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放管服”改革多管齊下 環保產業柳暗花明

“放管服”改革多管齊下 環保產業柳暗花明

點擊上方“中國環境新聞”可以訂閱哦!

在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大背景下,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柱產業,環保產業能否化解成長中的困難、擔起大任?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的《關於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再次強調加快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為產業發展提振信心。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對環保行業從熱捧狂飆到迴歸理性,使不少環保上市或擬上市公司估值走低。加之去年年底開始,國家嚴控地方PPP 項目融資、新一輪去槓桿啟動,環保企業融資渠道收縮、融資成本上升。

最直接的表現是,不久前神霧集團、盛運環保、ST 中安、凱迪生態等一批環保企業出現違約,東方園林10 億元債券發債失敗。上述系列現象和事件導致各界對環保產業“ 唱衰”的聲音不斷。

《指導意見》的出臺如雪中送炭,其中明確生態環境領域的“放管服”改革,要以推進環保產業發展為抓手。環保產業這一政策主導型產業再次獲得支持。不僅如此,細讀《指導意見》,發現其中對影響環保產業發展的現存問題給出瞭解決之道。

比如,環保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被關注。來自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的數據顯示,大型民營環保企業的融資(如發債)成本普遍上升3 個百分點以上,中小型環保企業幾乎無法融到資金,不少企業因而面臨資金鍊斷裂和違約、倒閉等嚴峻挑戰。

但同時,汙染防治攻堅戰是一場大仗、硬仗,各地在推進過程中,治理需求大、市場大,資金需求更大。如何打好這一戰役?《指導意見》中提出,“加快生態環境項目實施,釋放環保產業有效需求”、“ 創新綠色金融政策,化解生態環保企業融資瓶頸制約”。

一方面,為汙染治理項目資金提供保障,“ 建立健全中央環保投資項目儲備庫;建立項目儲備、實施成效與資金安排聯動機制。”

另一方面,著力幫助環保企業走出融資困境,針對科技型環保企業等缺乏資產擔保融資的問題,“ 鼓勵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推動開展排汙權、收費權、應收賬款、知識產權、政府購買服務協議及特許經營協議項下收益質押擔保融資。”

同時,PPP 項目也在進一步規範的基礎上,得到肯定和支持。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大規模調整PPP 項目政策,大批環保類PPP 項目被叫停,直接導致參與項目的環保企業無法繼續獲得融資。

《指導意見》明確在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過程中,“ 採取多種方式支持對實現汙染防治攻堅戰目標支撐作用強、生態環境效益顯著的PPP 項目”,這對參與PPP 項目的環保企業來說也是利好消息。

又如,惡性低價中標這一環保行業頑疾再次被“點名”,《指導意見》明確“加強行業規範引導,促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近年來,雖然惡性低價中標現象有所好轉,但仍然影響著行業收益率。對此,《指導意見》提出“依託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研究發佈重點領域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基準收益率,引導行業投資合理收益。”

此外,還將“ 開展生態環保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對企業形成約束;而“ 分類制定出臺《生態環境項目技術標評標指南》,指導招投標機構完善評標流程和方法,加大生態環境技術和生態環境效果評價分值權重”,將從招投標機制的根本上有效遏制惡性低價中標的出現。

再如,價格、稅費問題一直是環保企業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在價格方面,目前環保行業汙水、汙泥、固廢處理等收費機制亟待完善,而實施綠色價格機制將從服務價格和市場容量兩個方面利好環保行業。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對汙水處理、固廢處置、節能減排等多個領域的價格形成機制做出了指導。比如,明確城鎮汙水按照汙水處理和汙泥處置成本併合理盈利的價格機制進行動態調整;到2020 年年底前,全國城市及建制鎮全面建立生活垃圾收費制度等。

《指導意見》強調加快落實這一機制。而更加細化的“研究完善市場化的環境權利定價機制,推動環境權益及未來收益權切實成為合格抵質押物”,更有利於資本市場對環保企業運營資產的估值提升,提振市場對於環保行業長期投資的信心。

對於環保企業多次呼籲的稅收優惠政策,《指導意見》則明確“配合有關部門制定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稅收優惠和補貼政策,積極落實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和第三方治理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以上只是以點帶面的幾個方面,可以看出,決策層對行業、產業在發展中的動向正在保持時刻關注,對問題也能夠及時“把脈問診”、“開方診治”。實際上,《指導意見》還有更加豐富的內涵和更加詳實有效的措施,希望新政出臺後能快速體現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上,讓環保產業迎來柳暗花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