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戶外活動,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

夏季是出差的季節,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家庭、驢友等選擇到野外活動。每年都聽聞不少人在野外遇難。哀悼之餘更值得我們反思——野外活動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 尤其是對那些沒有野外經驗的群體。我個人因工作需要常年跑野外,在6-7年的野外生活中,跑遍新疆全境,以及四川、雲南、秦嶺等地,受過傷、流過血,換來些許微不足道的經驗和教訓,未必有用,權當解悶。

切記:本文僅僅是針對一些沒有任何野外經驗者,可以參考,不值得照搬,另外探險家、資深戶外者、經驗豐富的科考專家建議繞道。

戶外活動,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

1 車上不睡覺

車上不能睡覺,這是我第一次跟馬老師出差被告誡的。野外活動不同於觀光旅遊。很多時候會遇到危險的地段和環境,如果在車上睡覺,遇到危險時刻不能快速反應。此外,車上睡覺也容易把“睡意”傳給司機。車上睡覺的危險,我的身邊有血的教訓。2015年,原國家林業局某院去西藏墨脫考察,途中翻車了。當車發生危險的時候,別人都做好了防範準備,而車上有1人在睡覺,沒有任何防範。結果睡覺的人全身粉碎性骨折,而其他人安然無恙。

2 外出找嚮導

到野外陌生的環境,一定要找當地的嚮導。當地嚮導熟悉山裡的環境,知道哪裡有危險。舉個簡單的例子,南方的山植被茂密,很多時候即便是到了懸崖邊緣,你也不一定發現。去年我在白水河國家級保護區調查川金絲猴期間,一位陝西人士私自跑到保護區採藥,結果墜崖而死。我親眼目睹了他落下的懸崖,周圍植被非常茂密,如果沒人告訴你那裡是懸崖,你幾乎不可能發現。

戶外活動,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

在白河考察川金絲猴

3 轉路不翻山

在野外一定不要想著走捷徑。我年輕的時候,出野外喜歡走捷徑,喜歡翻山走近路。這期間付出了很多代價,不僅給自己帶來危險,也影響團隊工作。有一次在和碩境內的天山尋找高山兀鷲,我為了和老師們會合,選擇從近道翻山。在山下看著很平坦,結果到了山腰都是陡坡,上下不得,幸虧隨身攜帶攀巖繩,僥倖脫險。後來明白能轉路一定不要翻山。翻山一是耗費體力;二是有很多不可預知的危險。換個角度,如果翻山那麼簡單,當地人為何繞路,人家傻啊?本地人長期生活在這裡,知道以何種方式上山是最安全,最節省體力。

戶外活動,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

進入高山兀鷲巢穴,此處海拔3500米

4 要走尋常路

現在很多年輕人不走尋常路,可是在野外一定要走尋常路。世界上本無路,走得多了便成了路。正是因為走的人多了才安全。我們不是探險家,不需要自己去開闢新的道路,只要沿著路走就可以。走別人走過的路,一是安全,二是節省體力。如果沒有路,千萬不要輕易去探索,很容易迷路,也很危險。

戶外活動,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

被困新疆狼塔冰溝

5 防蟲不防獸

我給別人講座被問得最多的問題是——野外遇見猛獸怎麼辦? 別國情況我不瞭解,但是在中國你遇見猛獸的概率和中彩票差不多。我跑了6-7年野外,就遇到過一次熊,二次狼,這還是我們有意調查、尋找它們的情況下。再者,你不願遇見猛獸,猛獸也不想看到你。它們的嗅覺非常靈敏,一般聞到人類的氣息就會遠遠離開。相比於野獸,一些小動物更值得我們提防,比如旱地螞蟥。它們在南方山地草叢上隨處可見。旱地螞蟥最容易襲擊人的地方就是褲腿和腳踝之間,這個地方最容易暴露出來。當地人防旱地螞蟥的神器是一雙布襪子,把褲腿套進去。如果沒有布襪子可以買一雙足球襪,把褲腿縮進去,不給旱地螞蟥留下空隙。防範措施非常重要,即便被咬到也不必大驚小怪。旱地螞蟥沒有毒,只不過它們吸盤上帶有抗凝血劑,會讓你流些血而已,一般不會產生大的危害。

戶外活動,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

旱地螞蟥 趙序茅 攝

6 重點要防蛇

與旱地螞蟥相比,蛇尤其是毒蛇對人的潛在威脅更大。上一篇文章我提到過怕蛇是人的天性,但要理性認識蛇,減少不必要的恐懼。記住:人不是蛇的食物,蛇製造一口毒液要消耗很大能量。因此,蛇幾乎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很多人擔心遇見蛇咋辦?兩個字“涼拌”。蛇最有效的武器是偷襲。如果彼此遇見,它就先去了優勢。你離開就可以啦。野外被蛇咬,往往是你偶然闖入蛇的地盤,而它們沒有迴避的時間和空間,只能進行本能的自我防禦——咬你。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蛇發生:穿上高幫鞋,不走草叢,不用手翻石頭。如果還是不幸被蛇咬了。第一要義就是排毒。即便是再毒之蛇,蛇毒傳播也需要時間。被咬之後,在蛇牙齒印周圍扎針,而後用吸細毒器儘可能地吸出毒液。之後,要確認是哪種蛇咬的你,不是報仇,而是更好地針對性治療。最後送醫院。

戶外活動,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

菜花原矛頭蝮 張濤 攝

7 不能走夜路

在野外且記不走夜路,到了晚上如果不能回到住處,建議找個安全的地方休息。晚上行走有很多不可預知的危險。除非你對路段絕對地熟悉,否則不走夜路。

戶外活動,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

在新疆夏爾希裡 孔凡奎 攝

8 選擇過夜地

不走夜路,就要選擇在合適的地方過夜。這個話題非常大。過夜地儘量找個平坦、開闊、背風、靠近水源的地方。至於什麼地方可以過夜需要現場考察。但是有幾個地方是不適合過夜的,比如山頂、河邊、草叢、迎風坡、亂石灘等。

戶外活動,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

在天山扎帳篷

9 生起一堆火

如果晚上在外面過夜,要生起一堆火。在野外求生,大家更多注意到水。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是野外生存,往往不缺水,而缺火。高山之上,夜間溫度比白天低上至少十幾度,如果沒有足夠的溫暖,一晚上就能讓人虛脫。而火可以帶來安全、溫暖和希望。可是在野外生起一堆火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不必用鑽木或者打火石的方式取火,能夠用打火機在溼漉漉的森林中升起一堆火已經不易了。關於如何科學地生起一堆火,語言的表達略顯蒼白,總結為八個字——以小燃大、循序漸進(感興趣的話再詳細介紹)。

戶外活動,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

在白水河考察

10 不作不會死

這一條可以貫穿整篇,野外切記:不作不死。野外的危險來自於自然和人為兩個方面。自然的因素諸如火山、地震、泥石流等,往往是不可控的,只能提前防範。重點注意的是那些人為可控的因素,簡單說就是不要作。作死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以下總結了幾種作死的行為:

車上呼呼睡,下車任我行

不聽嚮導言,離隊不合群

光腳進草叢,雨天爬陡坡

徒手逗毒蛇,隨意採野果

翻山不繞道,逞能攀絕壁

深山走夜路,河邊扎帳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