又兩次組閣,基本上確立了日本二戰時侵略的主要方針,對當時的世界局勢影響極大。不過,他此時的醜惡面目被一些日本政治家發現,他們批判近衛高喊和平的口號,卻親手將日本推上侵略的道路。1941年,東條英機接任首相,隨即策劃並執行了偷襲珍珠港行動,太平洋戰爭爆發。起初日軍的優勢局面令日本朝野一片振奮,近衛文麿更是激動地親自向東條贈送軍刀。然而在1944年7月,眼看戰局十分不利,近衛文麿又主張撤掉東條,組建停戰內閣。這也讓他的政治形象徹底敗裂,被嘲諷為“日本第一蠢人”、“戰敗主義者”。

這個日本人曾怒罵瓜分中國的列強,卻一手將日本帶上侵略之路

1945年初,近衛文麿深知日本必敗,形如喪家之犬。此時,他唯一的主張就是想方設法地保全天皇制度。他提出以昭和天皇退位,明仁太子繼位繼位的方式換取天皇制度的保留,但當時的裕仁痴心於“一億玉碎”,不但不予採納,還將軍國主義分子小磯國昭大將任命為首相。二戰結束後,近衛文麿曾跟麥克阿瑟套近乎,試圖將挑起侵略的罪行全都甩給東條英機和統制派軍閥。麥克阿瑟不明所以,對近衛大加讚賞,卻引得日本國內罵聲一片,紛紛指責其是“頭號戰犯”。

1945年11月,盟軍開始對盧溝橋事變進行調查,近衛文麿得知後面無血色。12月6日,盟軍正式下令逮捕近衛文麿,此時,天皇派遣特使前來勸說他在法庭上洗刷天皇的罪責。近衛文麿卻說:“為天皇效力我什麼都可以做,但在法庭上我不可能說謊,作為戰爭指揮責任是是沒法推脫的,總要歸結到作為大元帥的天皇陛下,我覺得我無力替陛下辯護。”

這個日本人曾怒罵瓜分中國的列強,卻一手將日本帶上侵略之路

1945年12月16日清晨,近衛文麿服毒自盡。在遺書中,他提到自己在二戰中的政治錯誤,對日本戰敗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卻對自己挑起侵略的罪行隻字不提。一個單純好心、不願沾染政治的年輕貴族,卻一步步變成滿口和平口號、實則充滿野心的戰爭狂魔,這樣的轉變實在是太過徹底,實在是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