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內心秩序的重建,《我家那小子》這堂“成長課”打動你了嗎?

文|攻主(珞思影視研究組)

當這檔綜藝接近尾聲之時,所有人會發現,對於情感關係的觀察最後終將指向成長——這種成長並非"刻意",它其實一直潛藏在情感關係的鋪陳之中。

今晚,湖南衛視《我家那小子》將迎來第11期,這檔自7月開播,以相對低配置的明星嘉賓陣容意外引來大量關注度和討論的"觀察類綜藝",快要和觀眾說再見了。

如果說綜藝都有敘述線,站在《我家那小子》第11期的當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這條隱藏在錢楓、陳學冬、武藝、徐海喬日常生活中的"敘述線"就是"成長",這種成長與幾位嘉賓的表現如影隨形,而跟著他們一路行來的觀眾,最終也從這種成長中獲益良多。

內心秩序的重建,《我家那小子》這堂“成長課”打動你了嗎?

"成長"是懂得放棄

網絡有句流行語,"年輕人才做選擇,成年人兩個都要",但其實我們都懂,真正的成長絕對不是"什麼都要",而是"捨得選擇/放棄"。有時,這些選擇或對執念的放棄,不過是成長後對他人多了更多的瞭解。

武藝,就是這樣一個成長的範本。

內心秩序的重建,《我家那小子》這堂“成長課”打動你了嗎?

從《我家那小子》第一期開始,"家"就是武藝這個單純、平和少年心中的最大"遺憾",他反覆跟朋友提起自己年少時最害怕的就是父母之間的吵架,也一廂情願覺得其實爸爸和媽媽之間是有感情的,為了讓家庭破鏡重圓,他拉著父母一起錄製節目,也不諱言曾有過的失望,"他們兩個是真的演員,錄製節目時都很好,但一錄完就……"

內心秩序的重建,《我家那小子》這堂“成長課”打動你了嗎?

這種對於"完整"的渴求甚至一直蔓延到節目之外,7月28日,《我家那小子》播出的前期,武藝曾經在微博發送過"我的心願",那條微博下,是武藝珍藏的全家人的照片,也是武藝渴望父母能夠重新聚到自己身邊的願望。

內心秩序的重建,《我家那小子》這堂“成長課”打動你了嗎?

但看過節目,觀眾都能感覺到,一對夫妻之間感情的濃與淡,或許是這世界上最玄妙的事情——武藝爸爸說"家就是我的全世界,你媽是全世界都是她的家",但演播室裡的武藝媽媽卻紅了眼眶,"不是世界就是我的家,而是我沒有家了"。

感情,說到底是當事人自己的事,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當事人自己才懂。而在節目播出一個多月之後,《我家那小子》中的武藝不再是一個對"父母團圓"有執念的男孩。

上週的節目裡,對於來訪的父親,他說出了一個小小的心願,只希望全家人能有一個微信群,"不至於有個什麼事,你跑來我們三個人(爸爸,武藝,武星)的群,然後我們再讓媽媽知道。"

內心秩序的重建,《我家那小子》這堂“成長課”打動你了嗎?

9月9日,在那期節目之後,武藝在微博提到,比起自己想要家庭完整的心願,"更希望父母能夠真正的獲得開心和幸福"。

放下執念,不等於放下幸福,就像網友評論的那樣,不論父母是否在一起,但他們對武藝和武星的愛不會變,"他們有著永遠不會斷開的聯繫,那就是你和星星。"

內心秩序的重建,《我家那小子》這堂“成長課”打動你了嗎?

"成長"是挑戰自我

如果說武藝的成長課是放棄,那陳學冬和錢楓的"成長"就是挑戰自己。

跟武藝有些類似,陳學冬的個性裡潛藏著原生家庭的影響,這種影響讓他成為了一個"善於照顧他人但不善於照顧自己"的人,他會把周圍人的一切打理到位,但一回歸到自我,不管是吃住行,都異常"隨便"。

內心秩序的重建,《我家那小子》這堂“成長課”打動你了嗎?

《我家那小子》中,他對於自己的挑戰看起來更多接近於極限運動——開飛機、浮潛、荒野生存,但其實,所有這些挑戰之外,是陳學冬想要認清自己的一顆心。

內心秩序的重建,《我家那小子》這堂“成長課”打動你了嗎?

作為一名35歲的"大齡男青年",錢楓在《我家那小子》首期中對於成年人戀愛的觀點,曾戳中了無數"空巢青年"的心。許多人還記得他在摩天輪上的獨白,"大家都防著,怕受傷","沒有那種奮不顧身的感覺,去把自己的心完全打開投入","愛情是衝動的感性的,越理性越找不到"。

內心秩序的重建,《我家那小子》這堂“成長課”打動你了嗎?

"第一次相親"的錢楓發朋友圈求助

但一路看下來,錢楓是《我家那小子》裡挑戰自己挑戰得最狠的一位——這種挑戰比陳學冬的那種極限嘗試可能還徹底,他先是向自己的體重發起挑戰,極力對抗自己貪吃的缺點,而在最新一期和今晚播出的這一期裡,他開啟了人生35年裡的第一次相親。

內心秩序的重建,《我家那小子》這堂“成長課”打動你了嗎?

第一次相親的錢楓異常緊張

觀眾不難在這種改變中看到日常生活裡的自己——在等待相親對象到來的時間裡,錢楓異常緊張,不停搓手、與身邊的朋友搭話,而在已經曝光的預告片中,這第一次的相親似乎不甚成功,但對於錢楓而言,邁出這第一步其實已數難得。

害怕受傷,但渴望有一個人能夠與自己分享孤單寂寞;愛情需要衝動和感性,但也不拒絕用最常規的方式多去接觸一些合適的人。這樣的錢楓,其實更貼合現實中的"空巢青年":怕受傷,但又無法停止自己追愛的步伐。也對,對於未來那個可能攜手陪伴自己走過一生的另一半,誰會不好奇呢?

內心秩序的重建,《我家那小子》這堂“成長課”打動你了嗎?

"成長"是想到他人

武藝的成長是放手,錢楓、陳學冬的成長是勇敢挑戰自我,那徐海喬的成長又是什麼呢?

旅行往往能看出一個人的真實個性,如果說前兩期有關青海之行的記錄讓所有人對海喬有所失望,那今晚播出的《我家那小子》,則讓人看到一個成長後的海喬。

內心秩序的重建,《我家那小子》這堂“成長課”打動你了嗎?

青海之旅的第一天,徐海喬的表現曾"漏洞百出"

青海之行的第一期節目裡,徐海喬的表現確實不夠合格——錯過飛機、顧著趕路忽視了所有人吃飯的問題、定酒店失敗不得不迎來三個人擠在一個屋子裡的尷尬。這時,是貼心的李欣燃用大度的個性挽救了一切。

內心秩序的重建,《我家那小子》這堂“成長課”打動你了嗎?

燃燃的貼心化解了徐海喬的不安

徐海喬真的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個人主義者嗎?其實不是,尤其是在燃燃的陪伴下,他骨子裡的暖被一點點發掘。

內心秩序的重建,《我家那小子》這堂“成長課”打動你了嗎?

新一期節目中海喬悉心照顧燃燃

15日晚播出的這期最新節目中,他凌晨4點起床,帶著李欣燃和王浩鈞看日出,而在隨後的茶卡鹽湖之行中,從人肉找車位,到主動與工作人員溝通完成燃燃拍照的心願,再到買傘買吃的排隊一條龍服務,這種"成長"的觀感,是最直接的。

11期節目,11個主題,從"成家吧!兒子"到"成長吧!小子""改變吧!小子""堅強點!小子"再到"相愛吧!小子"……在《我家那小子》的觀察鏡頭下,四位嘉賓從日常生活的展示,逐漸走到自我內心秩序重建的道路上來,這種"成長"的烙印自然而又深刻,因此能夠輕易撬開觀眾的心。

內心秩序的重建,《我家那小子》這堂“成長課”打動你了嗎?

一路行來,三個月過去。下週,《我家那小子》就將迎來最後一期,當然,這三個月的成長對於四位小子來說,只是他們生活的一個斷面,但是恰恰是這些斷面的鮮活,讓所有年輕人能夠浸潤到他們的生活中去,體驗自我,認識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