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贊!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調優農牧結構 夯實發展基礎

科左中旗描繪現代農牧業發展新藍圖 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新擔當譜寫新篇章,新使命開啟新徵程。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時代命題,科左中旗主動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任務,突出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實施了“31111”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重大戰略工程,並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積極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全力抓好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努力實現共同富裕。


贊!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調優農牧結構 夯實發展基礎

轉方式、調結構,見成效。為轉變“一糧獨大”發展方式,積極調整玉米與特色經濟作物、飼草料種植比例,大力發展甜菜、高粱等經濟作物種植112萬畝,建設全株青貯玉米等飼草料基地110萬畝,糧經飼比例由去年的70:23:7調整為66:24:10。推廣農業科技集成技術應用,實施全市規模最大的高效節水農業建設工程,新建淺埋滴灌項目106萬畝,惠及全旗6.15萬戶、18.5萬人。


贊!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調優農牧結構 夯實發展基礎


養肉牛、助脫貧,奔小康。圍繞貫徹“五個結合”打造全產業鏈建設重大部署,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向肉牛產業傾斜,傾力打造肉牛產業全產業鏈,打響“中國肉牛之都”和冷鮮肉集散地品牌。把發展肉牛產業作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主導產業來抓,目前,貧困戶肉牛存欄已達7萬餘頭,佔全旗肉牛存欄總頭數的10%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2頭牛以上,戶均增收1.75萬元以上,通過肉牛產業帶動2萬戶8.5萬貧困人口實現可持續脫貧。紮實推進畜牧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實現1萬頭育肥牛質量安全可追溯,全旗肉牛飼養量達到51.5萬頭。

贊!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調優農牧結構 夯實發展基礎

落改革、闢新路,鼓錢袋。進一步深化農村牧區土地“三權分置”改革,鼓勵支持富餘勞動力就地輸轉,並引入首農集團、豐原集團等11家企業與農牧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積極引導農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轉,推動適度規模經營。截至目前,全旗土地流轉面積達172萬畝,其中促成規模土地流轉50萬畝,指導簽訂土地流轉合同3.4萬份,輻射帶動1.87萬戶農牧戶穩定增收。

贊!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調優農牧結構 夯實發展基礎

保供給、優佈局,提效益。認真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優化區域佈局和要素組合,紮實開展了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全旗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供堅實支撐。根據《通遼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實施方案》要求,全旗劃定“兩區”共計332萬畝,其中糧食生產功能區322萬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10萬畝。


贊!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調優農牧結構 夯實發展基礎

勤探索、重實踐,促融合。

立足交通區位、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支持有條件的蘇木鄉鎮場積極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振興模式。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等方式,建設了敖包眾旺農旅融合、花吐古拉蒙農創意農業等一批生態觀光、宜居宜遊的田園綜合體,賦予了農民及其從事的產業自主“造血”的功能,全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