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拍風光常提到“堆棧法”是什麼意思?

LosAngeless


您好,在風光攝影后期之中,堆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巧——在沒有帶濾鏡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堆棧來模擬慢門流水流雲效果,同時還可以讓車軌更加密集,在高ISO拍攝時還可以進行降噪工作等等。下面我就來給您詳細說明一下要怎麼進行堆棧~


堆棧的前期拍攝

堆棧的前期拍攝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我這裡分成三個步驟來為您說明,只要遵循這個三個步驟就可以輕鬆拍出優質的前期堆棧素材照片。

1. 選對適合堆棧的場景

這個是最重要的一個要點了,我們選擇的場景應該是適合堆棧的,否則後面的內容都是空談。

適合堆棧的場景:水面、雲朵、車軌、螢火蟲、降噪等等

2. 保持機位不動

這是第二個要點,即需要三腳架的幫助,為了我們堆棧起來更加方便精確,我們要把相機架設在三腳架上保持穩定拍攝。

3. 連續拍攝

這個要點是比較考驗我們的經驗的了,我們對於一個場景設置好參數之後,進行連續拍攝就可以了。但是具體連拍多少張、間隔時間是怎樣的就要看具體場景設置了。


堆棧的後期技巧

相比前期的一些經驗性的操作,後期的堆棧合成就非常簡單了。我建議大家把要堆棧的照片提前整理到一個文件夾裡面,這樣比較方便去載入。

首先選擇“文件-腳本-將文件載入堆棧”,然後選擇我們提前準備好的文件夾裡的照片載入進來。

然後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勾選自動對齊選項,然後載入智能對象。

最後,我們選中智能對象那個圖層,選擇“圖層-智能對象-堆棧模式-平均值/最大值堆棧”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


Bearie


堆棧法是前些年發明的拍攝和製作照片的方法。堆棧是英文詞heap和stack的意譯,凡意譯詞都可望文生義,堆棧法就是堆積暫存多幅照片生成新照片的方法。堆棧法因星軌圖等一炮而紅,成為攝影大家庭的佼佼者。

此前拍攝星軌圖因時間太長有很多問題難以解決,比如長時間的曝光感光器件會發熱出現熱燥,有時因擔心曝光不足需要提高感光度也增加了圖像的噪點等等。有了堆棧法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堆棧法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可以避免失誤,比如我們用長時間拍照,一旦失誤就是很多時間的損失,而堆棧法是在短時間內拍了一張一張的照片,有問題馬上可以發現,可以隨時調整。

堆棧法要求照片在同一個機位拍照,所以要求三腳架一定要穩定,同時要備好快門線以保證照片的質量。這樣拍的照片可以做成星軌圖,也可以做成延時攝影。


蘭闍藝文


堆棧,是風光攝影后期的重要方法。這幾張圖片,我都採用了堆棧合成。如何用好堆棧?它很複雜嗎?其實不難,飛俠這裡給大家介紹最實用的二個功能。


第一個:合成星軌

先看我們的素材。飛俠學生“金鳳凰”拍攝的衛星觀測站,單張ISO1600,F2.8,曝光30秒,拍攝了300張左右,我選取了其中124張。

拍時星軌,每張照片的間隔要儘可能的短,否則合成星軌之後,容易有斷點。

打開Photoshop,將星空素材載入堆棧:

點擊瀏覽,選擇素材所在的文件夾。

把素材全部選中,然後點擊“打開”,將文件載入。

這個時候要注意,有一個關鍵點:把畫面左下角的“載入圖層後創建只能對象”要打勾,選取上。點擊“確定”。

經過電腦PS的處理,把124張素材載入圖層並形成“智能對象”之後是這樣的:

接下來是最重要的環節:點擊選中“智能對象”文件之後,選擇:圖層-智能對象-堆棧模式。我們可以看到,裡面有多種模式。如果合成星軌,選擇“最大值”。

現在看看,你的畫面變成了什麼樣?星軌形成了!“出軌”原來這麼簡單。

我在通過文件-存儲,選擇JPEG文件格式,就可以把圖片導出,發朋友圈炫耀吧。

記住,合成星軌,選擇堆棧模式的“最大值”!

現在說說堆棧的第二個功能:模擬慢門。

這張圖拍呢,我拍攝於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HAPA音樂廳,ISO200,F9光圈,1/6秒一張。間隔三秒,我拍攝了200張左右。

選取了拍攝的80張照片,作為堆棧的素材。

同樣的操作,將素材載入堆棧,形成智能對象,選擇堆棧的模式。注意:如何你打算模擬慢門效果,就要選擇“平均值”。

點擊平均值,看看畫面的效果吧,是不是很驚豔!實現了“肉眼所不能及”的精彩,水面和雲彩,都霧化了。

操作起來,一起學好後期堆棧,讓畫面更出彩。


網際飛俠


風光攝影師在近二年中隨著photoshop版本的升級和電腦計算能力的提高,用堆棧法拍風光片是風光玩家暗暗常用的後期方法,堆棧法拍攝並處理後的照片可以獲得比普通HDR和單張拍攝獲得更大的光比寬容度,圖片的光電噪點也能明顯的改善,常常在年輕攝影師中會發現他們的風光大片非常細膩、寬容度也很高,所以目前在藝術攝影領域使用堆棧法拍攝日出日落為背景的風光、地理、地形、城市夜景、星空、星軌需要長時間、大光比題材中經常看到,他們往往採取RAW圖片格式,當然JPEG格式也可以,只是前者在後期處理上可以有更多的調整,往往會用20張甚至更多的照片進行疊加,這裡想說,後期PS處理過程對電腦的配置要求也非常高.


烏祖虹獨立攝影人


拍風景時用的所謂堆棧,指的是用同取景畫面的多張照片在後期軟件中疊加合成,模擬長時間曝光效果的一種拍攝技術。簡單來說,就是把相機裝在腳架上,保持構圖不變,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內拍攝N張照片,記錄此場景中的變化,最後放到PS裡疊加合成為一張照片。例如讓雲模糊,讓海面霧化,讓星軌成線等。不過,堆棧成功模擬慢快門需要單次拍攝時的快門速度匹配,否則也會失敗的。具體的就不多說了,其他回答者都把後期操作說了個遍。有興趣的加我關注,查看文章列表。


漫影一路


對於拍風光常提到“堆棧法”我也還沒嘗試過,也正在學習。

不過通過字面得意思,以及看了相關大師的詳細教程,我個人理解就是選擇一個場景,固定機位連續的間隔拍攝多張照片,然後通過後期軟件進行合成到一張照片。這就是提到的“堆棧法”。具體的操作應用可以看看其他大師的回答,他們說的很詳細也非常棒。


小鎮青年影像


堆棧,就是把多張圖片利用ps的堆棧功能做成一張圖片,不僅僅是可以用來製作星軌,在堆棧菜單裡有幾個不同的堆棧算法,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這個需要靈活運用。星軌的堆棧拍法就是固定機位,儘量用大光圈,單張照片曝光時間控制在30秒內,具體的曝光時間一般是以地面上的景物曝光量正常為準,因為一般拍星軌都要有個地面景物做襯托。設置好這個曝光時間之後就是連續拍攝了,一般星軌每張照片之間間隔不超過4秒,超過的話星軌容易連不成線,圓形星軌大概需要4個小時拍攝時間,就是說4個小時你會拍很多張照片,然後把這些照片導入到ps堆棧,堆棧模式是選明度還是亮度什麼了,很久不弄了忘記了,這樣出來的效果就是星軌了,拍滿天流動的雲,車燈的光繪等都可以用堆棧的方式,手打的就寫這麼多吧,不會的可以問百度,比我說的詳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