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品味人生:人生重在認識自己


品味人生:人生重在認識自己


我們正確認識自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所謂“當局者迷”,我們有時也不善於認識自己。對自己的形象、優點、缺點、興趣愛好、性格、氣質、能力等等,都不能全面準確地把握。認識自己是件最難之事,在古希臘雅典有個德爾斐那裡立有一座阿波羅神的廟宇,其門廊的一塊石碑上刻著一句警世名言:“人啊,認識你自己。”這一句名言深得哲人泰勒斯的認同,曾有人問泰勒斯“什麼是最困難之事?”他的回答是:“認識你自己”接著又問:“什麼是最容易之事?”他的回答是:“給別人提建議”沉思與啟示蘇格拉底也說:“認識自己,方能認識人生。”人最大的困難是認識自己,最容易的也是認識自己。很多時候,我們認不清自己,只因為我們把自己放在了一個錯誤的位置,給了自己一個錯覺。所以,不怕前行路上坎坷,只怕從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大文豪蘇軾寫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點也沒錯,一個人要想認識自己有時候的確比較難,一般來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周圍的人對我們的態度和評價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瞭解自己。我們要尊重他人的態度與評價,冷靜地分析,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品味人生:人生重在認識自己


我看過這樣一則寓言故事:“有一隻貓,總想巡找最偉大的東西,有一天它從一間房子裡跑出來,看到高懸在空中、放射著萬丈光芒的太陽。就曬太陽。那隻貓對太陽公公說:太陽公公,你真偉大,你讓我感受到了溫暖。太陽說:我才不偉大呢,你看見雲了嗎?“呆會兒烏雲姐姐出來,它就能把我擋住了,你就看不見我了。”於是那個貓對雲說:“烏雲姐姐,你真是太偉大了,連太陽都被你遮住了。” 雲卻說:“我才不偉大呢,風才偉大呢,它可以輕易的把我吹走!這你就明白誰最偉大了嗎。”一陣狂風吹過,雲消霧散,一片晴空。貓又對風說:風,原來你是最偉大的。風對貓說:我不是,你看見你對面那座牆了嗎?不管多大的風到他那就會停下來的。貓轉過頭對牆說:原來你是最偉大的。牆對貓說:我也不是最偉大的,你看我很壯實。其實我的底部都被老鼠掏空了。老鼠才是最偉大的!貓來到老鼠洞,問老鼠:原來你才是最偉大的!老鼠戰戰兢兢的說:我?別開玩笑了。你老人家在洞口曬太陽我們一家好幾十口人都餓著呢。你才是最偉大的。貓這才恍然大悟,自己一味的去追隨最偉大的東西,卻忽略了自己,原來在他自己的世界裡,他自己才是最偉大的!

品味人生:人生重在認識自己

這個故事說明正確認識自己是走向成功的基石。“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如果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就可以從中懂得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從而達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能夠正確認識自己了,那麼距離成功還會再遙遠嗎?所以只有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對自己充滿自信,不斷髮揮自身的潛力,才能將我們生存的意義充分體現出來!具說在湖南郴州市小東江的江心當中,有一座小孤山。孤山上建有一座廟宇,在旁邊刻著一幅對聯:上聯:我是誰:下聯:誰是我;這兩個問題,概括了佛家對人生和宇宙真相的無盡思悟,也是在“認識你自己”盡思悟;在北京石景山區有個慈善寺,清世祖順治皇帝在該寺出家,寫了一首《歸山偈》“……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閤眼矇矓又是誰?不如不來亦不去,也無歡喜也不悲。”這是對“認識你自己——我是誰”的一種追問與回答。而美國前任總統羅斯福這樣認識自己,我沒有任何專長,每一方面都屬於中間水準。有的比我水準稍高,有的比我水準稍低。比如體能方面,我跑得不快,游泳也勉強;騎馬比較內行,但是離塞馬的技術還很遠。我的眼力很差,射擊往往落空。因此我在體能方面,我只是泛泛之輩。在文藝方面,亦如此。我這一生雖然寫過不少東西,但是每一篇文章都塗塗改改,苦不堪言。羅斯福的自知之明,使自己揚長避短,成為優秀的政治家。

品味人生:人生重在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真的很難,而難的地方並不在於“人類很難了解”,因為我們可以相當程度的瞭解別人以及瞭解過去的自己,難的地方在於人對自己當下的掌握,我們很難發現我們其實正在經歷一種自我迷失的過程,一旦我們無法發現這種不認識自己的現象,我們無法朝向認識自己來進步,許多思想上的死結阻斷了我們對自己的掌握,因此,大多數人在認識自我這個部分並不隨著經驗而成長,相反的,有可能隨著錯誤解讀的經驗增加而越來越不認識自己。相傳蘇格拉底是古希臘最富智慧的人,人們尊他為“眾師之師”。他的弟子們曾專門去詢問德爾斐神廟的女祭司皮提亞,是否還有比蘇格拉底更富智慧的人。神的答覆是否定的,但蘇格拉底本人卻認為自己很“無知”。他極力讚頌那句“認識自己”的箴言,認為它包含著無限深奧、無比豐富的哲理,還毅然地把它引為自己的座右銘。古代中國的先賢們當然不會知道有“認識自己”這句箴言的存在。但是在“認識自己”這個問題上,雖然立足點不同,他們幾乎是同西方古代的哲人們不約而同地道出了它的極端重要性。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和儒家的“吾日三省吾身”已成了世代的格言,足見“認識自己”在各自學說中的重要地位。孟子在此基礎上提出的“萬物皆備於我”的觀點,強調了自我意識在實踐中的作用,更系統、更徹底、更全面地發展了這種學說,對後世的影響十分重大。從此可知,“認識自己”這一重要的哲理很早就被全人類所認同。

品味人生:人生重在認識自己

品味人生:人生重在認識自己

品味人生:人生重在認識自己

事實上人與人就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迥異於他人的個性及特點。做人即活出自己,實現自我價值,包括尊重自己的天賦,滿足自己的愛好,發揮自己的特長,確立自己的志向,開創自己的事業等,其目的就是要求人強化這種不一樣,使人在自己的學習或工作中突出自己的個性及特點,光大自己的想象與創造,最終獲得自己生命的獨特價值、非凡意義。所以要“認識你自己”,就要做到既有做人的自信,又有時時處處戒慎恐懼,心懷敬畏,才能藏才守拙,才能虛心學習,也才會有不斷的進步。謙恭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智慧。當然在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生存在他人的眼睛裡,每個人都會在他人的眼睛中留下或清晰或模糊的影像,這些影像的總和代表了社會對你個人道德情操和能力的判斷。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把“認識你自己”理解為認識你的最內在的自我,那個使你之所以成為你的核心和根源。認識了這個東西,你就心中有數了,知道怎樣的生活才是合乎你的本性的,你究竟應該要什麼和可以要什麼了。事實上,真正客觀地認識自己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躬身反省的心態和功夫。只有真正認識了自己,才能更深刻地認識別人,才能根據自己和別人的情況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時時心存敬畏、改過自新,才能面對生活、面對未來。認識了自己那求人不如求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