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江蘇鎮江的地名變遷,從“丹徙”、“京口”到“鎮江”背後的歷史

江蘇鎮江的地名變遷,從“丹徙”、“京口”到“鎮江”背後的歷史

江蘇鎮江地名由來,背山面水、地勢險峻,古乃兵家必爭之地

鎮江是中國江蘇省所轄地級市,位於江蘇省西南部,中國東部沿海、江蘇南部,古時稱"潤州",民國時期為江蘇省省會。是長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和國家級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重要組成部分;長江和京杭大運河在此匯就中國"江河立交橋"座標,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譽。

江蘇鎮江的地名變遷,從“丹徙”、“京口”到“鎮江”背後的歷史

鎮江是有三千年文明史的古城。可見諸史籍記載或文物證明,鎮江最早的地名稱作“宜”。。1954年,在丹徒縣大港煙墩山發掘的西周初期宜侯夨墓,得到一件銅器“夨簋”,銘文有一句話“王令虔侯夨曰:繇,侯於宜。”據郭沫若、唐蘭等學者考證,這個“虔侯”原本是虞侯,周良王改封他為宜侯。

江蘇鎮江的地名變遷,從“丹徙”、“京口”到“鎮江”背後的歷史

到了春秋中葉,鎮江有了“朱方”之名。後來越滅吳,楚又滅越,於是改朱方為“谷陽”。秦始皇滅六國後,巡遊天下,到了谷陽,聽信方士之言此地有“王者之氣”,就近調來“勞改營”的三千紅衣囚徒,鑿通京硯山,改谷陽為“丹徒”以汙之,看你還出皇帝不!

江蘇鎮江的地名變遷,從“丹徙”、“京口”到“鎮江”背後的歷史

東晉初,丹徒縣治始遷京口。東晉後期,劉裕出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裡,此乃其長期經營並最後禪晉建宋的基地。由於京口在南朝宋首都建業的東北,故稱“北京”,這是鎮江知者甚少的一個異名。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丹徒與延陵兩縣合併而稱“延陵”縣。開皇十五年置“注州”,這是鎮江又一異名。直到宋政和三年(公元1139年),才正式稱“鎮江”,一直沿用至今。

江蘇鎮江的地名變遷,從“丹徙”、“京口”到“鎮江”背後的歷史

鎮江,這個地名可謂很好的闡釋了這個地方的地理位置。鎮江北部沿江岸—帶地勢比較低窪,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民間取名一般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詞,以示祈望平安。但更合理的解釋還是因為其險要的地理位置和關鍵的戰爭要塞。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潤州為鎮江。據說,當時統治者認為鎮江的地理位置優越,背山面江,形勢雄險,為鎮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鎮江。

江蘇鎮江的地名變遷,從“丹徙”、“京口”到“鎮江”背後的歷史

鎮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鎮江名稱的演變反映了鎮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爭之地。自1985年以來,鎮江已被列為我國沿海開放城市、重點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鎮江港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具有比較完整的海關、商檢等口岸管理服務機構設施。從此,“鎮江”之名更加聲譽大振,蜚聲四海、五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